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钻井工程中,不论是转盘钻还是井下动力钻具钻进,钻柱的疲劳破坏总是经常发生在钻铤与钻杆间的过渡段。众所周知,增加钻压(增加钻铤)可增加机械钻速,而钻铤用量要受地面动力及井下钻头机械强度的限制。当钻铤用量超过10根以后,断钻具事故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粉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显微形貌与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5-1/2 in整体加重钻杆内螺纹接头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断口宏观形貌和低倍显微镜观察发现存在多个相互独立的裂纹扩展面,且具有疲劳裂纹扩展的贝纹圆弧扩展典型特征;磁粉检测发现多条扩展面的延伸裂纹,微观分析表明这些延伸裂纹与宏观断面一致...  相似文献   

3.
报道用于引进作业线的国产SN-222型钻杆由防腐涂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该涂料在华北石油第一机械厂引进的钴杆内涂层作业线上进行了喷涂工艺试验,喷涂的钻杆和油管均在现场钻井和采油生产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其主要性能达到了美国PC200钻杆涂料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双壁钻杆低压钻井工艺技术是利用一种特制的双壁钻杆、旋转充气水龙头和井下气液混流器等特殊装置,以正循环的方式,分别从双壁钻杆的环形间隙和中心水眼内,同时向井内充(泵)入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和钻井液,压缩空气从井下某一位置处的气液混流器进入井眼环空中,钻井液从钻头水眼处上返,在井眼的环空中形成了两个不同压力梯度的气液混合段和纯液相段,从而达到降低井底液柱压力的目的。同时由于从井口到井底始终存在着连续的液相流,常规井下动力钻具和随钻仪器的性能不受影响,可以进行正常的井眼轨迹控制。系统介绍了该工艺技术原理、专用配套工具的结构与功能,并结合现场一口井应用实例,对该工艺技术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应用效果、范围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部分国内外定向钻实例,对中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施工中出现的钻杆粘扣、磨损、疲劳断裂等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给出现场处置建议。对比了不同钢级、不同规格钻杆的拉伸性能、抗扭强度等参数,提出了V150钢级、大规格钻杆等技术解决方案。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机械厂生产的V150钢级钻杆已经应用于穿越施工现场,在长距离穿越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钻杆动力卡瓦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卡瓦体工作高度高、国外卡瓦价格昂贵等问题,研制了新型气动钻杆卡瓦。该卡瓦利用气缸进行卡瓦体的升降,可设计较长的卡瓦体,保证卡瓦有较大的悬挂能力;气缸固定在大方瓦内,有效降低了卡瓦体的工作高度。经台架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SY5049—91标准要求。现场应用表明,该卡瓦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具有安装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悬挂能力大,卡瓦体工作高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某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生1例加重钻杆接头刺漏事故。为了查明该钻杆接头刺漏原因,对该刺漏接头进行了试验分析,包括刺漏处形貌宏观和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钻杆接头内壁上加工刀痕引起的淬火裂纹是导致接头发生刺漏的主要原因。建议改善加重钻杆接头的机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MTD型钻杆无损检测设备在钻杆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杜绝了钻杆本体刺穿事故的发生。从标准试件的设计与加工、设备及软件的改进、盲区的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可进一步提高下井钻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处理井下遇卡钻杆时 ,从经济或技术角度考虑 ,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 ,采用井下牵引技术进行处理。在应用的第一个实例中 ,钻杆在施工过程中遇卡 ,随后管柱无法进行正常循环 ,在经过 10 0次反复震击后 ,决定采用井下牵引器来进行打捞 ,它可捞出测井放射源。打捞工具连接在牵引器上 ,该工具能成功地把放射源从井底的钻具组合中打捞出来 ,随后牵引器传送爆炸装置对遇卡钻杆进行爆炸松扣。在应用的第二个实例中 ,钻井时发生井漏 ,决定泵入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在泥浆泵循环期间钻杆被完全堵塞 ,有迹象显示钻井液在环形空间中仍漏失 ,钻井防喷器在随后形成的低压下被关闭。 2 in牵引器可顺利下入用量规测量过的钻杆内 ,然后在钻杆内射孔建立起循环通道 ,从而可泵入重泥浆 ,恢复井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破裂压力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研制出新型超细低伤害加重压裂液。该加重压裂液使用了采用混合溶剂法制备的粒度分布在20~40 nm范围的固体颗粒加重剂,在100 g基液中添加70 g纳米粒子加重剂后,密度达到1.50 g/cm3,与胍胶体系完全相容,配伍性好;在120℃、170 s-1剪切2 h黏度仍有77.5 m Pa·s;对岩心基质伤害率小于30%,具有低伤害性质。元坝气田陆相致密储层现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破裂压力高的致密储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李根忠 《钻采工艺》1996,19(5):74-78
文中从分析该钻井液为什么能防卡入手,从该钻井液的润滑作用、防卡原理、室内试验研究,现场应用中的防卡措施、防卡效果、保护油气田的优,点等方面,提出在使用中应注意控制基浆密度,加药量,降粘,提高pH值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场总线在钻杆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自行设计的钻杆操作系统能实现的功能及控制模式,并对几种典型的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在海洋钻井平台上的钻杆操作控制系统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深井超深井钻井越来越普遍,钻具悬重越来越大,而
常规双吊卡、卡瓦配合单吊卡等起下钻方式存在劳动量大,卡瓦牙损伤钻杆本体等问题,且易发生单吊环起下钻事
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性研发了带子母接头的特殊结构钻杆及配套的无卡瓦牙零咬伤气动卡瓦,有效规避
了常规起下钻方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起下钻时间,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推广复合导向钻井技术及新型PDC钻头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动力钻具产生的反扭矩带动钻具逆时针旋转现象,使钻机大绳打扭,将水龙带、有线随钻电缆等缠绕在一起,导致电缆损坏,耽误生产以及导致井下复杂情况发生等严重后果。通过在有线随钻中利用方钻杆柱的方法,即在有线随钻中,根据井架类型,选择2根或3根自加工的方钻杆连接在一起,通过方钻杆和转盘的相互作用,控制螺杆钻具产生的反扭矩,从而避免钻具突然逆时针旋转情况的发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通过在冀中地区的推广应用,使得钻井速度大幅度提高,钻井事故相应地减少,实现了安全、高效钻进,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硫化氢对钢材产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机理及影响因素的探讨,结合四川当前含硫气井钻探过程中,中途测试必须短期使用高强度不抗硫的S-135、G—105钻杆这一生产中的矛盾问题,开展了室内S-135、G—105两种钻杆在不同应力条件、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初步摸索到一些延长S-135、G—105钻杆发生硫化物应力破坏时间的规律,为现场S—135、G—105钻杆生产实践,提供了一些控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列举国内外一些典型油田的侧钻实例阐述了侧钻技术对老油田减缓产量递减,增加驱油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和总结了侧钻适合的油藏条件、侧钻时机、侧钻经济效益等,以期为受油价低迷所困惑的石油工业注入一些活力。  相似文献   

17.
液压动力钻杆排放猫道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钻机用钻杆坡道、钻杆猫道、钻杆排放架都是独立部件,需要单独运输,搬家车次多,组装和拆卸需要吊车,不具备向钻台自动送入单根及下放钻杆(或甩钻)功能的状况,设计了一种液压动力钻杆排放猫道。该钻杆排放猫道以液压为动力,能实现低位排放钻杆、钻杆送入钻台接单根等功能,送单根上钻台和引回猫道既可在控制房内手动操作,也可在钻台进行远程遥控操作,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缩短接单根时间,降低建井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18.
刘廷元  李斌 《石油机械》2006,34(10):72-73
在概述了智能钻杆的技术特点后,介绍了智能钻杆的油田试验情况,尤其是全部的网络性能,包括钻井操作、井下随钻测量工具(MWD)的网络集成,并得出如下结论智能钻杆系统的部件能应用于普通井队;智能钻杆不仅适合特殊钻井,而且也适合于一般的钻井操作;设计的感应线圈经过钻台上反复的上卸扣后仍然很牢固;智能钻杆能在钻井时沿着钻杆长度上的多测量点传输数据,并可以通过第3方井下MWD/LWD工具高速接收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探伤在钻杆加厚过渡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SONIC137型超声波探伤设备的组成、作用及原理。该设备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钻杆加厚过渡带壁厚和裂纹类缺陷,通过现场应用,解决了ARTIS-II型漏磁检测设备检测钻杆时加厚过渡带成为盲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抽油杆柱在下行程中受压弯曲造成与油管的摩擦,研制了新型抽油杆柱加重系统。系统由加重砣、接箍及过渡管与原抽油杆柱配套组成,工作时不改变原抽油机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基本配置,安装加重砣后,通过接箍上的过渡管使上部加重砣的质量作用在下面的加重砣上,最后全部作用于泵柱塞,中和点下移到柱塞上,使杆柱全部处于受拉状态。18口井的应用表明,加重系统可改善抽油机井运行中的受力状况,降低摩擦阻力,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