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不同含水量下粉土中扩底桩上拔性状进行分析,通过简化计算方法考虑土体含水量对土体变形模量和表观黏聚力的影响。首先,采用饱和及非饱和土体中扩底桩上拔大尺寸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建立的计算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土体饱和度对扩底桩上拔特性的影响和扩底桩极限上拔承载力随降雨时间及地下水位升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土体饱和度变化对不同埋深的扩底桩上拔特性均有较大影响。降雨使浅层土体含水量增加,在相同的降雨时间内,埋深较浅的扩底桩上拔承载力下降明显;地下水位上升使不同埋深的扩底桩承载力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3.
1 前言 扩底桩以其单桩承载能力大,可按一桩一基原则进行设计,传力简单明确、施工简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造价低廉和能承受较大水平力为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以往的桩基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扩底桩的承载力和施工质量不存在问题,加上其设计承载力较大,静载荷试验困难多,因此,在多数应用扩底桩的工程中没能进行载荷试验。然而几年来在我省进行的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有限厚土层上大直径扩底桩的端承力探讨杨同新(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410007)1问题的提出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大直径桩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当桩不是落于基岩而只落在坚硬土层上时,为了提高桩的承载力,桩底常常做成扩大头。这种扩大头的大直径桩习惯上称为大直径... 相似文献
10.
某高层建筑的地基持力层分布均匀且埋藏较浅、土层厚度较小,而持力层下部又有较好的土层,经方案比选,决定采用大直径扩底短桩,并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值基本一致,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桩土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扩底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结果表明:扩底桩达到抗拔极限承载力时,桩底与土体产生了分离,扩底桩抗拔承载时的桩身轴力在扩大头的上下出现突变,扩大头承受了桩的大部分荷载,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扩大头附近的土体中。 相似文献
12.
砂土中竖向和弯矩荷载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桩在桩顶预先施加竖向和弯矩荷载下的水平承载特性,通过自行加工的组合荷载加载装置,进行一系列室内单桩模型试验,分析砂土中预先施加的不同竖向和弯矩荷载对单桩水平荷载下的水平位移、桩顶转角、桩身弯矩以及地基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先施加的竖向荷载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Vu/2)时,相同水平荷载下单桩的水平位移有所减小,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得到提高,桩身最大弯矩有所减小,并且竖向荷载越大,越有利于单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弯矩荷载的存在不利于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另外,水平荷载的施加对单桩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小;当砂面处水平位移较小时,m值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迅速降低,当水平位移增加到一定程度,m值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13.
黄金分割法评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Z2):3577-3584
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由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无法准确确定没有进入破坏状态的桩的极限承载力Qu。提出确定桩极限承载力Qu的新方法:采用指数函数对试桩累积加载和对应桩顶沉降关系进行拟合,在拟合曲线上找到切线斜率等于0.129 mm/kN的一点,该点累积加载Q0设定为Qu的上界,在0~Q0区间内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Qu大小。实际工程应用验证这一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印尼马都拉海峡地区桩端压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印尼马都拉海峡地区桩端后压浆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对马都拉海峡大桥4根钻孔灌注桩进行桩端压浆前后静载荷试验。采用长距离位移传感器和沿桩身布置钢筋应变计,测试得到桩身位移与桩身轴力数据。基于实测数据,对桩的承载性能进行压浆前后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压浆后端阻力提高幅度为24.70%~40.98%,侧摩阻力提高幅度为9.2%~32.1%,桩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16.61%~33.65%,压浆效果较为明显。由于本区域地层可灌性较差,桩端压浆使得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都增大。基于不同桩段侧摩阻力对比,发现桩端压浆液向上渗透具有一定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压浆量相对压浆压力对浆液向上渗透距离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压浆量。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该大桥的设计,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砂性土场地内一组H型钢长桩的原位试验,分别以2倍和2.5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压桩,同时,以一根类似土层中的锤击桩作为对比试验,并沿桩身安装频振型应变计考察桩在载荷试验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结果显示:静压桩的荷载传递性状表现为端承摩擦桩,而锤击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则表现为摩擦端承桩。以最终贯入度收桩的锤击桩,其桩端深度大于以超载预压法收桩的静压桩。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其曾经历的最大压桩力紧密关联。当静压桩的最大压桩力达2.5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时,虽然其桩端较锤击桩而言置于较浅并较软的土层上,但极限承载力并不小于锤击桩。原因在于,较高的压桩力可能降低了桩在高荷载条件下的蠕变沉降,从而增加了桩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分析和桩基础承载力的确定历来被认为是桩基础设计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静载荷试验结果,基于非线性弹性理论,对桩基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及其承载力确定方法的研究,研究发现,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的比值与桩顶倚载关系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现场静荷载试验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较方便地用来分析和确定单栅极限承载力。该方法具有比静载倚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法更安全、准确、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