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强强  王煊军 《当代化工》2012,41(5):441-444
复配油酸,二乙醇胺,span80,op-4四种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加甲醇柴油混合体系中,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与粘度指数法,考察了制备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甲醇含量5种因素对甲醇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m(油酸)/m(二乙醇胺)/m(span80)/m(OP-4)=10∶2∶3∶2时,可增溶甲醇量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粘度指数最小,50℃恒温前后的粘度变化最小,为稳定性最佳的甲醇柴油微乳液配方,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依次为:甲醇含量制备温度搅拌时间助剂用量搅拌速度。在试验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12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添加甲醇质量分数为5%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替代燃料,即以价格低廉的棕榈油、甲醇为主要替代原料,替代部分柴油.以中等碳链脂肪醇为助溶剂,乳化甲醇、棕榈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制成W/O微乳液.实验分别考察了棕榈油的增溶作用和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的助溶效果,同时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植物油的加入使得油与甲醇的互溶性增加,异丁醇的助溶效果最好.助溶剂和温度是影响甲醇/植物油/柴油混合燃料稳定性的重要凶素.随温度变化,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所需要加入的助溶剂的量不同.CoCl<,2>试纸检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乳液均为W/O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20℃下,研究了复配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含量、HLB值、甲醇含量、乳化时间及转速等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配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含量、HLB值和转速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稳定性先升高后趋于基本稳定。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降低。实验得到的适宜操作参数:乳化时间为2 min、转速为5×2 800 r·min-1、HLB值为4.5、乳化剂及助乳化剂质量分数均为3%、甲醇质量分数为15%。测得Sauter平均直径D=13μ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微乳柴油的组成,确定了柴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对微乳柴油的最大溶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油酸:氨水比例为1:1.8、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所占体积的5%、聚合氯化铝用量为0.7%时,其溶水量为最大,制得微乳柴油稳定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其粘度符合燃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油水法并结合超声分散法,在30℃下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二乙基二乙醇胺为主剂,以甲醇和乙醇作为助剂,采用甲醚和乙醚作为溶剂,制备出最大增溶水量为26.16%的柴油微乳液,对柴油微乳液进行了运动粘度、稳定性、腐蚀性、密度、静置燃烧等理化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柴油微乳液具有较低的运动粘度,比0#柴油具有更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室温稳定时间为205~424 d;各样品的腐蚀度均为1A级,不会对内燃机造成腐蚀。该柴油微乳液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0<'#>,0<'#>柴油微乳液的组成,确定了柴油、水、表面活性剂的质量配比,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制备了微乳化柴油;并将-1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与0<'#>柴油制备的微乳液作了对比;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密度、黏度、粒径、凝点、热值、胶质质量浓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比;同时...  相似文献   

7.
8.
甲醇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甲醇和柴油的物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甲醇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优劣势,详细综述了在柴油机上燃用甲醇的各种方式,并总结了甲醇乳化燃料的节能环保机理以及燃料配方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甲醇微乳化燃料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CTAB/正戊醇/正辛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了BaF2纳米粉体.研究了微乳液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对BaF2尺寸和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粒径为80nm~800nm.  相似文献   

10.
陈文汨  梁高杰  胡琴 《当代化工》2013,(9):1218-1221,1224
通过检测乳液电导率,观察其外观、丁达尔现象等方法,研究各种烷烃、乳化体系及单体水相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Isopar M/Span80-Tween60/AM/H2O最优体系微乳液,确定了体系乳化剂用量为18.52%(m/m),最优HLB为8~8.5,最佳单体水溶液浓度50%(m/m),最大水相加入量22.22%(m/m),最佳油水比2.67。  相似文献   

11.
张强强  王煊军 《化学工程》2013,(3):16-19,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甲醇微乳柴油,通过分析测定不同配方比例下微乳液粒度与运动黏度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微乳液运动黏度的作用等方法,研究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条件下,平均粒径31.86—53.91 nm,分布集中对称,黏度指数较小;以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22.57 nm,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微乳液粒径分布逐渐集中,平均粒径下降,黏度指数减小,稳定性增强;对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甲醇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时间>助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仙鸣  刘哲峰  兀新养  谭涓 《应用化工》2007,36(4):409-411
以起始外观、冷藏[(0±2)℃,7 d]外观、热贮[(54±2)℃,14 d]外观和稀释稳定性(1∶200倍液)合格和流动性好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得到20%氰戊菊酯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氰戊菊酯20%,丁醇-二甲苯(1∶1)用量20%,乳化剂为农乳500#-602#p,用量18%,水余量。该微乳剂经(54±2)℃贮存14 d,平均分解率为1.0%;0~5℃贮存12个月,经时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3.
微乳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乳法作为制备纳米微粒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粒子尺寸均匀、颗粒大小及形状可控等优点,在纳米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采用微乳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对利用微乳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及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微乳液技术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守刚  尹衍升 《现代化工》2002,22(10):59-61
由于对控制微粒尺寸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乳液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介绍了微乳液方法及其微反应器的形成和结构 ,讨论了影响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形态和大小等方面的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司伟  李波  彭江涛 《应用化工》2007,36(10):1035-1037
以起始外观、冷藏[(0±2)℃,7 d]外观、热贮[(54±2)℃,14 d]外观和/或稀释稳定性(1∶200倍液)合格和/或流动性好为标准,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用量等对30%三唑磷微乳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方为:三唑磷30%,丁醇1%~3%,二甲苯3%~5%,二甲基甲酰胺3%~5%,乳化剂(500#、NPE-PO4、1602#和400#按一定比例混合)17%~20%,水余量。该微乳剂贮藏稳定性良好,平均分解率为2%;田间药效试验显示,在有效成分浓度相同时,30%三唑磷微乳剂药效好于40%三唑磷乳油,但两者差异性不显著,前者的工厂成本比后者低。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翔实的介绍了微乳液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乳化、节能机理,重点介绍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乳化剂和乳化设备及其燃烧特性研究进展,最后对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苯乙烯系乳液及其微乳液的特点,认为苯乙烯系微乳液是实现苯乙烯系乳液高功能化的重要途径。并详细阐述了水基高聚物微乳液的制造方法和主要特点。指出了苯乙烯系微乳液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体系配制反相微乳液,在碱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在反相微乳液中发生受控水解,合成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50~110nm)、不同粒度分布及不同分散程度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体积分数的增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团聚程度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体系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所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粒径最小(50nm),粒度均匀且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