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内弹道两相流模型-分散颗粒模型。用欧拉法描述火药燃气流场,用拉格朗日法描述火药颗粒,分别跟踪所有的火药颗粒,考虑它们在流场中位置、速度、质量的变化,两相之间各种参量的耦合反映在各守恒方程的源项中。采用单元内颗粒源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成功地预测了膛内流场的细节和火药颗粒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未开槽管状发射药的装药结构特点,将火药床分为管内部区域、管外气相区域与固体发射药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相应的基本方程组以及初边条件,药条破裂采用临界破裂压力差准则.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管状发射药在射击过程中运动位移较小,并且在点传火阶段透气性好,压力振荡幅值小.文中还给出了药条破裂前管内外流场的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银盆”1.0版两相流内弹道软件,对某中等口径火炮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较详细的模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该文根据开槽管状药的装药结构特点,建立两相流内弹道理论模型.在定义了开槽管状药的肉厚与槽宽的基础上,推导出形状函数,采用差分方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开槽管状药透气性好,点传火容易,压力波振幅小,计算结果符合膛内射击过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火炮内弹道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的计算工作量大及仿真精度低问题,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火炮内弹道三维两相流模型,采用MPI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行计算。三维控制方程采用高阶MUSCL格式进行空间离散,时间方向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火炮内弹道两相流动过程的三维发展特性,计算得到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与文献[20] 结果符合较好。分析了不同点火管长度及管径对于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后续开展多维点火性能的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行数值实验表明,采用24个进程的内弹道三维计算,并行效率可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了主副药室装药量比、副药室点火延迟及活塞质量对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多药室火炮可以在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弹丸初速的目的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了主副药室装药量比、副药室点火延迟及活塞质量对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多药室火炮可以在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弹丸初速的目的对于改进和提高武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火炮动态模拟试验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模拟试验机的内弹道特点,利用经典内弹道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模拟试验机的内弹道理论计算模型,给出了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无壳弹内弹道不同燃烧阶段的一维两相流力学模型,然对无壳弹射击过程中的燃烧特点,采用分段式建模的方法,探讨了无壳弹膛内内弹道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结果和实测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揭示了无壳弹内弹道循环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膨胀波火炮(RAVEN)系统的发射机理及结构特点,采用两相流理论,建立发射过程中计及膛内气固两相相间作用及后喷装置动态打开过程的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通过对RAVEN内弹道过程的求解分析与实验比对,得到了发射过程中,膛内火药燃烧及燃气流动状态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后喷装置引入所产生的有别于传统闭膛火炮系统的膛内流动现象,验证了RAVEN内弹道两相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数值求解计算可得到:1)RAVEN系统在不影响炮口动能的前提下后坐冲量减小53.04%,身管热量降低50.42%;2)后喷打开时机越早,减小系统后坐,降低身管热量的能力越强;3)喷管截面参数的变化对减小系统后坐、降低身管热量能力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火药颗粒运动的两维颗粒轨道模型,用欧拉法这气相场,用拉格朗日法描述固相颗粒,并采用单元内颗粒源方法,对某中心点火结构30mm火炮的点传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弹后工质的运动规律,采用VonNeumannRichtmyer差分格式对带有坡膛,有限药室工的一级轻气炮进行了内弹道一维数值模拟,对不同的工质,在初温及相对装药量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对同一种工质,初始装填压力p0和w/M相同时,初温时弹丸的相对初速vg/c0和炮口压力Pg几乎没有影响;(2)对同一种工质,在P0相同时vg/v0可表示成w/M的函数,并随w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提出脉冲形成网络(PFN)控制电能释放条件下的固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内弹道模型,采和1MJ贮能电源,对30mm电热化学炮(ETCG)进行了弹道计算,计算中改变的参量有电能输入量、电能与化学能的匹配关系、药室容积、身管长、装工缇及弹丸质量等。最后给出了不同参量组合所能达到的最大火炮效能,从而为该武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所用粒状药内外弧厚不同的特点,推导了该粒状药二项式与三项式的形状函数,并进行了比较,建立了粒状药与管状药组成的混合装药的多相流内弹道理论模型,编制工程实用的软件系统,数值预报射击过程膛内物理量变化的详细结果,该研究结果对于指导装药设计,弹丸设计与身管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与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