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揭示磁性液体的粘度大小随外施磁场而呈各向异性的机理,对磁性微粒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磁性液体是一种特殊的方向性弱絮凝的胶体,弱絮凝是胶体状态到絮凝状态的一种临界状态,既显示出特有的方向性,又不使胶体系统失稳,合乎磁性液体的粘度随外施磁场变化呈各向异性的事实,从而揭示了磁性液体在外施磁场作用下的方向性弱絮凝是粘度各向异性的形成机理.这些结论为新颖磁性液体传感器件、阻尼器件等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封有聚α-烯烃合成油基磁性液体的两玻璃管放置于磁场中,为消除磁场力、重力所引起的磁性液体自然对流的影响,消除端部效应,研制了磁性液体在均匀磁场中瞬态双热线导热系数的实验测量系统.实验测量了均匀磁场对不同体积浓度的磁性液体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均匀磁场显著强化磁性液体的导热系数,其导热系数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  相似文献   

3.
Fe3O4磁性流体的制备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胶溶法(或称溶胶法)制备Fe3O4磁性流体,研究了不同包覆温度,不同包覆酸度对Fe3O4粒吸附油酸量的影响;不同分散温度,不同载液对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测量了所制备的磁流体的主要性能参数,并进行了实际的密封实验,证明所制磁流体的性能优良,能较好地用于旋轴密封水和油。  相似文献   

4.
Fe3O4磁粉掺硅后矫顽力大幅度提高,硅的加入导致Fe2O3磁粉内应力的产一,内应力是提高磁粉矫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磁性液体密封(MFS)研究的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MFS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稳定性是评价液体磁性磨具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对液体磁性磨具在机械光整加工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有着重要影响。依据液体磁性磨具中固相颗粒表面的化学特性,提出了利用聚丙烯酸改性的方法。以聚丙烯酸添加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分析,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聚丙烯酸添加量的增加,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提高,但是当添加量过多时,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不会提高反而急剧恶化。对单个固相粒子进行受力分析,从微观角度讨论了聚丙烯酸的添加量对固相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对液体磁性磨具的配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NaNO2氧化法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通过△I曲线方法研究了均匀分散于石蜡中的Fe3O4 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随分散浓度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对样品矫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退磁相互作用, 且随着分散浓度的增大相互作用最大值和复合材料矫顽力均减小,这是由于偶极相互作用和交换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由一对磁铁产生回复力的磁性液体加速度传感器.在确定电源电压的峰峰值和频率后,对产生回复力的磁铁在不同距离(80~140 mm)、惯性质量块吸附不同体积的磁性液体(1~2.5 ml)、不同体积分数的磁性液体(0.5%~7%)与输出电压随加速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输出电压与加速度的关系随着回复距离的增...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调控锌掺杂比例制备高饱和磁化强度锌铁氧体纳米颗粒,用氟醚酸包覆颗粒,并将其分散到特异性氟醚油中制备磁性液体。对颗粒进行XRD、EDS、TEM、FTIR、TGA表征,对磁性液体进行耐腐蚀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改变锌配比不影响颗粒的尖晶石结构,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锌配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氟醚酸通过羧基官能团化学吸附于纳米颗粒表层;制备的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高饱和磁化强度、耐腐蚀氟醚油基磁性液体将拓宽其应用范围,尤其是腐蚀性气、液体的密封。  相似文献   

11.
水基Fe3O4磁流体动态法拉第磁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在交变磁场作用下铁磁流体动态法拉第磁光特性,设计了一套用于研究铁磁流体磁光效应的实验平台,分析研究了交变磁场作用下所含Fe3O4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10%、15%、20%、31.2%等质量分数的水基Fe3O4磁流体动态法拉第磁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铁磁流体对工频交变磁场的响应线性度达到0.9946;与块状玻璃磁光介质相比,铁磁流体所展示的法拉第磁光特性有很大差异;质量分数对铁磁流体法拉第磁光特性的影响明显,其趋势是先随着铁磁流体质量分数的降低,其对磁场的响应程度反而缓慢增强,到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质量分数的降低而急剧减弱。分析表明:铁磁流体的这种磁光特性与其在磁场作用下形成平行于磁场方向的线状链有密切关系;质量分数对铁磁流体法拉第磁光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因其黏度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12.
硅油基Fe3O4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胶粒,经过渡液包覆后均匀地分散在硅油中,制成了硅油基Fe3O4磁流体。通过实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磁胶粒的大小、形状,其平均粒径在15nm左右,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其最高值为,μoMs=87.2mT。  相似文献   

13.
水热法制备的Fe3O4磁流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Fe3O4粒子,通过选用合适的分散剂和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出在重力场和磁场中稳定性好的水基磁流体,由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出了影响水基Fe3O4磁流体性能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浓NH3H2O(AR)作为pH调节剂,Fe3 /Fe^2 的比值R=1.75,水热反应温度t=160℃,反应时间t=5h。采用XRD、粒度仪和磁天平等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确定产物为单一相的Fe3O4,平均粒度为35nm,比表面积为85m2/g,饱和磁化强度为80A.m^2/kg;所制得的磁流体在320mT的强磁场中无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共同作用下,肉眼可以看到有明亮的光环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简便的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了结晶度高、粒径均一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备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3nm,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74.2 A.m2/kg和7.4 kA/m。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Fe3O4纳米颗粒-石蜡复合样品在0.5~18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复合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吸收峰位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峰值和吸收峰数目也随样品厚度而变化,当匹配厚度为2.8 mm时,在10.8 GHz反射损失最小值达到了-22.5 dB。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纳米颗粒的新型制备方法,即固相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的Co_3O_4和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利用金属前驱体粉末混合在NaCl介质中高温下分解金属原子在NaCl颗粒上聚集长大,在空气中烧结氧化形成纳米颗粒。NaCl介质既作为纳米粒子成核和长大的基底,又作为隔离介质防止纳米颗粒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出现烧结团聚现象。在制备过程中除了金属前驱体和NaCl,没有其他试剂使用。通过XRD、TEM、VSM等对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物相结构和成分、微观形貌及磁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小,结晶性好,且尺寸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Fe3O4/壳聚糖核壳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Fe3O4作为磁性内核,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甲醛、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液交联法制备了单分散、窄分布的强磁性Fe3O4/壳聚糖核壳微球。对磁粉内核的制备条件及微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共沉法制备了纳米Co0.7Fe2.3O4粉末,用射频磁控溅射镀膜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的Co0.7Fe2.3O4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不同热处理温度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分析,结果显示,Co0.7Fe2.3O4薄膜的比饱和磁化强度略低于粉体材料,矫顽力高于粉体材料,并且晶粒明显细化。650℃退火薄膜具有最大矫顽力125.2kA·m-1。550℃退火薄膜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矫顽力和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Co0.7Fe2.3O4薄膜还具有平行膜面方向的择尤取向。  相似文献   

18.
Ferrite is an important ceramic material with magnetic properties that are useful in many typ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 this paper we synthesized nanostructured Ni0.7Zn0.3Fe2O4 and Mn0.7Zn0.3Fe2O4 with spinel structure in the system of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 of water/Triton X–100/n-hexanol/cyclohexan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nanoparticles with size in the range of 50–80 nm could be obtained by microemulsion method. FT-IR spectrum, XRD patterns and DTA curves revealed that the nanoparticles could be obtained via calcining its precursor at 500°C. The VSM plots showed that the ferrimagnetic behavior was expected for this type of magnetic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