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水环境系统作为典型的灰色系统来处理,并在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评价的灰色中心聚类法(简称EWQGMC法),据此规定了各级水的功效函数,还给出了用EWQGMC法进行流域水质评价的一个实例,例中对流域水质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模糊模式识别法验证了EWQGMC法对于水质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用灰色聚类法评价龙江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可将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建立水质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决策模型。简述了灰色聚类法的基本数学原理及应用的方法步骤,并采用该方法对龙江流域河池段水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林虎 《人民珠江》2011,32(3):3-4,26
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知的系统,适合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多种参数的综合评价。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对水质评价进行研究。以太子河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水质良好,比较适合城市各方面的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等。  相似文献   

4.
水质评价是防治水污染、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环境系统中由于多评价指标耦合而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指标变换值的灰色聚类法对大连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基于指标变换值的灰色聚类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是一致的。该评价方法贴近实际情况,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焱  王婷  徐曦 《人民黄河》2012,34(7):56-58
将改进的灰色聚类关联模型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对白化函数的改进,提高了资料的信息利用程度,根据各监测点不同水质类别关联度的比较,可判断出各监测点地下水水质的优劣。东昌府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关联评价方法易于掌握,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地下水管理的依据,是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水质的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定符合水持分类特点的功效函数基础上,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岩土浸泡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水质评价表明,目前库区水质状况良好,其环境功能达到Ⅱ类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壁庄水库库区内5个监测点水样采集,并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传统的灰色关联度及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对水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同;以空间分析为例,2014年9月滹沱河与南甸河的汇合口监测点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劣Ⅴ类水,传统的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为Ⅱ类水,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为Ⅴ类水。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相比单因子评价法更综合全面考虑各项污染因子,相比传统的灰色关联度更能将污染指标所占权重比例明确的分析,因此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水质评价更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灰色聚类法计算灰色权的基础上,用可拓方法将水质级别、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建立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并以和田地下水水质评价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经与模糊综合分析法比较,表明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客观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色聚类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地面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灰色聚类法即区分聚类元素在聚类指标下的所属类别,其步骤为:(1)按聚类指标所属的典型类别确定功效函数;(2)确定标准权;(3)确定实际权;(4)划分类别。文中应用此方法对山西省汾河水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还将此方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比较。从分析计算和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灰色聚类法考虑了水质分界线的不确定性,比综合污染指数法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经过灰色聚类法分析计算得出的水质等级向量指数,更明确地反映了水质等级的所属程度,因此该方法是河流水质评价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佩瑶  陈春超 《水资源保护》2005,21(6):69-71,78
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漕河某河段的水环境进行水质评价。根据污水水质的特点,布设水质监测点,对污染源、水文地质等进行综合调查。选择主要的因子进行河水质量现状评价,用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大致相同,综合指数法在此更符合实际。河水的主要污染成分为COD和总汞。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地下围岩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5,(12):62-64
水环境系统水质分级标准的不明确性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致使水质评价存在不确定性。以2013年黑河流域札马什克、莺落峡、高崖、正义峡、肃南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以NH_3-N、COD_(Mn)、Cr~(6+)、DO这4种影响地表水环境的水质因子为评价指标,应用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未确知测度理论和方法,构建简化的水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水质进行评价,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将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的水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穆秀云  李林兵 《治淮》2012,(6):27-28
一、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计算简单,可直观反映哪些指标超标,但由于是对单个水质指标独立进行评价,因此得到的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水质量的整体状况,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偏差。综合评价法可同时评价多种指标对水质的影响,从整体上给水质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当前研究较多的综合评价法包括综合指数法、灰色聚类法、灰色模式识别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模式识别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综合指数法通过多个指标并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的综合来判断水质标准,它综合考虑了各指标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中的应用。论文在对目前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0余种方法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质评价的要求和特点,成功地将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算法及模式引入到水质评价领域,建立了地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隶属度BP网络模型与综合评价的Hopfield网络模型,并以重庆市南川凤嘴江水质资料为实例,对学习成功后的网络进行了检验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之后,论文系统地对目前在水质评价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模糊综合法、灰色聚类法,与本文建立的隶属度BP网络模型与Hopfiel…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法在牡丹江干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灰色关联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牡丹江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法评价牡丹江各监测断面水质状况符合实际;江源、敦化水源、大山咀子断面水质为Ⅱ类水标准,敦化断面水质为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7.
灰色聚类法是灰色系统中一种决策的方法,它可以被用做社会、经济、水利、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的综合评价。一、数学方法概述灰色聚类是建立在灰数的白化函数生成基础上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样本拥有不同的白化值,将聚类对象按类进行归纳,判定样本在灰色聚类中应属哪一类。 1.设i=1,2,3,…,n聚类样本数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众多,存在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对黑河流域2013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物元模型水质评价得出札马什克、莺落峡、高崖、正义峡、肃南5个评价断面的水质级别分别为Ⅱ、Ⅰ、Ⅱ、Ⅰ、Ⅱ;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致的,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在莺落峡和正义峡两个断面上略有不同;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应用在黑河流域水质评价中是合理可行的,且计算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外部压力驱动和内部自然承载两方面探讨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灰色聚类法理论和SPA模型对联系度分量采用灰色聚类系数进行替代;针对等级标准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利用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处理和分析,依据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指标权重的求解并构建评价模型,以浑河流域为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浑河流域2016年水资源脆弱性为不脆弱标准等级,评价结果与该流域实际状况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优化后的评价模型可针对等级标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进行更好的处理;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聚类决策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论述灰色聚类决策原理的基础上,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与单因子法(地图重叠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决策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