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武卫莉  虞文品 《弹性体》2011,21(2):61-65
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电缆料的原料,白炭黑作为补强填充剂,分别用硫磺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硫化剂,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制备EPDM绝缘电缆料。通过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热老化后性能和氧指数等性能测试,确定阻燃EPDM电缆料的最佳用量和硫化参数;同时也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显示:硫化剂DCP比硫磺或DCP/硫磺复配效果好,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复配要比单独采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阻燃效果更好。阻燃EPDM电缆料的最佳配方为:EPDM 100份,白炭黑45份,DCP 3.5份,氢氧化铝90份,氢氧化镁10份。最佳硫化条件为:温度170℃,压力1.2 MPa,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及其复合物对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镁用量的增大,RTV-1硅橡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氧指数逐渐增大,拉断伸长率逐渐减小,氢氧化镁用量为50份时RTV-1硅橡胶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铝填充RTV1硅橡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氧指数均高于相同用量氢氧化镁填充胶,氢氧化铝用量为40份时RTV-1硅橡胶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并用量为30份时RTV-1硅橡胶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质量比为1:4时其阻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料、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羟基硅油为结构控制剂、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为硫化剂、含硼聚硅氧烷为增粘剂、添加氢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制得电力用阻燃型硅橡胶自粘带。研究了增粘剂的种类和用量、氢氧化铝、硅微粉对硅橡胶自粘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硼增粘剂可以提高硅橡胶的自粘性,且硅微粉与氢氧化铝具有协同效应,提高硅橡胶的阻燃性。较佳配方为:100份110-2硅橡胶、4份羟基硅油、40份气相法白炭黑,再加入16份增粘剂、60份氢氧化铝和20份硅微粉。按此配方制得的硅橡胶自粘带的阻燃等级达到FV-0级,自粘力8.2 N/cm,拉伸强度4.5 MPa,拉断伸长率为307%,电气强度23.2 k V/mm。  相似文献   

4.
硅橡胶阻燃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探讨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等无机阻燃剂的用量对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量超过15份时,3种阻燃剂都能满足电缆附件的阻燃要求;在相同的用量下,氢氧化铝的阻燃性能优于氢氧化镁和硼酸锌;氢氧化铝用量为30份时,硅橡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并且考察了软化剂1,2-丙二醇用量对硅橡胶综合性能的影响,得出其最佳用量为2份。  相似文献   

5.
林龙  张军  褚杰 《合成橡胶工业》2006,29(4):289-293
选用氢氧化镁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硼酸锌和七钼酸铵为阻燃协效剂,研究了影响多元协效阻燃聚氯乙烯/粉末丁腈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超细化与表面处理相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氢氧化镁的阻燃性能。当氢氧化镁的粒径为0.5~4.5μm且经过表面处理时,添加量越多共混物的阻燃效果越好。正交试验表明,阻燃协效剂三氧化二锑和硼酸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共混物最终的阻燃性能影响显著。平衡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后的体系最佳配比(质量份)为聚氯乙烯100、粉末丁腈橡胶3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5、氢氧化镁(H 5 C)60、三氧化二锑10、硼酸锌12份及七钼酸铵3,此时共混物的氧指数达27.7%。  相似文献   

6.
采用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与胶囊红磷进行复配,并添加树脂.制备阻燃EPDM/PP热塑性硫化胶(TPV)复合材料,对其性能及有机蒙脱土(OMMT)和硼酸锌的阻燃协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加入有助于提高TPV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当阻燃剂用量为70份,即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复配比为31.5/31.5、徽胶囊红碑用量为7份时,TPV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性能等级达到V-1(试样厚度0.8mm),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阻燃协效剂的加入对阻燃性能没有改善且影响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碱催化平衡聚合法制备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制备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三聚氰胺磷酸盐(MP)协效无卤膨胀型阻燃硅橡胶,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MP可产生阻燃协同作用,能够使复合硅橡胶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抑烟性能进一步增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MP阻燃硅橡胶不仅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还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当复合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MP并用比为12/18/30时,复合硅橡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基体树脂,考查了不同偶联剂和处理方法对包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最优工艺。此外,研究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协效剂对氢氧化镁的协效阻燃作用,确定了微胶囊红磷协效作用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9.
高撕裂无卤阻燃硅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昆  曾幸荣  陈旺新 《橡胶工业》2005,52(4):235-238
采用两种乙烯基摩尔分数不同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并用,以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作阻燃剂,添加适量含氢硅油,制备高撕裂无卤阻燃MVQ。试验结果表明,当MVQ110 2/MVQPS02并用比为50/50、气相法白炭黑QS 102用量为40份、含氢硅油用量为0.6份、有机硅粉体包覆改性氢氧化镁用量为60份时,材料的撕裂强度达33kN·m-1,极限氧指数为36%,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力系统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材料的配方,通过试验得出了较合理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在100 份( 质量,下同) 硅橡胶中填充30 ~ 40 份白炭黑时绝缘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4. 0 MPa 以上,填充90 ~ 120 份氢氧化铝时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可分别达到1 A 4. 5 级和质量损失率小于0. 04%, 同时硫化剂2,5 - 二甲基一2,5 - 双( 叔丁基过氧基) 己烷的添加量必须达到1. 5 ~ 2. 5 份才能保证硅橡胶得以完全硫化。将耐热添加剂三氧化二铁和结构化控制剂羟基硅油的用量均控制在4 ~ 6 份制备硅橡胶混炼胶,可以获得综合性能更好的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11.
耐热阻燃硅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曲艳斌  方辉 《有机硅材料》2006,20(3):111-113
以107硅橡胶为基胶、白炭黑为补强填料、Fe2O3为耐热添加剂、硅氮烷为羟基清除剂、氢氧化镁和十溴联苯醚为阻燃剂,配制了脱酮肟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讨论了耐热添加剂用量、白炭黑表面处理与否以及羟基清除剂使用与否对RTV硅橡胶耐热性的影响,并测试了硅橡胶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RTV-1硅橡胶中加入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氧化铁红后,其耐热性大增;当氧化铁红的用量为10份时,RTV-1硅橡胶经260℃×24h热老化后,其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及硬度的变化率均小于10%;使用经六甲在二硅氮烷表面处理的沉淀法白炭黑作补强填料、硅氮烷作羟基清除剂,也有利于提高硅橡校的耐热性;使用氢氧化镁和十溴联苯醚的复配阻燃剂,能有效提高硅橡胶的阻燃性,使硅橡胶的阻燃性达到FV-0级。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料,白炭黑为填料,羟基硅油为结构控制剂,选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氮系阻燃填料、磷氮阻燃填料制得4种热硫化(HTV)阻燃硅橡胶。研究了4种无卤阻燃填料对热硫化阻燃硅橡胶阻燃性能、机械性能和硫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初步探讨了HTV硅橡胶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垂直燃烧阻燃级别达到FV-0时,采用磷氮为阻燃填料的硅橡胶的垂直燃烧时间最短,力学强度最好,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为6. 43 MPa、408%、16. 5 k N/m,而采用氢氧化铝为阻燃填料的硅橡胶的氧指数最高,可达到45%; 4种阻燃HTV硅橡胶中,采用氮系阻燃填料的硅橡胶硫化速度最慢;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镁为阻燃填料的硅橡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铝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氢氧化铝为阻燃剂,制得无机阻燃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力学强度、锥形量热、热失重分析、交联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探讨了氢氧化铝对阻燃脱醇型硅橡胶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不仅是脱醇型硅橡胶的良好阻燃剂,而且是其良好的补强剂;添加60份氢氧化铝时,脱醇型RTV1硅橡胶的燃烧氧指数达到36%,拉伸强度为1.34MPa,断裂伸长率为392%,邵尔A硬度为48度。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镁阻燃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别采用未处理氢氧化镁、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硬脂酸处理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制备阻燃硅橡胶,研究了氢氧化镁种类对硅橡胶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阻燃硅橡胶的拉伸断面形貌,并通过热重分析对硅橡胶的阻燃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经有机硅处理的氢氧化镁为阻燃剂时,硅橡胶的阻燃效果优于采用其它两种氢氧化镁为阻燃剂的硅橡胶;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损害较小。添加60份有机硅改性氢氧化镁时,硅橡胶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6%,拉伸强度为6.4MPa,撕裂强度为32.9kN/m,邵尔A硬度为51度,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5.8×1015Ω.cm和4.1×1015Ω,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分别为3.43和2.34×10-2。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在硅橡胶中分散较均匀,界面结合紧密,孔洞较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力系统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材料的配方,通过试验得出了较合理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在100份(质量,下同)硅橡胶中填充30~40份白炭黑时绝缘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4.0 MPa以上,填充90~ 120份氢氧化铝时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可分别达到1A4.5级和质量损失率小于0.04%,同时硫化剂2,5-二甲基一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的添加量必须达到1.5 ~2.5份才能保证硅橡胶得以完全硫化.将耐热添加剂三氧化二铁和结构化控制剂羟基硅油的用量均控制在4-6份制备硅橡胶混炼胶,可以获得综合性能更好的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无卤阻燃剂氢氧化铝(ATH)、聚磷酸铵(APP)、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铁(Fe2O3)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阻燃性能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中添加30份ATH后,材料氧指数达到32%;在ATH/MVQ(30/100)体系中添加45份APP,即APP/ATH用量比为3:2时,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8%,阻燃改性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用量的Fe2O3后,材料的氧指数均低于未添加Fe2O3的材料,Fe2O3对ATH/APP复配体系无明显协同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铝填充型阻燃硅橡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华  罗昆  曾幸荣 《橡胶工业》2007,54(8):471-474
采用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制备阻燃硅橡胶,研究氢氧化铝用量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可以显著提高硅橡胶的阻燃性能,但对硅橡胶的物理性能和电绝缘性能有一定损害;添加80份氢氧化铝的硅橡胶氧指数为43,垂直燃烧等级达到FV-0级,且保持了较好的物理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硼酸锌作为阻燃协效剂使用时,价格偏高导致产品成本高昂的缺陷,基于超细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清洁阻燃剂,本文研究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镁在PVC阻燃薄膜中替代硼酸锌的可能。通过精密机械研磨法制得超细氢氧化镁,并采用热失重仪、极限氧指数、扫描电镜等设备对该阻燃薄膜的热性能、燃烧性能、残炭形貌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用15份的超细氢氧化镁替代5份硼酸锌和2份三氧化二钴时,在满足阻燃要求的基础上,抑烟效果会更佳,热稳定性存在显著的提升,同时,随着氢氧化镁粉体粒径的降低,抑烟效果逐渐上升。综上,本研究成果能够为超细氢氧化镁的高值化应用寻找新的途径,为PVC阻燃薄膜降本增效寻求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红磷在软质PVC电缆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他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PVC中的阻燃性最好;6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随着微胶囊红磷颗粒粒径减小,材料氧指数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三氧化钼、微胶囊红磷/二茂铁二元复合体系对PVC有明显的抑烟作用,最大烟密度(有焰)分别下降为62.9和144.9。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和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元复合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和抑烟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