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一种新型的内循环粗粒化反应器,对油田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油份和悬浮物含量。从而减轻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提高最终出水的水质。通过中试试验,测定除油周期约为22 h,除浊周期长于53 h。在有效的除油周期内,油份的平均去除率约为50%,在装置运行的时间内,浊度的平均去除率约为95%。  相似文献   

2.
原油电脱盐含油废水由于乳化带油严重,破乳分离困难,处理难度大。文章对目前工业化应用技术成 熟的旋流油水分离、化学破乳及电化学3种电脱盐含油废水除油工艺,在工艺流程、工业应用现状、应用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除油工艺具有除油率高、效果稳定、费用低、设备简单、抗冲击力强、占地面积小等 优势,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大于90%,对悬浮物、胶体、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除悬浮物及除油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实际试验情况,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估,为改进油田回注水的处理技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稠油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新疆油田采油一厂稠油处理站的稠油废水为对象,进行了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强除油效果的前提下,以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电渗析除盐进行处理回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12-113
针对百重7井区稠油污水处理站处理的采出污水具有含油量高、乳化程度高、悬浮物含量高、温度高、污水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从工艺流程的选择入手,结合污水水质特点及配套药剂的应用,通过室内实验对适合百重7井区稠油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水处理设计工艺为重力除油-混凝沉降-过滤三段式工艺流程。在工艺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水位调节器调节出水、微涡旋混合反应、小间距斜板分离、等摩阻穿空管等新工艺。完善了混凝沉降罐的工艺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含油污水的净化效率,研发出了国内先进的"稠油污水微涡旋处理技术",使处理后的净化水达到了注水及回用注汽锅炉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改性磁性材料处理油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Fe3O4磁粉为磁种、改性Fe3O4磁粒为滤料,采用磁种-磁滤-砂滤联合工艺处理江苏油田废水,考察了磁种投加量、搅拌强度、磁感应强度及磁滤速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Fe3O4磁粉对油田废水有良好的除油效果,除油率比未改性的Fe3O4磁粉平均提高了17.5%.在磁种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磁感应强度为0.081 9 T、磁滤速度为25 m/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当进水平均含油量为111.5 mg/L时,出水平均含油量降为8.3mg/L,平均除油率达92.5%,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仝坤  谢加才  刘杰  王东  曾魏  张皓 《城市勘测》2020,30(6):6-10
为解决稠油废水达标排放问题,构建了5m3/h中试实验装置,以经过除油、浮选和过滤预处理的 富含溶解性有机化合物、氮磷缺乏的低浓度难生化稠油废水为原水,开展了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活性焦吸附、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臭氧催化氧化、臭氧催化预氧化-生物降解-臭氧催化氧化3种不同组合工艺 深度处理稠油废水研究。实验各运行30d。结果表明:在确保处理后水质满足辽宁省DB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条件下,3种工艺成本均可控制在6元/m3以内,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活性焦-吸附工艺处理效果最好,成本最低,仅为4.31元/m3。采用吸附生化出水且尚未饱和的活性焦吸附原水,既提 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也降低了生化降解的负荷,为稠油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外排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稠油废水油含量大、乳化程度高等特点,采用沉降除油/旋流油水分离/气浮工艺进行预处理。在旋流油水分离器中投加LT1#破乳剂20~30 mg/L,对油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90%和81%~86%,整个系统对油和COD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0%以上,对油的回收率80%。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耐冲击性能好和维护简单等特点,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对稠油废水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BDO废水中含有悬浮物、油及大量有机物等污染物,属于化工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该废水特点,采用隔油/气浮/厌氧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物化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油及有机物。该工艺出水可被送至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厂,供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
医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浮 兼氧 CASS工艺处理医药废水,对COD、BOD5、悬浮物、磷酸盐、总锌的去除效果较好,并进行了废气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型车载式除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在江汉油田的生产性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除油、除浊效果明显,平均出水浊度〈1 NTU,油浓度〈5mg/L,含铁量〈0.5mg/L,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回注水A1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油是生物质热解的主要产物,直接作为燃料油应用具有含氧量高、含水量高、热值低、黏度大、腐蚀性强、热不稳定和化学不稳定等缺点,通过精制可以改善其品质,作为燃料油使用。分析催化裂解和催化加氢两种生物质油精制燃料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生物质燃料油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生物质油精制燃料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2)
针对一些存在投杆困难且无法实现泄油功能的问题井,通常采用管内投入加重杆剪断销钉方式的常规泄油器。管柱起出后需上桥进行蒸汽刺洗,不可避免污油污水溅到防渗布之外而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研制了油管清洗泄油装置。该装置将泄油口打开方式设计为打压爆破式,避免了因投杆困难导致销钉无法剪断的问题。配套设计油管内壁清洗器,该工具在打开泄流通道后投入油管内,利用液流在扇形喷嘴处形成喷射面,对油管内壁进行冲洗;同时,承压皮碗对油管内壁进行二次刮削清洗,最终把清洗液和油管剩余液留在井内,达到起出油管内壁清洁、无需地面清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干式稀油密封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的有效高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永保 《煤气与热力》2002,22(6):531-533
分析了10万m^3干式稀油密封储气罐运行中密封油损耗过大的原因,对油水分离器的有效高度进行了验算,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空间稳定机理及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理等,探讨了聚丙烯酰胺、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驱油剂对采油废水(采出水)中原油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采油废水中残留的化学驱油剂大幅度地增加了原油颗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分别利用低温和高温环境试验箱严格模拟环境温度,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试四种常用吸油毡对三种渤海原油的吸油性。试验同时测定三种原油的凝点,用于探索油品凝点对吸油毡吸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被测试的十二组吸油过程均属于物理过程,提出的关于吸油毡表面黏附和渗透作用的数学模式能较好描述这些过程;对于这三种原油而言,渗透吸油作用在冬季只适合于绥中原油;另外,吸油毡对三种原油,即使在夏秋季也无法达到最大吸油性;黏附和渗透吸油倍数同原油凝点以及吸油毡类型有关。四种吸油毡中,MXU1000系列的吸油性最好,羊毛毡的吸油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论证利用PAC/SBR联用工艺强化去除油污染的可行性,从而为运用PAC/SBR工艺处理突发性石油污染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0.2 g/L的PAC投加量能够使SBR工艺有效抵抗浓度为100 mg/L的石油污染冲击;0.5 g/L的PAC投加量可以使SBR工艺有效抵御浓度为200 mg/L的石油污染冲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5):99-100
目的:将高血压问题从流体力学的角度阐述,体现个性化,实现"高血压"的个性化治疗。方法:笔者设计了一款智能肱动脉血压计,该仪器具备实时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压波动的情况,并且具备数据储存功能,可以保存长达6个月的数据。对入组的103例高血压患者,佩戴仪器,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34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仅做数据记录和分析作为常规治疗组;第二组34例患者根据实时数据,仅做药物调整作为药物调整对照组;第三组35例患者在第二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测试持续6个月作为综合管理对照组。测试结束后,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4)
开发稠油井低成本高效举升新技术已成为各油田稠油生产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胜利油田提出了应用稠油开发新技术提升稠油开发效果,提升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介绍了泵下旋流降黏技术、氮气增能技术、稠油特超稠油区块配套注采一体化技术、保温技术,以及防砂注汽一体化工艺技术等5项稠油开发新技术的技术原理、使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这些稠油开发新技术措施对稠油开发提质增效均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变得日益重要.地铁线路下穿重要建筑物的实例比比皆是,但是下穿储油罐的实例还比较少见,一旦储油罐发生泄漏事故,对地下岩土体造成的污染及地铁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青岛某地铁下穿油库为背景,采用地球物理探测结合油品泄露风险评估的两种方法分别对油库是否会出现渗漏以及如果出现渗漏,是否会危及地铁建设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