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双创"发展策略,希望各大高校能够在"双创"环境下对学生展开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这也是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有效促进的一种有力表现。本文以"双创"环境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期使大学生能够在"双创"环境下其就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8)
大学生"双创"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方向。"双创"教育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竞争力,增强社会适应力,缓和就业压力和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向。本文对介绍了"互联网+"对大学生"双创"一体化教育平台的组成,讨论了平台的功能。建立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双创"一体化教育平台能在一定意义上提高我国高校"双创"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5)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家为解决日益困难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响应国家对"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国家、社会、学校都对大学生"双创"教育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如何让大学生在发挥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是需要加大在党建文化教育的力度。笔者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以党建文化引领下的大学生"双创"工作站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6):139-14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是民族昌盛的原动力,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基于"双创"背景,审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守业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位、创业教育师资素质欠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方向、课程打造、优化培养载体、整合师资、搭建实践平台,夯实创业能力培养根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背景下,当前大多数大学校园空间难以支持大学生"双创"。通过反思传统校园空间规划,研究大学生们对"双创"空间的需求,提出支持双创的校园规划新理念,从空间结构体系和空间功能规划方面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9)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也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创客空间。国内现有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多,教师可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创客空间的运营方式、功能性质和现状,并具体以某高校创客空间为例,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创客空间功能,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17-2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高校创业教育为视角,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结合"众创"思维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内涵理念、发展模式、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有助于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扶助工作指明新方向。从创业教育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工作,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经验,通过革新创业教育理念、分类化制定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创业教育服务支持体系来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中女大学生比例的持续走高,高职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传统性别角色形成的刻板印象又制约着女大学生的发展。本文致力于研究高职类女大学生"双性气质"性别角色形成的校园文化因素,旨在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改善,帮助更多高职类女大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束缚,从观念上形成更有优势的"双性气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国家当前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实大学生"双创"(创新、创业)活动,教育部也将"双创"活动纳入到各地高等教育学校综合改革范畴,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双创"活动的政策,意在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热情和激情,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为国家的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近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未就业原因具有重要性和急迫性。基于我国近三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即劳动力市场供需、保留工资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立健全就业市场机制,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视野,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