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实践中大放光彩。但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仍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协同创新。到底什么原因阻碍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呢?为了探究其原因,本文以详实数据和相关案例为支撑,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现时困境,探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持续性的因素,并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维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居业》2015,(12)
<正>山东省经信委日前发布,"十二五"以来山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投产率达84.7%,远高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100多亿元。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渠道。截至目前,全省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形成了产学研联合开发长效机制。共建立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9)
当前我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科技创新政策,以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知识溢出效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双向影响,产学研背景下应发挥知识溢出效应的积极影响,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从而有效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多方资源整合,提高经济实力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整体呈现欠发展状态,而且各个地区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呈现不均衡态势。本文选择我国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地区的研究现状,并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具体分析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对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我国应用型大学目前主要的办学困境之一是没有体现出"应用型"特点,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与区域产业需求脱节。通过构建RIS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产业对接机制分析框架模型,可为我国应用型高校与区域产业对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创新链条与产业链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推动知识进步、科技成果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种资源、技术、知识共享的合作形式,有利于推动知识进步、技术研发和成果运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协同主体成分复杂,且各主体之间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有所差异,因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方面存在分歧,为此,需要进一步明晰合作主体的知识产权共享规制,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共享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2)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是高校顺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极为重要的保障。面对新时代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高校亟需直面问题,树立"开放、多元"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健全市场准则主导、深度融合联动的产学研协同共构机制,构建"产—学—研—创—服"全链条融通的联合体,推进产学研协同共构、全链条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推动产学研的高效合作与积极互动,世界一流大学探索多年并形成诸多成功模式。亚琛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构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多主体协同,打造技术熟化、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的全链条贯通,推进教育、培训、大赛等创新氛围的全方位营造,极大地推动了亚琛工业大学"卓越战略"的实现,也使其成为亚琛地区乃至德国创新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