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9,(23):121-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海量的个人信息汇入各种互联网平台,各类数据形成了强大的个人信息库。各种个人数据可能被挖掘、被预测,甚至被全面监控,造就了具有个人隐私的数据在网络空间由传统"匿名"变为"透明"。这种变化突破了传统隐私权的范畴。①海量信息留存在互联网中,很难彻底消除痕迹,其信息泄露的危害后果也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平台作为个人信息的持有者和控制者,有必要对其平台中的个人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的确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人们由人工时代发展为智能化时代,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大数据时代下个人数据安全问题的多发性,更需要促进立法体系的完善,为个人数据提供良好保护。当下个人数据民法保护中还存在着很多限制性问题,理论基础不够健全、民法体系尚不完善等,都使个人数据的民法保护纰漏常见,本文即是针对这些主要问题进一步讨论对应加强策略,以期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对个人数据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一直在高速发展,人们都在享受着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但是基于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大、受众广的特点,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人肉搜索"、垃圾邮件等等侵害个人信息的事件频繁发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资源,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各界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5)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公民个人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在为网络的方便快捷感到欣喜时,不少不法分子也在贩卖、利用、控制着我们的个人信息。怎样拿起强有力的武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当今时代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个人信息的含义、范围、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分析探讨网络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7)
现代信息化社会,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距离不断被缩短,个人信息的交换以及传输也变得更为频繁。当前,我国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法学界对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无法满足指导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需要。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解答一些理论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实践层面为审判以及司法提供相关的依据,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101-102
互联网征信作为"互联网+"的新兴产物之一,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互联网征信在法律制度、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从互联网征信、个人信息及其衍生权利等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协会行业等经验,分析我国互联网征信时代的个人信息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在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一方面,行政机关基于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需要掌握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所搜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又成为了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目标"。从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基于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现状,分析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在行政法领域内切实地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从而实现公民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领域内的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7)
本文通过对数据可视化报告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可视化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89-92
在大数据环境下,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商业智能的进步速度更是迅猛,随之带来的是信息的便利,以至于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被大量泄露带来了隐患。一些追究经济效益的商家,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采用一些非法手段或其他方式来获取顾客的相关信息,造成公民个人毫无隐私可言,加上由于法律不完善及现有立法的执行力度不够,且公民自身防范意识淡薄、行业不规范等,导致公民个人隐私被泄露和盗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种现状,应采取完善行业规范,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贯彻执行现有立法,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等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
大数据时代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资源也异常丰富,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正不断地创造出数量惊人的信息。通过了解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集成利用好数量多、种类多、增速快的信息资源对学术研究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0)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它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正成为许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更多的改变将会出现。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大数据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4):122-123
随着互联网普及相关技术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该时代中,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分享、存储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对数据的利用,正是这种对数据的利用衍生了各种新服务、新产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大数据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立法相对较多,如《宪法》、《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难以发挥应有之效。对此,本文主要就当前时代我国隐私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进行分析,期于为完善相关制度、立法,保护公民隐私权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城市规划的创新途径,指出利用大数据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6)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人类联系起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通性,公民的个人信息也在多种渠道进行使用,而其使用时遭到泄露的风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加。如今我国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目前仍然不够扎实和全面,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够详细和明确,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4):209-210
随着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生活的种种轨迹在大数据背景下变得如影随形,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渐渐提上日程,引人关注。一方面,个人隐私保护对于开放的数据环境而言实则不易;另一方面,技术手段、法律法规、监管、自律意识的加强完善为隐私保护始终坚持不懈努力。通过对数据开放和个人隐私保护这对一矛盾的分析研究,收获创新型思维、新兴市场化方式和建设性制度的启示,从而再次引起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反思,努力实现个人隐私保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7)
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面对大数据冲击时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网状化、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服务个性化等。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搜集、存储、处理数据成为目前影响数字图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首先分析大数据与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概念,试图分析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所呈现的服务特点与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9)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随后探讨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
随着网络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文章从个人信息的现状谈起,介绍了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重点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对策,探讨了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2)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受全球化及现代化冲击、自然灾害影响下,变得日渐式微;采用数字化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努力一直在推进,受观念影响及技术局限,使得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大数据技术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平台应用到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及活态传承中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6)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各项服务已经逐步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而个人信息作为每个公民最有价值的资源,可以为商业服务、政府决策等提供信息依据。然而,信息社会在为人们带来各类方便的同时也使公民的个人信息不断遭受到各种侵害,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近几年来个人信息被侵害的事件与日俱增,映射出来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度的不完善。对此,本文就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