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治宏 《美食》2005,(5):54-55
中国营养学会曾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有八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这八条是根据近年来营养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实际营养问题而制定的,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4月在北京公布;第三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首次由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9月在北京公布。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其体格、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我国营养学家针对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而制定的,共8条,即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及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除第7条外,其余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内容,仅就中小…  相似文献   

4.
权威发布     
正卫计委发布膳食指南便于百姓使用5月13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据了解,该指南分为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吃定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油少盐,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相似文献   

5.
中国膳食模式的特点是谷类和蔬菜为主而动物性食物少,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低。但近年来由于膳食模式的转变,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居于前两位。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膳食中高能量、高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盐、低钙、低蔬菜、低水果摄入量将增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针对这些因素,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居民膳食指南,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指南》共有八条:a.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b.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c.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d.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e.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f. 吃清淡少盐的食物;g. 饮酒,应限量;h.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已公布,新版在居民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方面对199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文综述了新版《指南》的修改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关庆 《烹调知识》2005,(11):50-50
蔬菜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每天必须摄^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吃蔬菜对防治很多慢性疾病也很有好处。(黄帝内经)上就有‘五菜为充“的记载。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要吃5t30g左右的蔬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参加8轮调查并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鱼虾类食物消费率、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1991—2001年间,调查人群鱼虾类食物消费率上升了38.9%、鱼虾类食物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增加了13.3 g;鱼虾类食物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下限的人群比例上升47.0%。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鱼虾类食物摄入发生显著变化,但仍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鱼虾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进一步增加鱼虾类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5月13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3个部分组成。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第二条:多吃蔬菜、水果。膳食平衡宝塔也把蔬菜、水果放在第二层,仅次于粮谷类,可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6条核心推荐,结合我国居民的实际营养状况,为便于公众理解和记忆而转化成的图形化表示方式。膳食宝塔的塔身分为不同颜色,不同面积大小的5层,通过每层的面积大小可以反映出,每类食物推荐摄入量的多少。为了实现平衡膳食,建议每人每天每层都要吃到,而绝对不能少吃或只吃某层食物。同时,在膳食宝塔的每一层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15日,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此举意味着199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沿用10年后,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百姓的膳食问题量身定制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营养学会最近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有八条,其中第四条是“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合理膳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鱼、禽、蛋、瘦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按粮农组织暂订蛋白质评分模式评价,氨基酸评分都在90以上,鱼、禽、瘦肉的生物学价值在80左右,蛋类高达95以上,是利用率很高的蛋白质。均富含赖氨酸,可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对改善和提高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质量有重要作用。鱼类肌肉中…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此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1997年和2007年分别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指南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人群营养结构与疾病谱的改变,2014年起,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在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中国居民膳  相似文献   

15.
王兴国 《食品指南》2009,(11):82-83
很多人重视饮食营养是从计算每种食物的数量开始的,他们特别关心自己每天应该吃多少肉?多少蛋?多少奶?多少蔬菜、水果?这固然是对的,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及其他健康机构发布的膳食指南也都遵从同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向全国推荐新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适用于健康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共有八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种食品应包括五大类,即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和纯热量食物(如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提出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能量和脂肪过高的弊端。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含蔬菜、水果和薯类丰富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发布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六大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质量;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不少读者来信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四条中提出“少吃肥肉和荤油”,那么是否完全以素和植物油取而代之呢?我认为荤素调合才科学。  相似文献   

19.
正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称"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提到,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某些癌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指南中还设置了"平衡膳食宝塔",将其分为5层,每层都包含了我们每天需要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其中水果占据第2层,要求每天应该吃100-200克的水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吃得少,很容易导致维生素A、维牛素C、维生素B2、尼克酸、叶酸、镁、钾、钙、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严重者可能出现便秘、贫血、超重、肥胖、心脑衄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口内障甚至癌症等风险,且导致免疫力下降。那么种类繁多的蔬菜应该怎么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