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型桩抗拔特性原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嘉兴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试验表明微型桩能承受一定的抗拔力,尤其是斜桩基础能有效地减少竖向拉力引起的位移,微型桩群桩表现出更好的抗拔性能。该文将试验结果与现有抗拔桩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微型桩直桩和斜桩的抗拔系数以及群桩效应系数,为其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机理及其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可由桩身自重和桩周侧摩阻力相加组成;二次注浆有利于提升微型桩抗拔承载力,在进行微型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二次注浆的提升作用;群桩基础中布置斜桩可采用10度倾角;由于承台对上拔荷载的重分配,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拔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7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上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机理及其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可由桩身自重和桩周侧摩阻力相加组成;由于承台对上拔荷载的重分配,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微型桩群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可以通过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乘以桩数和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得到,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拔群桩效应系数选取0.75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微型桩因其受力性能好及施工优势逐渐应用于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但群桩基础承载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黄土地基微型群桩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桩数和桩间距对微型群桩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桩间距、桩倾角对微型群桩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数、桩间距及桩倾角增加,微型群桩抗拔承载力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结合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可得黄土地基微型群桩的桩间距建议值4d,桩倾角建议值10°,群桩抗拔效应系数建议值0.80。  相似文献   

5.
通过3桩等边三角形承台原型群桩基础的4次斜向抗拔、2次垂直抗拔和5次单桩垂直抗拔试验,绘制了相应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依据地基变形特点和曲线变化特征,建议采用具有明确物理特征的H-(△x/△H)曲线判定螺旋群桩基础水平方向极限荷载,垂直方向抗拔极限荷载依据单位荷载的桩顶位移变化率、桩顶位移增量以及地基变形特征判定,并讨论了群桩基础在斜向荷载和垂直荷载上拔过程中的群桩效率。试验表明: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与外荷载的作用角度有关,斜向抗拔螺旋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小于垂直抗拔群桩基础的群桩效率,荷载水平分量加快了该种群桩基础的上拔破坏,斜向抗拔群桩的极限破坏荷载和极限位移要小于垂直抗拔螺旋群桩基础。  相似文献   

6.
屈伟  朱锐  居俊  苏荣臻 《建筑科学》2020,36(1):98-105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向西部发展,高压输电塔线路不可避免地经过黄土地区,微型桩基础由于其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得到广泛运用。依托甘肃黄土地区2个试验场地16组微型桩基础现场试验的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下压荷载和上拔荷载、浸水和未浸水、微型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等不同工况下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黄土湿陷性对微型桩基础破坏模式具有显著影响,浸水后的黄土地基微型桩基础均呈较为明显的陡降现象;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浸水后的微型群桩基础群桩效应显著;此外,微型桩基础承载力受黄土湿陷性影响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取折减系数为0. 24。试验所取得的相关经验与成果可供黄土地区相关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微型桩抗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广龙  方乾  苏荣臻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788-1793
微型桩具有布置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小型化,经济环保等优点,针对杆塔基础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地质情况差等工程特点,微型桩的优势在杆塔基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承受上拔荷载是杆塔基础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以往对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拔特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研究施工工艺对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实测单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研究微型桩荷载—位移特性、群桩效应系数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微型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由于二次注浆对桩周土体加固作用,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桩土共同作用的群桩效应明显,实测群桩效应系数相对较小,这对于软土地基上杆塔基础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佛山地区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勇  张继强 《山西建筑》2011,37(36):67-68
指出微型桩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输电线路基础受力特点的新型基础形式,选择佛山地区典型软土地基条件,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单桩及群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型桩群桩基础具有良好的抗压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可在今后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解析双壁钢围堰上浮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黔铁路复线渠江大桥2号墩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为工程背景,应用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计算桩的轴向受拉承载力以及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依据桩的抗拔承载力大小,解析一起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上浮的事故原因。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区扩底桩群桩抗拔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某工程的单桩、2根群桩和3根群桩的扩底桩静载抗拔试验结果,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扩底桩的群桩效应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程的群桩抗拔条件下,单桩、2根群桩、3根群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无明显差异,群桩效应不明显;单桩、2根群桩、3根群桩恒载过程中的桩顶上拔位移变化均很小,且在后期趋于稳定,软土地区用于抗拔的扩底钻孔桩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钻孔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在桩基托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 《土工基础》2005,19(4):13-14
钻孔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是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市~番)盾构区间供电局桩基托换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市台州商厦基坑支护工程具有狭小支护空间(500mm),富水且具有很强灵敏性和触变性的软塑淤泥质填土。针对此,提出微型桩、锚索、刚性横梁组合的复合支护体系。体系兼具了连续墙、桩、锚索格构梁的特点,可承受较大水平应力、帷幕止水、变形小、支护体需要空间小、材料要求不高、施工设备简单、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3.
某招待所因结构改造需对基础进行托换,因施工场地狭小且考虑到原有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采用微型桩加固原基础,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微型桩地基托换处理的工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跨海大桥主塔桩基础为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对全部38根桩进行了桩底后压浆,有效地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和整体刚度,减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重点介绍大规模群桩基础通过桩底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压浆工艺及压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桩基研究与应用若干进展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要地介绍了桩基研究与应用的若干进展 ,包括大直径桩承载力的尺寸效应、嵌岩灌注桩、群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桩筏基础设计、成桩技术与设备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单桩可靠度分析是群桩可靠度分析的基础,但是由于各国采用的失效准则不同,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也不同,从而求出的单桩可靠度也不同,因此失效标准的选取对群桩可靠度影响很大。整理了国内外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失效准则,以国内习惯采用的 s – lgt 失效准则为基准,定义其他失效准则的偏差系数。同时利用群桩效应和偏差系数给出了不同失效准则下群桩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为统一评价桩基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算例分析表明:采用不同的失效准则得出的可靠度指标不同,且相差较大,但是群桩基础的可靠性并没有改变。因此,在衡量群桩基础的安全性时,要先确定采用的失效准则,仅利用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衡量基础的安全性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群桩效应、系统效应、土体类别和承台类型对可靠度也有较大影响,在可靠度分析时,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任意布桩模式下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桩基础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桥梁群桩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基于Pushover分析,提出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建立承台底荷载模型和非线性群桩基础结构模型(弹塑性桩身模型、非线性边界条件),并提出衡量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双指标(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根据这一方法,选取一个实际的桥梁群桩基础作为背景建立群桩基础的非线性结构模型以及一系列的荷载工况,计算各种荷载水平对应的群桩基础推倒曲线,并采用本文建议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承台底的轴力和弯矩水平虽然对群桩基础的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对应的水平力和位移有显著影响,但对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影响很小;在各种荷载水平下,群桩基础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都较小。  相似文献   

19.
小钻孔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践证明,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是一种较理想的水闸基础。但由于灌注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较短,其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故在一些重大的工程中不得不进行现场试验确定灌注桩基的承载能力。水闸桩基均为群桩,桩数多,承载力大,做现场原型群桩试验困难较大,故一般是做现场单桩试验,然后用单桩资料推求群桩承载能力。大家知道,单桩和群桩在结构和工作机理方面差异较大,两者的可比条件不充分。单桩资料不能较准确地反映群桩承载能力和工作状态,特别是桩距变化时,这种情况更明显。为克服群桩试验的困难,我们进行了小钻孔灌注桩试验,用小桩对单桩、双桩、群桩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将现行的单、群桩关系,改为双、群桩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先对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沉降、桩身轴应力、土中附加应力和桩土应力比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了桩间距、桩长、褥垫层厚度和桩端土性变化对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辟桩效应影响,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在承载变形特性方面差异较大;群桩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