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洛河产汇流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河位于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十大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下游主要的暴雨洪水来源区。60年代以后兴建了大量水利水保工程,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流域产流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少;大洪水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减少,但如果遭遇大暴雨,仍可能出现大洪水。  相似文献   

2.
洛河位于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十大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下游主要的暴雨洪水来源区。60年代以后兴建了大量水利水保工程,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流域产流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少;大洪水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减少,但如果遭遇大暴雨,仍可能出现大洪水。  相似文献   

3.
1 湖西区概况 湖西区为太湖流域的一个水利分区,位于太湖流域西北部、东侧与武澄锡虞区为邻,全区面积为7896km~2。 该区地形复杂,地势总的呈西北高,东南低,周边高,腹部低,逐渐向太湖倾斜的趋势,但腹部低洼中又有高地,高低交错,圩区间隔其间,平原地区河网纵横,湖西地区以洮滆两湖为中心,形成运河水系,洮滆水系、南河水系等(?)大水系。  相似文献   

4.
着重介绍了新开发的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小流域产汇流分析预报、洪量计算、调洪演算的软件运行框图及编制原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既有蓄满产流,又有超渗产流。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降雨径流的形成机制,建立适用于超渗产生地表径流和超蓄产生壤中流的"双超"产汇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山西省古县小流域洪水模拟预报。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预报的洪水过程与实测洪水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多单元产汇流洪水预报,采用降雨径流流域模型,按时段降雨量,进行分区产流和汇流计算,并经河道洪水演算叠加后得总出口断面预报洪水过程线.  相似文献   

7.
介绍青龙莲花河流域在无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利用流域平均雨量1949-2000年共52 a降雨系列,求得不同时间段的设计的雨量,通过现有的暴雨资料,采用暴雨产流-汇流途径推求洪水演进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流域产,汇流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产、汇流和河道洪水计算是水文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我国自50年代以来在流域产流研究、流域汇流研究和河道洪水计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展望了流域汇流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即物理分析途径方向、系统分析方向和随机水文学方向。认为我国近几年来在流域汇流研究方面主要有三点进展:即广泛地采用了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多种途径研究了非线性汇流计算,开发了汇流数值试验及随机汇流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城西径流实验站的产汇流特性分析,得出由于森林植被的减少而引起的流域产汇流特性变化,论述了森林植被对涵蓄水源以及径流的调节作用,要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洛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7-23~2010-07-24黄河中游支流洛河流域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洛河中上游多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受伊洛夹滩漫滩及橡胶坝影响,洪水在伊河龙门镇、洛河白马寺~黑石关河段出现了传播时间延长、削峰率大等异常现象。本文对该次洪水的组成、洪水特性及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渭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03年8月26日至10月13日;渭河连续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9月1日11时洪峰流量3570m^3/s,为1992年以来最大流量;相应水位342.76m,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在渭河首场洪水过程中,临潼至华县河段洪峰削减率高达53.1%,传播时间52.3小时,均为历史之最。初步分析认为,本次渭河洪水有以下特性:①水沙条件改变,河床淤积严重,形成了高水位洪水;②河道过流能力降低,比降变小,致使前期洪水削峰率大,传播时间长;③人类活动以及支流大堤的决口对削峰率和传播时间有影响;④洪水后期下游河道明显冲刷,漫滩流量增加,洪峰传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秋汛期黄河下游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游洪水、调水调沙试验及后期防洪调度运用影响,黄河下游干流各站于2003年8月28日至10月31日期间先后产生了3次持续洪水过程。整个洪水过程中,花园口以下各站的同流量水位、各河段的传播时间均比2002年调水调沙期洪水偏小,河道行洪能力也较2002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对2011年伊洛河秋汛的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秋汛降水强度大,降水时段多,持续时间长;②此次洪水径流系数较大;③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下游洪水坦化变形严重,削峰率大,洪水水位比2003年、2010年的洪水水位低。  相似文献   

14.
伊洛河流域设计洪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富叶 《人民黄河》2004,26(7):17-18,30
根据伊洛河流域的资料、实际暴雨洪水特点、现状工程特点和规划工程要求,分设计站以上、水库一设计站区间、水库以上等9个单元对流域的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采用马斯京根法对上游来水进行了演算。本次对伊洛河设计洪水的计算,是河南省第一次对伊洛河全流域洪水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计算,其计算方法、分析计算采用的参数、洪水还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对该流域和相似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以及该流域的防洪优化调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和分析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渭河2003年8月、2005年10月两场洪水的实地调查和对历次较大漫滩洪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渭河洪灾的主要成因,从洪水演进特性、河床冲淤演变、三门峡水库运用与潼关高程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合渭河下游现状,提出了防汛对策:①将南山支流的管理纳入渭河管理体系;②加强滩区综合治理,增大滩地过流能力;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潼关高程;④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⑤调水调沙;⑥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渭河流域先后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①洪峰接连发生,洪水持续时问长;②洪峰流量小;③洪水位高,洪峰传播时间长;④洪水含沙量与洪水来源区联系紧密;⑤河道削峰作用明显。6次洪水使渭南市遭受严重损失。渭河下游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水测验及工程管理设施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险情。总结抢险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①按照河道整治规划尽快完善河道整治工程;②加强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③搞好工程规划,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果断决策、正确指挥,沿淮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确保了沿淮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51年以来历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的主要特征,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黄河流域降雨洪水的关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厄尔尼诺次年,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量偏多的几率较非厄尔尼诺次年要大,没有出现距平≤-50%的特少年份;②黄河中游以及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厄尔尼诺次年的汛期降雨总量偏多20%以上的几率明显大于气候概率,特别是晋陕区间偏多20%以上的年份占到46.7%;③花园口洪峰流量超过10 000 m3/s的大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或次年;④厄尔尼诺次年黄河下游汛期降雨量正常的年份很少。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31日黄河龙门站洪峰流量7 230 m3/s.洪水在小北干流河道出现大漫滩,到达潼关水文站时洪峰流量只有2 150 m3/s,洪峰削减率达70%,洪峰传播时间长达30.1小时,其削峰率之大和传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同级洪水之最.经分析认为,小北干流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漫滩流量显著减小,洪水峰高量小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是造成洪水削峰率大和传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黄河洪水与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春先 《人民黄河》2003,25(11):27-28,31
潼关高程问题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明确提出把降低潼关高程作为近期治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黄河l号洪水和渭河6次洪水在渣关形成5次洪峰。在有利的水沙条件下,为尽可能地降低潼关高程,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潼关河段清淤、东垆湾人工裁弯取直、洪水期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和降低非汛期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至10月19日潼关高程较汛前降低了0.88m。降低潼关高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治黄任务,应采用裁弯、拖淤、疏浚、河道整治和降低水库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作为中长期控制潼关高程的措施,需要加快开展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及古贤水利枢纽的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