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惟科 《城市规划》2021,45(3):115-120
围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线是转型发展、提振民生和社会治理,城乡统筹规划在这一历史时期承担了调结构、赋权能、建社区的重要职能。城乡统筹规划自身的逻辑自洽体系应严密,并应与现实发展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应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统筹规划的主体和客体会发生变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范围,明确指出城乡统筹规划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系统性的城乡发展策略和社会治理构架。结合国内城镇化的发展背景,文章还分析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导向。  相似文献   

2.
周蝉鸣 《室内设计》2012,93(2):42-48
乡村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社会主体,促进乡村发展是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本文引入"乡村经营"理念,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明确经营乡村的资源条件和重点解决问题;并从经营的空间统筹出发,强调乡村发展的空间全覆盖与区域联系。本文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跨域统筹思考经营乡村的策略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指导城乡发展建设的总纲,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来支持以及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通过对城乡统筹规划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分析,初步构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基本框架,并结合各地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经验,重点对城乡统筹规划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匹配性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卢新华 《江西建材》2013,(2):208-209
文章介绍了GIS技术和城乡规划的概念,同时简要分析了GIS技术在城乡统筹规划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片面强调城市发展而忽视乡村发展需求,城乡建设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导致了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GIS技术在城乡统筹规划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城乡统筹规划是规划领域的新内容,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理论剖析。笔者对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市发展三个方面,兼顾产业、空间、社会、生态等内容,分析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共生理论、产业扩散与空间增长的阶段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了共生理论与规划内容、城乡协调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9个方面对规划内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最后对城乡统筹规划与区域规划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按照四川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工作总体取向和成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定位①,青白江区紧紧围绕"生态青白江,北部新中心"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主城区和毗河以南地区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引领城乡统筹是城乡统筹规划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对其能否进行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直接决定了城乡统筹工作的成效。本文认为,科学开展城乡统筹规划首先应当从中国国情认识其内涵,需要正确理解城乡统筹的战略意义,需要全面掌握城乡统筹的工作特点,需要切实明确城乡统筹规划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发展实践进程,指出了现阶段城镇化水平下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以近期开展的试点镇街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为例,重点介绍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从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主管部门、试点镇街、专家学者、规划编制单位和社会公众等规划参与主体对本轮城乡统筹规划的评价着手,总结了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本文从城乡统筹概念的背景和涵义入手,对现行城乡规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重点和编制形式进行探讨,并以兴安盟城乡统筹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各种类型、各个层面的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正在我国展开,然而在中国宏观发展背景的作用下,一方面,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表现出了许多认识的误区,产生了功利主义和利益博弈的取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配套的制度与法规支撑,城乡统筹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难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检讨,揭示了“变奏”的相关现象和原因,指出城乡统筹规划及其实践的效果既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也依赖于外部发展环境和整体制度、法规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城乡间平衡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农村建设提出城乡区域规划的新理论体系——"新乡村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新模式设想——半小时服务圈,达到同城市地区不同环境同治生活的目的,从而减少劳动力及人才流失,改变农村地区荒废化现象,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与活力,促进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并存使重庆成为全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典型的地区。要打破这种城乡二元分割格局、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加快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分析直辖后重庆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绩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推进重庆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并直接影响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如何通过规划的手段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要阐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意,重点通过实践实例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方法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敏  黄石磊 《山西建筑》2012,38(12):26-27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以连云港市南云台片区总体规划为例,分析了连云港与南云台片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南云台片区自身的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对其他城乡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陈玮  梅凤雷 《华中建筑》2009,27(2):121-123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功能转型期,在着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同时,需要审视城市客观发展条件,适时选择统筹城乡的新区发展战略,遏止城市蔓延现象。该文围绕近年来武汉城市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展开,客观分析了现实发展问题,提出了功能新区的战略统筹和空间统筹。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韶华 《山西建筑》2009,35(27):7-8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格局发生变化的现状,提出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重点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抓好城乡产业协调、着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建设策略,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农村建设 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只 适用于城市地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建筑环 境评估体系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农村可 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现状出发,对国内 外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 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了目前现有的评估 体系在中国农村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 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为进一步发展适合中 国农村地区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推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来探索更有效的城乡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方向。该文分析重庆主城区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现状情况,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从保护策略、控制方法、法律保障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戴胤  黄赛 《城市建筑》2014,(2):330-330
近年湖南省城市化率不断上升,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出发,阐述城乡经济发展的互相关系,寻求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City areas experiencing disproportionate vulnerability levels to urban flooding events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Resilience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strategy for reducing the risks of vulnerability and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conceptualized vulnerability to hazard and exposure, and resilience to adaptation to urban flooding and explores their associations from a spatial balance perspective. The hazard of urban flooding was evaluated by hydrographic models, whereas exposure and adaptation were examined by indexes. Shenzhen, a densely populated socialist Chinese city, was selected as the case city.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stricts in the marginalized areas of Shenzhen experience high vulnerability to urban flooding because of poor geographic factors, immature drainage systems of urban villages, and the influx of rural migrants with sensible populations driven by high housing prices in urban center. The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because of strong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with urban overutilization and the rural underutilization of adapt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ocial segregation on adaptation resource occurs for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a marketization situation instead of socialism.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spatial imbalance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socialist city, such as Shenzhen is necessary for reducing such impacts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