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人体脉搏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估计与脉搏波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和研究人体脉搏系统的作用机理,文章从一种新的角度———系统分析和信号处理的角度建立了人体脉搏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获得脉搏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结果表明传递函数只有极点而没有零点。根据脉象信号的实验测量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运用此模型在计算机上成功地模拟了人体四种脉象信号,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论文利用Labview软件模拟设计实验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数据实时显示、存储和对水箱液位进行PID控制,并通过数据输出控制信号对液位信号实时控制等功能。通过系统的实验证明本系统的算法可是很好地控制水箱的液体高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乘用车车身结构振动抑制问题,采用基于蚁群算法的参数自适应PID控制器,以压电元件为测量和控制元件,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对白车身结构进行实验模态分析,确定了压电元件的布片位置并确定压电控制的传递关系,然后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PID参数自适应控制器,制定了控制方案,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最后搭建试验平台,以某国产乘用车白车身为被控结构,进行了车身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控制时车身的振动幅值较未施加控制时大幅减小,在振动幅值较大的低频区域,其振动幅值明显降低;从而验证了应用基于蚁群算法的参数自适应PID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车身的振动幅度,而且对传统控制方法控制效果不佳的振动低频区域,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脉搏振动产生的声音信号与标准脉象信号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驻极体传声器的脉象检测系统,利用双传感器同时采集桡动脉脉象信号。通过对两路信号的分析,得到了脉搏声音信号与标准脉象的一阶导数信号具有强相关性的结论,提出了由脉搏声音信号获取脉象信号的方法,由此获得的脉象图形具有明显的脉象特征,和标准的脉象图形的相关系数大于0.85,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这种脉象信号获取方法符合中医脉诊客观化要求,可以用于脉象信号的获取。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采集色选机下料振动器的振动参数,简单直观地获取振动器的振动状态,有效地改善振动器的工作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色选机下料振动器振动状态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FPGA处理板卡和上位机显示器件组成,通过传感器的振动数据采集、FPGA处理板卡的数据处理与通信以及上位机的数据接收,该系统能够在线显示振动器工作时的振动波形,并给出相关参考信息。经采样与通信过程中的时序仿真以及振动检测平台的实验测试,该系统能够在线得出振动器工作时的振动加速度波形,并给出最大振动加速度,通过相应的转化可作为振动器改进的参考依据,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中医脉象的客观、准确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计算的脉象识别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GEP算法(IGEP),并对IGEP算法进行了复杂度分析.基于IGEP,设计出了对脉象信号进行自动建模识别的系统.最后用大量临床脉象样本对算法建模的函数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中医常见脉象的准确、快速分类.  相似文献   

7.
《微型机与应用》2017,(16):96-98
针对血压连续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将数据通过WiFi传输到计算机终端,采用差分阈值-窗口法提取特征点,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拟合出人体血压值。通过采集一定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本系统能够达到连续测量血压的目的,可为医护人员掌握病人身体状况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脉诊理论为依托,以近年来发展的脉象频谱分析理论为指导,介绍一种新型基于脉象频谱分析的无线脉诊仪系统。该系统由脉象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上位机分析显示模块组成。以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采集到的脉搏信号在上位机中进行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各个谐波波形。仿真和实验数据显示,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ZigBee技术,采用脉搏、ECG和SpO2等微型传感器,感知人体生理信号;利用多变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算法处理和数据融合,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准确度;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信号传送到终端设备,开发一种对人体的心率、脉搏和血压进行同时、实时、随时监测系统,由此诊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实验表明,该平台性能稳定,在数据采集和传输等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脉搏诊断仪器的研发和使用为传统中医的智能诊断提供了客观基础,但现有的脉搏诊断设备没有考虑采集部位(寸、关、尺)与压力(浮、中、沉)共同作用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诊断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脉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诊系统和相应的脉搏信号处理方法。在寸、关、尺采集部位安装3个阵列柔性传感器,通过设置浮、中、沉不同压力阈值,获取多组脉象信号,接着提取信号特征,并基于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方法对多通道特征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多脉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4种典型脉象分类中,脉象分类准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设计的采集部位、压力相结合的脉象感应方法可以模拟还原中医诊断过程,有助于提取真实的脉搏信号,为后续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搏诊断设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万明杰  林志远  李涛 《计算机仿真》2007,24(6):74-76,344
针对等脉宽随机脉位脉冲信号脉位随机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随机脉位线性调频脉冲信号(RPP-LFM)的概念,并对其产生方法、脉冲平均密度、脉冲平均脉宽、脉冲平均重复周期、随机脉冲序列的自相关性、模糊函数以及各个脉冲的载频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说明该信号形式既具有雷达信号的特点,可以作为雷达信号使用,又具有宽带噪声的遮盖特性,可以作为电子攻击信号使用,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形式,具有作为未来一体化系统使用的共用信号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介绍了国产KC系列集成可控硅触发电路工作原理。由该集成电路组成的触发装置在沈阳电大变流实验教学中应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利用SPB系列PLC的高速脉冲指令来控制伺服驱动,实现加热炉台车精确定位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测量简便,脉搏波被广泛用于替代心电计算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但其准确性颇受争议。该文探讨了年龄对利用脉搏波估计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准确性的影响,实验招募了 100 名年龄广泛分布在 20~71 岁的健康者,同步采集静息脉搏波和心电图,利用脉搏波相邻峰值点的时间间隔序列,计算受试者的瞬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并将其与利用心电相邻两个 R 波峰值点计算的心率/心率变异性(金标准)进行对比,计算利用脉搏波估计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心率估计误差在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较小(标准差在 0.3 搏/min 左右),在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较大(标准差在 0.7 搏/min 左右),时域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的规律类似。因此,即使在静息条件下,利用脉搏波峰值点计算老年人的心率/心率变异性也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识别的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基于小波分析的脉象信号分解与重构、信号除噪、脉象信号时频特征值的提取和分析,构建合理的神经网络结构,各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选择合理的学习速率,脉象信号特征值的选取,神经网络的训练等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构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基于小波分析BP神经网络的中医脉象信号辨识系统。经1456例临床脉象检测,准确率〉90%,不仅极大地提高对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弦、促、结、代等基本脉的识别率,对于由上述基本脉构成的临床常见的相兼脉也有相当高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Fixed-time pulse and state pulse, which were discussed separately in previous works, are introduced in a 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 (SIS) epidemic model in this paper. Periodic solutions of the SIS epidemic model with fixed-time birth pulses and state feedback pulse treatments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way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epidemic period-(1, 1), period-(2, 1), and period-(3, 2) s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朱亮  王亮  余冬  张爱华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6):1219-1222
为获取脉诊触觉信息,采用绘制有圆形网格点的软性薄膜加压传感探头,由单一CCD摄像头获取脉搏动态图像.在对脉搏图像传感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详细的测量原理模型,论证了该图像化脉象仪获取脉搏多维信息的可行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应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得到脉搏波形,并给出定量分析及实验结论.研究表明,本系统能够有效提取多维脉搏特征信息,为中医诊断客观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宽带 (UWB)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介绍了 UWB的概念和工作原理、UWB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分析了 UWB常用的两种调制技术 :脉冲幅度调制 (PAM)和脉冲位置调制(PPM)的详细过程。最后对超宽带通信主要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Wiegand26协议的深入研究,针对目前现有数据读取算法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新的算法,通过实验该算法完全可行,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