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6)
软式排球是一项不受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和技术水平限制的运动,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的体育运动。在中学中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对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排球教学虽然在高年级教学中最为常见,但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小学排球教学的要点不在于对技术的高要求上,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趣味性训练能力上,使其身体素质有所加强。排球教学效用是多面性的,其可以让学生体会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其合作意识等。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的排球训练,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因体育经费的匮乏导致球的质量差加上现在的孩子普遍不能吃苦,原来的硬式排球在体育课堂上已不被接受,软式排球的出现使排球课迎来了新的春天。软式排球应用于体育实践课以来,通过不断的摸索逐渐发现它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它的物美价廉既节省了体育器材又使体育课充满了快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4)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需要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充分重视各种运动教学的开展。软式排球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选修项目,文章主要针对软式排球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6)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其在规范、自律、团队合作和整体意识方面都不够成熟。学校通过健美操社团的训练和学习,让小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形体表达美、呈现美、塑造美;培养小学生健康和谐的精神世界,本文将围绕小学低年段开展健美操社团活动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才教育,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本阶段,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小学生社团在小学教学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主要对小学生社团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小学生社团指导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小学生社团的一些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9)
排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里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上,人体容易损伤部位踝关节进行了调查分析的研究,尝试找出踝关节损伤原因。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排球专业课上损伤的发生,对今后的教学、训练和体育锻炼包括全民体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58-59
随着当今排球技、战术的发展,以及运动员身体大型化、力量型打法的广泛流行,对排球运动员身体条件、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为突出。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关系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现代排球运动的制胜因素是一个包括技术、战术、心理、体能、智能等诸多因素的汇总,其中运动员高度是当今高水平排球运动的最重要特点之一,高度主要反映在运动员的自然形态上。有些排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非常注重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把身体形态资料作为理论根据始终应用于训练、比赛之中。通过对天津市女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的测试来找出身体形态的特征,以便为以后选材以及运动训练提供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更好地培养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3)
本文针对排球项目特点,提出排球高原训练应分七个阶段进行,以及各阶段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内容、方法等;同时提出排球高原训练要防止运动员过渡疲劳,要因人而异制定个体训练方案,和帮助运动员积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等注意事项;为排球教练员组织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以确保排球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排球属于高效体育重要课程内容,可以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高校排球教学训练是以排球知识、运动技巧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排球运动具有较高专业性,对动作要领的要求严格,若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排球技术要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水平,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