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原料配比为n(DMMP)∶n(EG)=1∶1,反应温度为160℃条件下,分别使用离子液体([Bmim]BF4)、对甲苯磺酸、磷钨酸铈以及自制催化剂等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一种低聚有机膦酸酯阻燃剂—聚甲基膦酸乙二醇酯。产物为无色透明黏稠液体。分别用碘甲烷和封端剂G对合成的产品进行封端。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产品结构。讨论了催化剂和封端剂对产物羟值和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类介绍了有机磷系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膦酸酯阻燃剂、氧化膦阻燃剂、次膦酸酯阻燃剂、有机磷酸盐阻燃剂、其他有机磷系阻燃剂等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其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塑料科技》2016,(10):90-94
以苯基膦酰二氯及三羟甲基氧化膦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高含磷量同环双膦阻燃剂——羟甲基膦酰杂环状苯基膦酸酯(即1,4-二氧-1-苯基-4-羟甲基-2,6-二氧杂-1,4-二磷杂环己烷)。通过考察溶剂、原料物质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该产物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TG)分析及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乙二醇二乙醚作为溶剂,且苯基膦酰二氯和三羟甲基氧化膦的物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 h时,产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94.5%)。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其应用于191不饱和聚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时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阻燃成炭效果;另外,当其与氰尿酸三聚氰胺盐(MCA)复配用于PBT阻燃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磷酸三乙酯、五氧化二磷、三羟甲基氧化膦(THPO)、无水乙醇、环氧树脂和环氧乙烷等原料合成了环氧膦酸酯多元醇并制备了无卤聚氨酯注浆材料.讨论了THP O与无水乙醇摩尔比对环氧膦酸酯多元醇磷含量、黏度及烷基膦酸单酯/双酯/三酯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环氧膦酸酯多元醇的水解稳定性及在注浆材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THPO与无...  相似文献   

5.
利用STA490C热分析仪对8种新型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热失重过程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磷杂螺环阻燃剂3,9-二羟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环[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和苯基次膦酸类阻燃剂4-甲氧基羟甲基苯基次膦酸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苯基膦酰二氯及(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PEPA)为主要原料,在氨气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双笼环状有机膦酸酯高效阻燃剂,即双(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1-氧代-4-羟甲基)苯基膦酸酯(BCPPO)。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苯基膦酰二氯)∶n(PEPA)=1∶2.5,80℃反应4h,产率88.6%。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 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验证了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表明,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BCPPO时,其极限氧指数为29%。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复配阻燃剂(苯乙烯基膦酸酯、膦酸三苯酯与三聚氰胺膦酸酯质量比为3∶1∶1)与单一膦酸酯类阻燃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MAH)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性能、熔体流动速率、总热释放量的影响,并分析了POE-g-MAH含量对材料负荷变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膦酸酯类阻燃剂相比,复配阻燃剂赋予材料更优异的阻燃性能;复配阻燃剂自熄速度较快,燃烧后基本不会破坏试样形态和结构;POE-g-MAH含量的增加对降低材料的负荷变形温度有利。  相似文献   

8.
利用STA490C热分析仪对8种新型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热失重过程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磷杂螺环阻燃剂3,9-二羟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环[5,5]十一烷-3,9-二氧化物和苯基次膦酸类阻燃剂4-甲氧基羟甲基苯基次膦酸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二氯二甲基硅烷(DMDCS)和三羟甲基氧化磷(THPO)为原料,制备得到一种反应型阻燃剂环状有机膦硅酸酯,即1,1-二甲基-1-硅杂-2,6-二氧杂-4-氧基-4-膦杂-4-羟甲基环己烷.以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二氯二甲基硅烷和三羟甲基氧化磷的摩尔比为1∶1,最佳工艺条件为在40℃以下,缓慢滴加二氯二甲基硅烷,滴加完...  相似文献   

10.
含磷阻燃剂由于其高效、无卤低毒等优点,成为阻燃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P元素氧化价态不同,对应的含磷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就不同,并且其对聚氨酯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也有差异。根据P元素的氧化价态,将含磷阻燃剂分成红磷(0价)、亚膦酸酯和次膦酸盐(+1价)、膦酸酯和膦酸盐(+3价)以及磷酸酯和磷酸盐(+5价)四类,对每种价态所对应的典型含磷阻燃剂特点和阻燃机理进行了简要概述。详细综述了每种价态所对应的典型含磷阻燃剂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将2种或几种不同价态含磷阻燃剂复配阻燃聚氨酯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目前含磷阻燃剂阻燃聚氨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含磷阻燃剂在聚氨酯阻燃领域应用中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聚苯乙烯(PS)的阻燃方法,包括本体阻燃、卤素阻燃、磷系阻燃、无机阻燃,膨胀阻燃、黏土阻燃等,分析了各种阻燃PS的阻燃机理,并指出了阻燃PS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曾伟立 《中国塑料》2011,25(7):6-10
综述了聚丙烯用阻燃剂的3种阻燃作用机理,包括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聚丙烯用阻燃剂的研究开发进展,包括水合金属化合物阻燃剂、磷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硅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等。最后,指出纳米无机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以及具有高效阻燃、低烟、无毒的复配阻燃剂是聚丙烯用阻燃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阻燃聚苯乙烯(P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总结分析了卤系阻燃体系、磷系阻燃体系、膨胀型阻燃体系、硅系阻燃体系、金属氢氧化物阻燃体系等对PS的阻燃研究现状,综述了本体阻燃PS和添加型阻燃PS的阻燃改性方法,如共聚、共混及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阻燃PS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科学合理的阻燃改性方法,研发新型、高效的阻燃体系是今后PS阻燃改性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常用卤系阻燃剂存在燃烧时释放卤化氢腐蚀性气体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无卤阻燃剂以无卤、低烟、环保的优势,已逐渐替代卤系阻燃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本文以添加型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两方面为大方向,并进一步以有机、无机、膨胀型、氮、磷、硅、纳米等为小类对硬质聚氨酯泡沫用无卤阻燃剂进行细分,综述了其特点、阻燃机理、常见应用阻燃剂、阻燃效果,并对聚氨酯泡沫用无卤阻燃剂常见通用阻燃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今后聚氨酯泡沫用无卤阻燃剂发展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可膨胀石墨阻燃剂等;指出了EVA用无卤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分类及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我国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无卤膨胀型石墨阻燃剂、混合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我国膨胀型阻燃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填充量的反应型和添加型含磷阻燃剂对阻燃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2种类型阻燃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型阻燃剂中9,10-二氢-9-氧-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阻燃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好于6-氢-二苯并[c,e][1,2]氧磷酰杂-6-甲醇,6-氧化物(DOPO-CH2OH),添加型阻燃剂中三聚氰胺磷酸盐(MP)阻燃环氧树脂的性能好于聚磷酸铵(APP);2种类型阻燃剂相比,2种反应型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均好于添加型的MP和APP阻燃剂。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聚合物阻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不同阻燃剂阻燃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卤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纳米级阻燃剂、聚合物型阻燃剂和超支化聚合物型阻燃剂,并展望了阻燃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化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研究进展和可能市场化的技术方案,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验论述了几种常用无卤阻燃剂在ABS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反应型/添加型磷系阻燃剂在无卤阻燃ABS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无卤阻燃ABS的研究方向,指出通过探索不同结构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开发出具有最好阻燃效率结构的磷系阻燃剂,以及将ABS与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是无卤阻燃ABS最有可能实现市场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环保高效膨胀型阻燃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庆东  曹有名  岑兰 《塑料科技》2008,36(2):104-108
阐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混合膨胀型阻燃剂和膨胀型石墨阻燃剂,指出了当前膨胀型阻燃剂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