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是198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发已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 (1) 教育评估的本质和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趋势表现在: 一、学位制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大学教育国际化形势的发展,学位制度国际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需要。目前,各国大约有100多万学生在国外接受大学或大学后教育。各国认为,实现学位的国际化,有利于培养能够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具有国际交往能力与竞争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国际化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商品的事物来说,价值是指事物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它以主体(人们)的需要为量度;价值观则表现了人们对外界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它决定着人们的基本社会态度、情感意识和思维方法。而教育价值观是作为客体的教育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属性,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地位的人,对教育的需要不同,因而对教育的价值观认识也不同。这一点说明了,研究和实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从教育价值观去探索的必要。一、教育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目的高校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高等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湖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优化原则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湖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基本矛盾,配置结构失调与整体效益提高的矛盾,投资渠道单一与办学条件改善的矛盾及师资紧缺与总体素质提高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坚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四原则: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匹配的原则,资源总量增值原则,非均衡配置的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湖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世纪之交的大扩招,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系统呈现出超常规的不可抑制的数量增长;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内部分化程度在加剧,中央普通高校系统和地方普通高校系统呈现出迥然各异的系统特征;扩招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系统,呈现"成人教育普教化"的发展趋势;而承担整体系统增量任务的学校组织,也从公立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类教育组织的整体扩容,发展为具有体制创新意义的独立学院等新型组织的区域蓬勃兴盛.建立在丰富数据资料基础上的系统特征的详细呈现,以及基于扩招动力、扩招主体选择、分化的系统特征及新型增量组织的制度分析,从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展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所面临的发展性困境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一种有分配作用的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根据罗尔斯原则,高等教育公平应该遵循"普惠"和"差异"并存,坚守"正义底线"与"差异补偿"并重.本文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制度博弈和制度建构三个方面,采用案例研究、模型分析和理论推导等思维方法与演绎方式,探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寻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视角论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面对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在比较中外教育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基础上,从教育资源(力、物力)配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一是缺钱,二是缺乏有效机制的认识,探讨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投入的资源配置模式及高等学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系统私立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私立高校在校学生数占整个大学生总数的80%左右,因而日本的高等教育别具一格。本文试图对有关问题作详细论述。一、日本公、私立高等教育结构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日本公、私立高等院校的巨大差别,使日本高教制度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服务的“双重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等特性。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具有个有与社会双重受益的特征,这种双重受益的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供求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双重性以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双重性(多元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府宏观决策、学校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评估 ,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特色保障体系时所应考虑的四大要素。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在自主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评估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充分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禀承的理念在于高等教育服务的“大众”性,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字的变化。今天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为各个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人服务,应该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为之提供有用之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上述目的的实现需要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当前,中国这个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解决贫困生就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异化与高等教育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内含着两个目的:一方面教育要培养人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另一方面教育要培养人具有真正合乎人性的健全的人格和体魄。教育的职能依据其作用的层次和性质分为实质性职能和工具性职能,分别体现着教育的本质目的和表象功能。教育的本质和社会职能并不是一回事,背弃教育的本质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职能,结果会使教育发生扭曲。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下,教育也会产生一种异己的违背自身本质要求的统治力量,使教育与其本质、与人的本性相对立,这就是教育的异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转轨时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果高等教育不顺势推进改革,没有必要的制度约束和社会机制的调节,大学就会背弃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实质性职能而出现异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异化,这就是高等教育真正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学术的“自由、自治、中立”是高等教育自主的核心内涵和终极追求。高等教育自主,既非空穴来风,亦非主观臆造,更不是不可实现的空想。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视域看,高等教育系统通过展示自己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文化资源的三重价值属性,为自身的自主构建了本体性基础、制度性基础以及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在必要的范围内富有策略地维护和捍卫了虽有限但真实的自主地位和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展望2020年”将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远景目标,经济将是发展的基础,包括众多受过教育的国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本文分析了目前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重点和战略方面的改革动向及关于高等教育学分、文凭和学位认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质量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有五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质量观,即多样化的质量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和特色化的质量观;在上基础上,笔者从扩招导致部分高校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等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考察应坚持一个质量分层的观点,大众化高等教育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教育具有明显的守业教育的特征。创业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世界领先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要以创业教育为已任。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个高校都在进行高等教育投资项目建设。如何对高等教育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这既是各投资主体关注的重点,也是高等院校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的问题。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在深入研究教育经济学及建设项目评价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对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投资项目评价理论,正确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教评估中介组织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高教大众化、多样化的新形势下 ,教育评估体系亟待完善。应审时度势 ,积极构建一个更为有效的高教评估组织体系。本文从发展教育中介组织的现实背景入手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着重从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系统保障三方面论述了建立有效的高教评估中介组织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互动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社会分层不仅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明显影响,而且对接受教育的类型、层次有重要影响。高等教育是影响代际阶层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但它的影响要基于正式的教育资格成为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这一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