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的存在是以人为本体的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应然的出发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市场性、社会性存在状态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转型成为超越现代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存在论视角下,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更加尊重人的基本需要,具备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人本论基础;重视隐性道德教育因素的德育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不是泛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论调,而是在认可传统道德教育形式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道德教育系统的社会性建构。  相似文献   

2.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门,是建筑空间的前奏曲,同时也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门是建筑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因此除了使用功能外,建筑的门还体现了风水观念、礼仪制度等社会文化.门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其造型风格上,还体现在装饰纹样所暗含的深刻寓意等深层文化上.探讨它的艺术内涵对于我们研究与学习借鉴古建筑、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奇葩--"中华巴洛克”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代建筑思潮中,存在着“中西建筑交融”的现象。哈尔滨作为颇具有殖民色彩的年轻城市,其近代建筑中有种独特的风格类型——“中华巴洛克”,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及欧洲巴洛克之上的一种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类型,是“中西建筑交融”倾向的很好例证。哈尔滨城市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华巴洛克”建筑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及特征。本文着重探讨这一风格类型的发展机制,从总体布局和细部装饰等方面分析其风格特征,“中华巴洛克”建筑作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较客观的角度对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杭州作为中国近代边缘城市之一,受到的关注自然没有如上海、天津、汉口等主流城市多.一方面,有关杭州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论文与专著很少;另一方面,大量的近代建筑与历史街区因为旧城改造的关系而被拆毁.杭州的近代建筑并未一味模仿西方建筑,在中西建筑文化相融合的层面上,可以说表现得更为灵活和自由,更具有民间的创造性.通过亲历调查及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以及实地拍摄杭州现存近代建筑,在中国整个近代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中,从杭州近代建筑(1840年至1949年间)发展轨迹中探询其自身特色,并对具有杭州特色的近代化“折衷主义”的三大建筑类型:“中西折衷主义”、“西中折衷主义”以及“洋脸面”作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是与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它在本质上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性的影响.隐性课程主要存在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这三个领域中,它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能够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现代建筑形式在我国的地域化发展历程,探讨了现代建筑地域化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按照传统的形式主义创作手法来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是行不通的,对待现代建筑地域化应有新理念,指出隐性继承、以人为本、挖掘场所特征、保护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是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牌坊作为一种无实用性功能的门洞式结构,是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公共建筑,文章采用建筑艺术史研究方法,从"纪念碑性"、建筑材质的演进、雕刻纹饰三方面对牌坊建筑进行研究,认为牌坊建筑在文化学上具有重要的"追忆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屯堡碉楼建筑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军事设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国西南的黔中大地——贵州安顺,有一个包含了碉楼的名为屯堡建筑的特殊古建筑群,笔者主要研究屯堡建筑中的碉楼建筑及其结构、功能、历史和特色,进而挖掘屯堡碉楼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语汇中的月台具有增加建筑气势,加强传统庭院空间的丰富性与层次性的功能,是展示建筑等级规模和举行祭典仪式的场所,也是日常起居及迎宾、愉宾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的场所。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殿前月台的文化涵义,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启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鼓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技术精湛、功能多样,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发掘和吸收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创造既有民族形式,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早期教育、环境教育对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本文从认知 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品德形成的所需途径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12.
德性教育与道德教育存在异同,德性教育具有四大优势。德性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通过激发内在动力机制,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通过搭建知与行的桥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通过培育道德精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我国古代社会道德教育的教材,伦理入门的专著。《大学》不仅阐明了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且全面论述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途径和步骤。更为突出的是,《大学》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心理发展过程,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发展阶段,它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最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更要重视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成才”和“成人”。辅导员既要帮助学生“成才”,更要辅导学生“成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介绍了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认识理解"礼仪"及"礼仪教育"的基本含义基础上,阐述礼仪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与德育的关系,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有效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素质优秀,外在形象良好,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利用高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效果。从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 ,培养改革、创新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法规意识和社会公德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协调人际关系 5方面论述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是适应德育环境变化的需要,是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需要,也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决定的。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在教材建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方面,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是适应德育环境变化的需要,是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需要,也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决定的。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在教材建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方面,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大德育”概念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概念在中西方均有广义和狭义或“大德育”和“小德育”之分,并非如有些学者认为的德育在中国仅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的“大德育”,在西方仅指道德教育。我国德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问题并非由于德育概念不当,而是德育内容缺少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新的内涵。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德育内涵的充实调整应该以人文教育强化思想教育,以公民教育强化政治教育,以日常道德强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品德形成滞后现象,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分析了产生品德形成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缩短品德形成滞后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