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制备2种新型的过渡金属催化剂--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钛、锆化合物,研究催化剂在均相条件下和经SiO2、MgCl2负载后的乙烯聚合性能,考察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摩尔比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均相条件下,以MMAO为助催化剂时,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钛、锆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其中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锆的催化活性达到840 kg/(mol·h);随着n(Al)/n(Ti)、n(Al)/n(Zr)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和聚合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升高.催化剂负载后,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熔点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二氯二茂钛(Cp2TiCl2)和α-二亚胺溴化镍催化剂(ArN=C(CH3)-C(CH3)=NAr, Ar=2,6-(iPr)2C6H3)(DMN)组成复合催化剂体系,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考察了温度和催化剂摩尔比对复合催化剂的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发现,当复合催化剂在聚合温度为0 ℃时所得聚乙烯能均匀混合,而当在聚合温度50 ℃时所得聚乙烯混合物存在相分离.研究表明,当聚合温度为0 ℃时,复合催化剂活性与Cp2TiCl2摩尔分数XTi呈现线性关系,而当聚合温度为50 ℃时,复合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聚合活性随XTi的增大而增大,并在XTi=0.67时达到最大值.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也表明,单一Cp2TiCl2和DMN催化剂均为单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具有两种活性中心,两种活性中心分别对应于单一Cp2TiCl2和DMN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采用1,4-丁二醇作为沉淀剂,析出溶解于四氢呋喃(THF)中的MgCl2,制备得到具有新型结构的MgCl2/THF/HO(CH2)4OH化合物.该化合物经过三乙基铝(TEA)处理得到MgCl2·nTHF·mAl(OR)3载体,负载TiCl4后得到了高活性的Ti-Mg催化剂.采用X 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核磁共振(NMR)和氮气吸附法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得的载体呈现δ-MgCl2晶型,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钛质量分数(5.79%).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较高,每克Ti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压力下可制得聚乙烯47.38 kg,即47.38 kg·g-1·h-1·10-5Pa-1,且具有缓慢衰减型动力学曲线.聚合产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MWD= 9.02).加氢后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MWD= 6.81),但随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原位聚合制备功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讨论了H2O2、pH值对纳米粒径的影响,有机铝化合物的种在对载钛量的影响,以及烷基铝浓度、烷基钛浓度对聚合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价廉易得的水杨醛和2,6二异丙基苯胺为主要原料,通过溴代、缩合等反应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2,6二异丙基苯胺配体,再与TiCl4配位形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O(3,5-diBr)C6H2oCH=N2,6(iPr)2-C6H3]2TiCl2(A)。通过MS、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体分子结构,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A)分子结构。以甲苯为溶剂,MAO(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钛配合物(A)在60℃,0.2MPa下,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8.90×106gPE/(molTi·h·MPa),远高于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OC6H4oCH=N2,6(iPr)2C6H3]2TiCl2(B)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且所得聚乙烯分子量较高。考察工艺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60℃范围内升高反应压力和温度,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子量均能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邻香草醛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原料合成的双邻香草醛(二苯醚)苯亚胺配体与四氯化钛反应制备双邻香草醛(二苯醚)苯亚胺钛络合物,并以SiO2-PEG复合物为载体制备载体化新型四齿配体烯烃聚合催化剂,考察PEG改性对SiO2的影响及载体催化剂的聚合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可将PEG链接到SiO2载体表面;在50℃、Al/Ti摩尔比为150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达到3.21×10^5g/(mol·h),Al/Ti摩尔比为1000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最大值4.01×1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型α—烯烃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磷酸含量、水蒸气处理时间及H2还原时间的不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Ni、Cr质量比为4时,产品运动粘度(20℃)最大,向载体中添加酸性组分,增强了其对Cr、Ni/γ—Al2O3—SiO2催化剂的调变作用,当酸体积分数为7%时催化剂活性最高。水蒸气处理时间不同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同,但与未处理的催化剂性能相比较,活性有了显著提高,当水蒸气处理时间为40h时,产品的运动粘度达到最大。氢气还原处理可将催化剂中负栽的金属还原为较低价态,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再生性能较好,再生后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寿命均优于新鲜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为溶剂,2-羟基1-萘醛与2,6-二异丙基苯胺通过希夫碱缩合得到一种新型萘氧基亚胺配体1a。配体1a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分别与NaH和TiCl4.2THF反应得到相应的钛配合物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了配体结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1。甲苯为溶剂,MAO(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0.6 MPa乙烯压力下30—70℃时钛配合物1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2.66×105—7.24×105g PE(mol Ti)-1h-1,所得聚乙烯粘均分子量较高(3.5×104—25.5×104),将反应压力从0.1 MPa提高到1.0 MPa,1/MAO催化体系活性和聚合产物分子量能大幅提高。配合物1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在60℃达到最高。GPC和DSC表征结果说明所得聚合物为窄分布低支化度聚乙烯。  相似文献   

9.
采用球笼烯的氯化衍生物对钕系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催化剂的活性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球笼烯代替氯化烷基铝组成的Nd-A1-Cl三元催化剂的陈化液呈均相,当Cl/Nd=5时,聚合活性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MoO_2Cl_2为主催化剂,(i-Bu)_2AlO为助催化剂,加氢汽油为溶剂,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催化合成1,2—聚丁二烯的活性,并就聚合条件与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O_2Cl_2以乙酸乙酯作增溶剂时,该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Mo/Bd=2×10~(-4)。50℃下聚合5小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在100万以上,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左右,1,2—链节含量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TiCI4/MgCI2-AI(i-Bu)3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影响聚合速率的各种因素,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率常数及增长链平均寿期等动力学参数。在铝-钛摩尔比为20-50的范围内,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主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而对烷基铝浓度呈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纳米技术法、低温陈化法、加入稀土元素制备了新型的纳米固体超酸催化剂S2O82-/N2O3-ZrO2-Fe2O3以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化学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稀土含量、浸渍液浓度等对S2O82-/N2O3-ZrO2-Fe2O3催化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催化剂制备的最佳条件,该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具有可重复使用、再生容易、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2O3环境友好催化剂,并以丁酸丁酯的合成作为探针反应,系统考察了原料摩尔比n(La3+)∶n(Ti4+)、硫酸浸渍时间、焙烧温度、活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SO24-/TiO2-La2O3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制备催化剂的适宜条件是原料摩尔比n(La3+)∶n(Ti4+)=1∶34,浸渍浓度为0.8 mol.L-1,浸渍时间为24 h,焙烧温度为480℃,活化时间3 h.利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SO24-/TiO2-La2O3催化合成缩醛(酮),在醛/酮与二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总投料质量的0.5%,反应时间为1 h条件下,10种缩醛(酮)的产率为41.4%~95.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工艺的 C u O - Z n O -C e O2 / A l 2O3 催化剂, 采用 X射线衍射 ( XR 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以实验室配置的苯酚溶液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了C u O - Z n O -C e O2 / A l 2O3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 C e的加入有提高催化剂体系分散度的作用;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 C u、 Z n、 C e分别以 C u O、 Z n O、 C e O2的形式存在, 并成功负载于载体 A l 2O3; 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9 0 0m g / L的实验室配置苯酚溶液, 在反应温度为1 8 0℃, 压力为4MP a, 搅拌速度为3 0 0r /m i n, 催化剂加入量为0. 1g /( 1 0 0mL) , 反应时间3 0m i n时, 化学需氧量( COD) 去除率达到9 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活性高、成本低的CH4催化燃烧催化剂,制备了一种Pt、Pd负载在硅铝纤维棉载体上的催化剂,考察了CH4催化燃烧的活性及抗老化性能,研究了载体的组成、预处理方法及贵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淄博华岩耐火纤维公司生产的高铝型纤维棉作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载体预处理方法影响催化剂活性,其中用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常温浸泡30 min得到的纤维载体最佳;当负载的Pt的质量分数为1.5%,负载的Pd的质量分数为2%时,催化剂活性最好,1.5%Pt/Z3催化剂的CH4完全转化温度为600℃,2%Pd/Z3催化剂的CH4完全转化温度为450℃;2%Pd/Z3催化剂在800℃经过100 h老化后,其t50仅提高了50℃,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稀土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对乙酸与低级醇的酯化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元稀土固体超强酸S2O2-8/Nd2O3-Zr O2-Al2O3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其它最佳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 2,催化剂用量0.75 g,乙酸用量0.1 mo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到96.16%,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以内,酯化率仍可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镍钨系列氮化物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负载量的氮化镍钨加氢精制催化剂NiWN_x/γ-Al_2O_3,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进行噻吩加氢脱硫实验,考察其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方法和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很大。氮化镍钨催化剂(ω(Ni)=2.8%,ω(W)=28%)在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浸渍法制备的氮化镍钨催化剂比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氮化镍钨催化剂和氮化态工业催化剂比硫化态工业催化剂的HDS活性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铜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0.1CCe0.9-xTixO2,X=0~0.3),采用微反-色谱评价装置考察了Cu0.1Ce0.9-xTixO2催化CO氧化反应的活性,并采用氮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Ti(X≤0.15)的加入,提高了Cu0.1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从而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而当Ti含量过高(X=0.3)时,Cu0.1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反而降低,从而导致其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