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3)
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基于该课程的基本性质,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致力将该课程培育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与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的基本单元就是课程。基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道路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考核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可以提出并实践"多因素、多途径、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式。对比表明,新的考核模式对学习效果有更客观地评价,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师生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化学校本课程,在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因此校本开发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内容的不确定性而造成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可以使活动时间与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保证学生在活动选题时能够选择既适合自己特长又有可行性的活动主题;可以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2)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实践、探究等多种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并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通过一段时间对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和教学,我认为,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随着教育形态的不断演变,学校的形态也面临深刻的变革。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征,所以它具有成为特色学科的潜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特色学科,可以撬动学校发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校际协同机制,促进教育内容协同、师资力量协同、教育场域协同,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日新月异,可以适当增强相关课程的研讨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精髓,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指导他们研修了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切合实际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与实践、积极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和宽松愉悦的环境,在这一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行动力至关重要,这就与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综合活动任务的方向指向、学生的实践落实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设计小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意识,去开发、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也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门全面的、开放的、自主的新型活动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资源和城市相比,它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俗风情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课程资源更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4):58-65
专递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乡村薄弱学校提供优质课程,呼应和践行着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研究发现,专递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品质、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帮扶对象认识固化、施助主体负担加重、网络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及师生互动与教学反馈受限的困境。专递课堂的进一步优化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加强参与主体间的协作、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及强化理论与实践联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