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皇岛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系统包括: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基层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居民健康服务门户、区域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等内容,涵盖了医疗管理、居民健康服务、妇幼保健管理等各个方面,建设目标是整合医疗资源为居民提高高质量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数据库群奠定智慧医疗基石按照《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目前医疗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就医渠道少、医院人满为患等问题。本文基于智慧社区模型,采用Spring MVC框架设计并搭建系统。PDA采集的临床体征数据及医嘱执行等信息会形成报表,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给远端的医生,医生能够通过PC或平板等智能设备查看并及时诊疗。临床应用表明,本系统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应用到社区医疗护理行业中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25-26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以更加创新和敢于应用新技术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鉴于此,文章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以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目标,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服务建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阐述,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实际需求,对智慧教学管理服务、智慧校园生活服务及智慧信息共享服务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银发浪潮的冲击,我国的住区医疗系统在健康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疫情常态化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区设计已经将装配式的医疗照护系统作为社区基本配套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装配式智慧医疗照护系统和智慧医疗信息数据库两个层面阐述了其对于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优化改造建议,这对于构建城市住区居家隔离应急医疗照护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智慧海淀,就是通过建设区域基础信息平台,健全完善统一的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初步实现城市运行状态实时感知、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各领域服务智能贯通的智慧城市形态。智慧海淀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建设是为了让海淀的城市管理更精细,百姓生活更舒心。海淀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孟景伟介绍,建设智慧海淀,就是通过建设区域基础信息平台,健全完善统一的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初步实现城市运行状态实时感知、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各领域服务智能贯通的智慧城市形态。海淀区科教智力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例如清华园街道依托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3)
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社区家居、物业、医疗、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实现生活和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形态社区管理模式。其组成架构包含传感器层、公共数据专网、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界面和数据库等。通过综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形成实现服务的信息化、智慧化的效用合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远程医学是融汇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通信和多媒体等技术,为广大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医学信息和医疗保健服务的一项新兴学科。文章介绍了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概况及问题,主要阐述了远程医学信息的建立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远程医学信息发展提供建议,以便远程医学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医改分级疗诊建设,以期远程医疗可以推动国内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的共享,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机胺类碳捕集药剂降解产物亚硝胺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GIS共享的局限性和高门槛问题,基于云架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云GIS共享服务体系.通过分析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了若干个关键共享技术流程,针对不同专业级别的部门和用户,提供数据生产、服务管理和应用开发的立体化共享服务.提出的一体化云GIS共享服务体系将共享服务内容划分为云数据采集与托管、云服务发布与管理、云应用定制与维护三部分,实现了GIS服务的按需提供、在线服务.最后,通过智慧常州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对这一云GIS共享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和验证,证明该方式的有效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GIS共享的局限性和高门槛问题,基于云架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云GIS共享服务体系。通过分析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了若干个关键共享技术流程,针对不同专业级别的部门和用户,提供数据生产、服务管理和应用开发的立体化共享服务。提出的一体化云GIS共享服务体系将共享服务内容划分为云数据采集与托管、云服务发布与管理、云应用定制与维护三部分,实现了GIS服务的按需提供、在线服务。最后,通过智慧常州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对这一云GIS共享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和验证,证明该方式的有效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3-4
探究"智慧+共享"物流模式耦合机理、效应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推动物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向"智慧+共享"模式转型升级并实现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智慧+共享"物流融合了智慧化和共享化两种理念,推动物流系统主要功能环节相互适应、耦合协调、相辅相成,并最终促进物流运作流程高效智能化、物流资源高度共享化以及物流功能全面转型升级。对其耦合效应的评价,可从信息服务、装卸包装、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四个方面进行。基于物流行业专家评分和问卷调研的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的耦合属于中度耦合,处于发展阶段初期,而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二者系统耦合关系强度较弱,耦合协调状况有很大发展空间,智慧物流对"智慧+共享"物流耦合的贡献要高于共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智慧+共享"物流系统耦合的贡献较大,而人才建设、安全性建设、装备资源共享、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准体系等要素的贡献较小,已成为制约"智慧+共享"耦合的瓶颈;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比重、人才开发状况等要素发展情况满意度较低,成为制约智慧物流系统发展的瓶颈;信息资源共享和共享标准体系等是共享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共享效率、技术标准化、共同配送、信息共享平台等因素已成为制约共享物流发展的关键瓶颈。我国应提升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智慧物流系统人才培养和信息安全体系保障机制;推动物流行业资源共享平台机制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构筑共享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促进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层面协同合作,营造物流行业"智慧+共享"环境氛围,推动相关理念普及和方案落实。  相似文献   

11.
12.
对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山西建筑》2014,(10):110-111
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机理,并对混凝土的自愈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起高架桥上BRT公交车火灾事故的详细勘察和缜密调查,分析提出制定特殊火灾事故调查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建立重大火灾事故多部门尤其是刑侦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以及从火灾事故调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文晋  王成荟 《山西建筑》2011,37(29):75-76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管桩模型,对成层土中桩身处承受水平荷载的基桩受力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通过对桩身位移和应力变化曲线的分析,得出了水平荷载下桩身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2):1772-1774
"辛以润之"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辛润"是"辛散"功效作用于脾、肺、肾而依次派生出的功用变易,是天地阴阳、五行五脏之间紧密联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对"辛润"的运用不该只局限于治疗"肾苦燥",而更应将其追溯到"发越脾气"与"从阳引阴"上去,以使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广泛;最后,对于药物性味的合理运用与理解应该与药味之间的相互配伍、中药归经理论结合起来,使其得以互相为体为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6.
卢春祥 《煤气与热力》2007,27(11):36-37
分析了燃气表滑阀与滑座、输出轴、计数器对产生跳字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健  丁国忠 《山西建筑》2008,34(6):57-58
对MVRDV 的理论进行了探索,指出MVRDV 建筑事务所热衷于研究城市空间扩张与自然空间发展的关系及城市空间和建筑本身的密度实践,并通过对MVRDV 案例的分析,论述了提高建筑密度的手法和优化城市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住宅楼分户排水可基本杜绝以往管道穿楼板导致的"跑、冒、滴、漏"和随意往管道投垃圾而导致堵塞下层管道(尤其是底层排水横管)等弊病,有效解决卫生间"臭味"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许兆凤 《山西建筑》2009,35(2):185-185
指出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元件,对其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利用PSIM软件建立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模型仿真精度高,能够准确地反映其物理特性,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