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在2013年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进行调研时首次提出有关"精准扶贫"的思想概念,这也代表着我国的救助贫困家庭的工作又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中。国家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制定并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关战略,高效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也成为国家扶贫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也引进了有效的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国家在对高效的贫困生进行精准的资助进行分析,发现了现在大部分的高效都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制度上、管理和监督上都在的漏洞,并且都在提出相对应的有效对策,这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精准扶贫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是做好国家精准资助工作的前提。本文研究了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等方面探讨精准资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资助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使得资助管理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进一步推进了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在工作实践积累中已知,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使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通过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资助体系能够使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落实更加到位,有利于实现扶贫工作的人性化与人本化,这对今后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都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高校实施各项精准扶贫工作效果如何,文章共分为五个板块,从我国现阶段贫困情况这一背景入手,分别谈到我国高校贫困生现存资助体系、高校资助工作实施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利用大数据推进民族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是推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需要,更是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践行"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对于民族高校而言,资助大数据平台不仅能帮助学校精准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而且大数据可以紧密关联学生日常管理数据信息,使学生管理和资助相互联动,互相促进。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民族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究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精准资助"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关键措施。目前,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信息对接、心态把握、资助形式和后续跟踪等方面工作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政策宣传、资助理念、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和功能拓展上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真正使资助工作发挥好"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随着精准化资助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受资助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就有许多问题涌现,如高校贫困生评定困难、贫困资助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贫困生出现心理困境,等等。为了更精准化地资助,我们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贫困生群体,建立信息化动态贫困生数据库,构建网络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平台等方法,真正做到精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
建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水平的高校学生精准扶贫育人体系,对于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长期的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得到国家、社会、企业等各个主体的帮助,笔者认为在精准扶贫的大政策理念的指引下,高校也应该属于自己的创新扶贫策略,比如可以通过树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的新理念、加强高校学生资助队伍的成立和建设、建立动态灵活的高校精准资助的管理系统实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8)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高等教育费用逐渐增长,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以学生实际消费水平作为判断其是否贫困的标准,更能准确地界定贫困生的内涵。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所在。完善奖、贷、助、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可以使更多的贫困生接受多种形式的资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资助贫困生,有助于形成多渠道资助方式。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根据党的十九大有关精准扶贫的指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群体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精准扶贫重在精准,通过多维贫困视角准确定位贫困维度,抓住致贫原因,做到"因维度施策"是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新挑战。本文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贫困维度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