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新近钻井资料,对新沟油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新沟地区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良好生烃潜力,其原油为低成熟原油和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新沟地区烃源岩与本区原油在成熟度上有较大差别,新二区Ⅲ油组常规油藏来自于靠近洼陷的新392井区新沟嘴组高丰度、成熟烃源岩,而新二区的Ⅰ油组、Ⅱ油组及新一区的油藏均为外来油与本地油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分布广泛,资源量大,是江汉油区最重要的资源接替。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在下Ⅱ油组,含有大量泥岩类、细砂岩及脆性矿物。通过比较致密油油藏特征,提出油气成藏机理,明确了甜点形成的主控制因素,为烃源岩、储层、构造等;通过综合运用烃源岩甜点预测、储层甜点预测、含油性甜点预测等技术,确定了甜点富集区。实钻证实该预测准确可靠,为新沟嘴组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沟地区新沟嘴组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岩石的热解Tmax值、孢粉颜色、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参数进行分析测定,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新沟地区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结果表明新沟地区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未成熟-低成熟区间范围,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值也分布于0.5%~0.6%,烃源岩均处于低成熟阶段,只能生成低成熟原油。研究还发现,本地新一区、新二区所产出的原油均为低成熟-成熟油,意味着新沟地区具有双重油源。  相似文献   

4.
南斜坡新沟嘴组原油为同一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具有较高的Pr/Ph、C2920R和伽马蜡烷/αβC30值。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魏家场和金家场两个断背斜上,其岩石类型为泥岩、泥质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热演化的成熟-高成熟早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南斜坡Ex组原油具有双重来源,该区提供成熟-高成熟早期油,北部洼陷带提供高成熟油,两者混合后在本区Ex下Ⅱ、Ex下Ⅲ油组成藏或沿断层侧向向上运移到Ex下Ⅰ油组、Ex上段成藏。魏家场和金家场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通海口地区海古1井侏罗系油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古1井侏罗系原油特征、油源条件分析以及油源对比,认为该井区侏罗系的原油属于轻质成熟油。经生物标志化合物多项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对比表明,油源确系来自断层下降盘的潘场生油向斜,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层与侏罗系地层直接对接,烃源通过通海口断层运移至上升盘侏罗系中,明显具有就近运移聚集的特征,展示了该区带侏罗系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油与油田水物理性质、原油与烃源岩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及萜烷与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长6、长4+5等油层组原油性质较为复杂,其成熟度、母源氧化-还原环境及母质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烃源岩评价也显示长9、长8、长7、长6、长4+5段的暗色泥岩有机质质量和类型有所差别,但均具备生排烃能力。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明:成藏过程存在多套油源混源供油的成藏效应,其中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8段烃源岩;长6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6段烃源岩;长4+5油层组原油存在长7、长6及长4+5段多源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新下Ⅱ油组非常规储层大面积分布,具有准连续性油气藏油气呈准连续分布、圈闭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特点。截至目前,新沟油田泥质白云岩的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依靠天然能量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开发。通过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开发方式和室内岩心分析,对新沟油田新79斜-7和新87两个井组开展矿场注水开发试验,取得了一定认识,为其他非常规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沟地区新沟嘴组烃源岩中伽马蜡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将研究区烃源岩分为3种类型: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大于1;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介于0.5~1.0;微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小于0.5。新一区和新二区原油均来自于本地区半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一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2.95%和23.09mg/g,且有机质类型以I和Ⅱ1型为主,具有很好的生油潜力,且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明显优于新一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二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1.91%和11.32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生烃条件明显好于新二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油源对比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油源对比时最常用的方法,其在不同成熟阶段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多源或多期混合形成的油藏,单纯依靠其进行油源对比易造成油源误判.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地区油藏,为多期多源油气充填形成,由于过分依靠生物标志化合物,而且没有注意到不同演化阶段其含量的变化,不同的学者得到了不同结果.将原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联用,有效地解决了该区的油源问题,并指出该区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来源的油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即红车断阶带中北段的二叠系和石炭系储层的油属于高成熟腐泥型油,来自风城组烃源岩;中南段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油属于偏腐殖型成熟原油,来自乌尔禾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非常发育,结合该区特殊的构造沉积环境,发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的成藏主要由构造-沉积环境、有效烃源岩以及断层等因素控制,平面上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在靠近生烃洼陷的局部高点分布,纵向上有效烃源岩距离控制油气藏分布,油气大量聚集在潜四段和潜三段地层中,断层发育区,油气沿断层两侧密集分布。这些研究成果对以后的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的勘探具有很好指导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沉积了一套红色砂、泥岩地层,自身烃源岩不发育;分析开先台地区的沔31井以及汊河口地区的洪3、洪5等井油源,通过原油性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几个方面的精细对比发现,其供烃层系主要有两套:一是下伏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二是上覆的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层。对沔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评价以及各地区油源对比的分析发现,白垩系暗色泥岩欠发育,自身无生烃能力;汊河口地区原油为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供给。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确定了松滋油田新沟嘴组、沙市组、白垩系红花套组和渔洋组的油源关系,认为万城断层上下盘各层位的原油均来自于梅槐桥洼陷。运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等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油气运移充注方向,白垩系渔洋组、红花套组的原油均为梅槐桥洼陷内新沟嘴组生成的原油沿万城断层运移而生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13.
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动用地质储量占江汉采油厂总动用地质储量的12.4%,产量仅占全厂总产量的5.4%,采收率低.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开发主要面临高注采比与低液低产矛盾和砂体展布变化大、油井产能差异大两大难题.从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分析及潜力分析三个方面开展改善井区开发效果研究,并将相应对策应用于老二区,使得老二区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域深层致密油气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致密湖相混积岩油藏源储关系研究极少。应用TOC、Ro、岩石热解、碳同位素及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资料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烃源岩及B构造原油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黄河口凹陷各套烃源岩及主力烃源岩条件差异、查明沙河街组致密混积岩油藏原油来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量较大且成熟度高,为较好—好的烃源岩。依据研究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原油C24/C26(S+R)、4MSI分布与沙三段烃源岩有较好的相似性,原油γ蜡烷异常指数值与沙一段烃源岩接近,结合碳同位素分析认为渤海海域B构造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泥晶白云岩的油藏特征,对新沟油田新下Ⅱ油组非常规油藏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策略:大面积实施老井试油复查评价油藏含油性、新钻探井滚动评价油藏含油面积的分布;水平井、大斜度井评价产能及建产;大规模压裂及水平井分段压裂-采用可钻桥塞和射孔联作工艺技术;经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开展注水开发试验,并制定相应的动态监测方案辅助研究注水井组;同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控制投资,实现降本增效开发。在对其开发方式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新沟非常规油藏已形成年产油1.2×104 t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昌参2井九佛堂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昌参2井2010.8m和2015m两个含油样品多项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综合判断,上侏罗统九佛堂组原油属于成熟原油,具有六高、七低、一轻的地球化学特征。应用本井各组段油、岩族组成,饱和烃色谱,甾、萜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认为该原油与阜新组、沙海组及九佛堂组下部烃源岩不相关,而与九佛堂组上部湖相烃源岩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属于自生自储,短距离运移聚集而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冷湖构造带和马北油田26个原油样品中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马北油田原油中姥植比(低于2.0)相对偏低,伽马蜡烷指数(0.10~0.20)相对偏高,甾烷组成中明显富含指示藻类贡献的C27甾烷,且重排甾烷含量中等,它们与附近凹陷发育的中侏罗统湖相泥岩中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基本一致,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而冷湖构造带原油中姥植比(2.0~2.5)相对偏高,伽马蜡烷指数(低于0.05)相对偏低,明显富含指示陆源有机质贡献的C29甾烷,且重排甾烷含量相对丰富,这一系列特征均明显有别于马北油田原油,而与冷湖地区发育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中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相吻合,表明该地区发育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是其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为泥质白云岩油藏,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多样,主要为白云石、粘土和长英质,储层以泥质白云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于中-低孔超低渗储层,特小孔喉储集岩,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粉砂岩粒间孔为主。声波时差240μs/m、密度2.5g/cm3,中值孔喉半径0.04μm,渗透率0.2×10-3μm2,孔隙度14%,定义为储层。江汉盆地勘探开发实践证明,陆相湖盆泥质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也预示着陆相泥质白云岩必将成为今后我国陆相湖盆油气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新沟油田新下Ⅱ油组取心资料显示,储集层主要为泥质白云岩薄互层,具自生自储特点以及岩性复杂和薄互层等特征,给有效储集层划分和流体识别带来极大困难。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模型交会图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法和岩石体积模型的最优化求解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多参数雷达图与交会图岩相识别方法、多矿物最优解与交会图致密油储集层脆性矿物计算方法,在该地区岩性识别效果较好。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计算方法,复杂岩性双侧向计算微裂缝渗透性、含油饱和度、TOC含量计算方法,能较好地满足新沟油田致密油储集层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