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淑敏 《海河水利》2002,(5):21-21,23
目前,海河流域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围绕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在规划设计时,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和措施,并使之更科学化、更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建立和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松辽流域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但水利基建计划管理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大力开展水利前期工作、建立适合水利前期工作的计划管理新机制、积极推动规划计划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加大审查审批力度、确保年度计划的实施,转变观念、加强流域年度计划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介绍了“十五”松辽流域水利规划计划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松辽流域水资源发展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三个体系”——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实施。文章还提出了 2 0 0 0年松辽流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保护三大保障体系中,松辽流域水利应搞好洪减洪灾保障体系、人给保障体系、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的规划和实施,同时要按照“依法管水,统一管理,规划先行,科技第一”的原则做好流域水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水利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细致梳理了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及已取得的成就,深入思考了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责,提出了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应着力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用水管理、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格局、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等方面开展实施,为加快松辽流域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设美丽流域,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十分重视防汛工作,要求在总结历年防汛工作的基础上,抓好1995年防汛工作。文中根据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国务委员陈俊生和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对199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提出做好1995年松辽流域防汛工作应着重抓以下几项工作:①在抓大江大河防汛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中小河流的防汛工作。②继续努力做好水情预报,防汛通讯及防汛指挥系统建设.③切实抓好清障和超标准洪水预案的制定与落实工作.④做好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但与其重要性不相配的是对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主要存在问题有规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规划技术水平较低,各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相关流域之间的职能有重叠交叉现象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混乱,使流域内的水资源与相关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水流域问题的办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解决老水库移民问题所必须开展的前期工作,也是安排移民遗留问题处理项目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移民问题处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规划编制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规划项目选定、项目前期工作、规划报告的编写。1基础资料收集规划基础资料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应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集。包括移民基本资料,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资料、自然情况资料。(1)移民基本资料。包括移民原迁资料(户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松辽流域河道岸线资源、利用、管理规划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介绍了松辽委对该流域岸线利用规划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叶尔羌河流域灌区是新疆最大的灌区,也是位居全国第四的特大型灌区,1989年完成的流域规划将灌区的最终规模确定为800×10^4亩。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灌区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05年开始的叶尔羌河流域规划修编工作中,提出了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方针,要求在保证流域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发展社会经济,在此主要介绍该流域规划的构想和主要规划措施及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述流域规划环境评价的总体思路、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预测内容等。结合实例,综合分析流域规划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规划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提出减轻流域规划实施后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流域水利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指出构建流域水规划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流域水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大规模改变的同时,城市河道及其沿岸景观系统在结构、形态上也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功能的退化,城市水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严重以及景观美学质量下降等各种环境问题。以杭州市沿山河流域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河道系统的保护、修复与补偿措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The Europea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provides a new impetus to manage river catchments in more integrated, joined-up ways.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Taking the work of the Environment Agency as a case study, the article begins by looking at recent successes at managing water related issues and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this. It then looks at ways in which water environments continue to be vulnerable, particularly to diffuse pollution, some development practices and climatic changes. It argues for the need for more integrated management responses, characterised by collabor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o manage the interdependencies, complexities and uncertainties of catchments as integrated systems. This will require both the strengthening and streamlining of current approaches to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outlining recent work by the Environment Agency to shape these new arrangements for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by reflecting on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is.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不足,在对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管理功能建立评价区的环境现状信息、流域规划信息和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以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层功能进行环境累积性影响分析作了介绍。利用GIS技术可以提高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和质量。   相似文献   

18.
胖头泡蓄滞洪区管理规划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胖头泡蓄滞洪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该蓄滞洪区通过实施安全建设规划和管理规划,解决分蓄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保证哈尔滨市超标准洪水的防洪安全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宁 《人民长江》2006,37(9):1-2
长江干流全长6 300 km,流域面积180万km 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8%,居住着全国约1/3的人口.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 616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就对长江流域的防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1972、1980年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对其中的防洪规划又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基于对长江流域防洪形势演变的理解,分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特点,并依据专家对该规划的审查,讨论了规划触及的相关焦点问题,最后给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流域规划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生态环境影响为例,对流域综合规划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及预测规划将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预防因规划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规划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