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筷子     
言俗 《中国食品》2000,(20):3-33
我们每天使用餐具就象使用双手那样自然,这些便利的餐具是古人一时的灵感,还是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慢慢演化的? 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西方人初次吃中国菜,都要接受用筷子的考验。别小看这两根小棍棍,在不会用的外国人手里,就是不听使唤,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筷子是绝妙的东西,持筷子用膳实际上是物理学术杆原理的具体运用,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毫无疑问,在人类的初级阶段,在别的民族还处在用手抓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筷子。运用筷子,这是卫生的表现,文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22户家庭日常使用筷子样本进行了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6个月以上的筷子菌落总数大于1.0×10~3CFU/双,并伴有一定量的霉菌检出。进一步考察筷子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对大肠埃希氏菌的去除率最高为36.67%,很难起到消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筷子史话     
董琨 《中国食品》1994,(4):30-31
筷子,原本叫做“箸”,后来也写作“筋”。现在南方一些地区如福建,还是把筷子说成“箸”。北方地区虽然通称“筷子”,但在某些场合,如说“夹一箸子菜”时,也还用“箸”。总之,“箸”这个名称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4.
筷子春秋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吃饭离不了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筷子独具风采,别小看这只有七八寸长、两根简单的竹制小棍,却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筷子     
《美食》2011,(5):35-35
这双筷子对于使筷子不利落的人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6.
筷子的语言     
梅红 《烹调知识》2012,(2):10-11
话还是从拜登先生吃老北京炸酱面说起,他吃面的微博发到网上,细心的网友惊喜地发现,拜登竟然用筷子。还别说您天天用筷子,这里边的规矩您不一定真知道!您先往下读,以后逮着机会再向老外们传播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外食品工业》2009,(11):78-81
一项大型社会调查显示,有67%的人坚持吃早餐,而在吃早餐的人当中,58%的人选择了在早餐店吃早餐,25%的人洗择了在家吃,15%的人选择了在路上买一点边走边吃。人们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么人生的“第一顿饭”我们是否真的吃对了呢,看看本期的大调查,对照一下自己的早餐行为吧。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筷子是爱情的象征!青年朋友闻听此言,一头雾水,这怎么可能呢?爱情是神圣的,这吃饭的玩意怎能和爱情相提并论?爱情是伟大的,筷子多么渺小;爱情是高尚的,筷子多么低俗,我们看了一千次一万次,只看出它的进餐功能,丝毫也看不出它有任何爱情细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危害源识别是风险分析的重要起点,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发现消费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助于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对风险进行预防控制。本文依照日用消费品风险评估通则,从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3个方面,分析了竹木、金属和塑料等市场上主要筷子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危害源及其严重程度,重点分析了重金属、二氧化硫、防霉剂等化学危害产生的原因。为筷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占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是用右(或左)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同时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则为禁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味饮食,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还能依附人的精神寄托,有时,它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一次性筷子为对象,阐述发展历程、相关事件及研究,并对一次性筷子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规范一次性筷子行业健康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炼  程瑞香 《木材加工机械》2006,17(5):42-44,49
对一次性筷子的经营历程、一次性筷子的国家标准以及一次性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筷子的发源地,毫无疑义是在中国。“民以食为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三顿饭离不开筷子,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的基本就餐工具,很少有人拿它当回事,但这小小的筷子所演绎的故事确确实实让我们不能小视它。普普通通的一双筷子,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神秘动人的内容,引伸出各种推测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张老侃 《四川烹饪》2011,(12):60-61
一日三餐最离不开的,同时也是最平常不惹眼的还数筷子。而用餐前最先跑到餐桌上各就各位的,也是筷子。瞧它们摆在那儿,既无声又无趣,没人愿意对它们多看几眼。然而,一旦遇上老外,在那些使惯了刀叉勺子进食的老外眼里,一双双刻板呆傻的筷子可能就变成了古灵精怪的滑稽演员。它们跳跃舞蹈,翻筋斗,在老外的手指间调皮捣蛋地玩耍着,戏弄着,怎么也不肯驯服,不听使唤。  相似文献   

16.
徐仰前  孔润常 《美食》2004,(5):16-17
人们都知道,清代的“满汉全席”。集中华美肴佳馔之大成,是我国最豪华的超级筵席。代表着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即在唐代初期,有一种“烧尾宴”,足堪与“满汉全席”媲美。  相似文献   

17.
《美食》2009,(6):46-46
“一次性筷子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令人担忧,咆装物的污染、沿途运输的污染,使得卫生筷子难保卫生。国家标准规定一次性木筷子中的含水率在7%以下,竹筷子的含水率在10%以下,但是有些生产厂家达不到这个标准。”著名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即使是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  相似文献   

18.
母亲们几乎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儿女的身上,儿女们却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母亲节是大家将功补过的时候,亲手为母亲准备饭菜的同时,餐桌上用心自制的筷子套一定会给母亲带来节日的惊喜。  相似文献   

19.
沈嘉华 《美食》2005,(6):50-50
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中国的筷子独树一帜。它在中外交往中起到微妙的作用,不少外国友人到来后的第一桩新鲜事就是用筷子吃饭,从筷子开始认识中国。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评价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使用筷子不仅轻便雅,用之得当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008年10月份报道,近年来,在中国产一次性筷子供应不稳的形势下,日本综合研究所在东京召开了题为“恢复日本一次性筷子生产——来自一次性筷子的挑战”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