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地震方法油气勘探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第65届EAEG年会上发表的20余篇讨论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要了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特别是电法在油气勘探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垂直电流测深法、油气藏的直接探测与评价、高速层下成像、以及电法和重力勘探方法的应用史例等.  相似文献   

2.
对第65届EAEG年会上发表的20余篇讨论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要了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特别是电法在油气勘探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垂直电流测深法、油气藏的直接探测与评价、高速层下成像、以及电法和重力勘探方法的应用史例等。  相似文献   

3.
对第65届EAEG年会上发表的20余篇讨论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要了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特别是电法在油气勘探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垂直电流测深法、油气藏的直接探测与评价、高速层下成像、以及电法和重力勘探方法的应用史例等。  相似文献   

4.
复杂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振武  查树贵 《石油物探》2003,42(3):417-421
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介绍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电磁阵列剖面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并通过勘探实例,分析其在鄂渝湘地区的综合应用效果。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构造特征,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5.
非地震综合勘探方法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年来我国西部新区勘探中非地震方法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重磁与大地电磁、阵列大地电磁与地震及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在西部新区勘探中的特点、作用及其在西部复杂山地与复杂地质条件下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针对西部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应用不同非地震勘探方法的勘探程序。勘探实例表明,非地震勘探方法快速便捷,成本低廉,地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江汉地区海相地层的主要物性特点,对地震、电法两种石汕物探方法中的几项新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江汉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被中、新生界陆相地层覆盖,埋藏较深,又经受多次构造运动,逆冲断裂构造带发育,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常规的地震二维方法难以取得可靠资料,本文认为: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三维地震和宽线地震作为主要地震手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VSP技术;引进共深度点建场测深技术作为补充地震的技术方法;加强对物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研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球物理信息,是能够在江汉海相碳酸盐岩汕气勘探攻关中见到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内蒙古草原区绿色环保勘探的要求,对非地震勘探方法进行了环保改进与优化,包括电磁勘探设备、施工方法的环保改进,以及环保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随着非地震勘探测量精度、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油气勘探中要提倡对草原伤害小的环保非地震勘探方法的应用,尽可能优化、减少对草原伤害相对较大的地震勘探。通过应用环保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取得了内蒙古草原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等的高效绿色环保勘探与规模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8.
重、磁、电、地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地震勘探方法,尤其是重力法是最早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方法,在早期勘探阶段,能够做到“定凹选带”作用,在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由于目前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很多地区,地震方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反射信噪比低、深层界面反射不清,甚至根本得不到反射油气勘探所遇到的诸多难点,问题,都要求我国走联合勘探,综合勘探之路,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信息,本文从非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角度出发,探讨油气勘探中各种资料的联合处理。联合解释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实例,说明重,磁、电、地震资料联合解释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淡水、咸水明显的物性差异表现于电阻率差异方面,淡水表现为电阻率高,咸水因富含电解质而表现为低电阻率特征,这种物性差异为开展电法类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地下水属性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于浅层水勘探的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直流电阻率测深法、激电测深法工作原理,并阐明了上述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地下浅层水勘查中的作用,结合实例展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划分地下淡水、咸水方面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勘探地球物理中,不同的地球物理数据通常反映了地下岩石不同的地球物理属性,这些观测数据能够相互补充,从而得到地下构造更可靠的成像结果。电磁勘探和地震勘探是两种物理机制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仅仅利用地震数据会存在多解性,电磁勘探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辅助手段,二者联合可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服务。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作为地震和电磁联合勘探的重要定量解释方法,能够降低单一数据反演的多解性,提高电磁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首先概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分类,然后评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面临的机遇,并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非震物化探综合信息油气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构造油气藏相继被发现,勘探重点向难度较大和成功率较低的各类隐蔽油气藏转移,油气直接检测的研究便成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其方法是利用物探、化探手段检测油气产生的微观效应和异常。作者选择松辽盆地南部让字井地区作为实验区,在层序地层、储层及断层封闭性研究及总结前人地表物化探油气预测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化探酸解烃、ΔC、土壤热释光、测氡及土壤电导率进行了地表实际测量,并利用BP和SOM两种神经网络方法对物化探综合信息进行了油气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及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根据准噶尔盆地勘探现状和实践,对盆地的勘探潜力、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和下步重点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非构造油气藏将是下步主要的油藏勘探类型,高凸起的斜坡带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复杂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勘探目标多、潜力大,环乌伦古坳陷及准东地区并非“生烃死亡区”,也是有利的后备物探阵地。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阶段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3个关键问题:①强超压层系内天然气是否可以成藏;②中深层沉积体系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③储层评价和烃类检测技术遇到瓶颈,储层含气性不易识别。经深入分析近年中深层高温高压钻井和勘探实践,认为烃类气已在中深层聚集成藏,但储层物性较差,因此,寻找优质储层是当前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策略上,一是要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思路寻找有利相带,预测优质储层;二是要进行储层类比研究,充分认识储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物性变化,探索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三是要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和桥梁,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尝试叠前地球物理反演研究,增强烃类检测的可靠性,提高气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hydrocarbons is an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eepage of light gaseous hydrocarbons from oil/gas reservoirs to the surface and their utilization by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These bacteria utilize hydrocarbon gases as their sole source of food and are found to be enriched in the near surface soils/sediments above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e detection of anomalous populations of n-pentane and n-hexane 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soils can help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A geo-microbial surve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Bikaner Nagaur basin to investigate the prospect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In the present study,bacterial counts for n-pentane util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2.0×10 2 and 1.26×10 6 cfu/gm and n-hexane util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2.0×10 2 and 1.21×10 6 cfu/gm.Th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maps show four distinct anomalies in the study area.The possibility of discovering oil or gas reservoirs using the microbiological method is emphasized by the fact that the hydrocarbon-oxidizing bacteria range between 10 3 and 10 6 cfu/gm in soil/sediment receiving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s.In the present study area of the Bikaner Nagaur basin,n-pentane and n-hexane utilizing bacteria are found between 10 5 and 10 6 cfu/gm of soil sample,which is significant and thereby substantiates the seepage of ligh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from oil and gas reservoirs.Geo-microbial prospec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of subsurface origin is present in the study area and indicate that the area has positive prospect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断裂活动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方法应用地质基本原理,结合济阳坳陷等地区,分析了断裂对火山活动及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目的为寻找火山岩油气藏指明方向。结果断裂运动其强烈活动期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分布的构造因素,也是控制同期火山岩喷发及生油层发育的重要因素;火山岩作为热载体可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作为储集层以次生裂缝及溶蚀孔隙为主。因此,可以说断裂活动控制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结论断裂运动是诱发火山活动的重要因素和通道,但盆地形成后期的火山活动不利于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我国东部地区裂谷盆地形成的后期,其火山作用弱,是寻找火山岩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在对主要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和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认为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等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方法,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地震相、常规和非常规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流体势和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塔北地区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塔里木 盆地北部地区地表土壤、多口井不同深度的岩屑、原油及油藏上方天然气进行了轻烃组分、轻烃指纹荧光光谱、甲烷碳同位素、井中岩屑酸解烃和轻烃垂向分布研究,以及对钻井岩屑的磁化率、磁滞回线、磁性组分及蚀变矿物等蚀变矿化特征的研究,证实该区在5000m之下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组分仍可垂向运移到地表;深层烃类通过微垂向运移,可在油气藏上方及其地表形成多种可测量到的物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火山岩自身不能生成有机烃类,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近源组合最有利于成藏,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集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集层有利,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源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集层亦可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图9表6参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