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学团工作带来的机遇,应注重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学团工作中应用,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2)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渐健全,教育体制进入了深化改革的阶段。当前教育行业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了重视,讲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新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我国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围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析。以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本文重点就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格重塑完善关键期。青年人心理感受性强,踏入大学之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与以往截然不同,学业、自我认识、情绪、就业等易诱发诸多心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7)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型传播工具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新媒体一方面满足了他们寻求个性发展的个体需求,丰富了他们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一些特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中,笔者就将从新媒体的界定及特征谈起,对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84-85
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受外界环境干预的学习行为,同样也受到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而拼搏精神作为动机心理学中的重要因子能够影响基本心理健康指标的变化。在拼搏精神视域下,以心理测量工具为基本研究手段,从心理健康、拼搏精神、学业成绩三者相关性展开,深入探讨了拼搏精神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9)
现今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应将大学生心理教育当成重点问题对待。而高校辅导员在其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开展高校心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大学生从青少年向青年中期的心理成长,随着时代变迁、文化环境的改变而不同。在社会进步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在时间上相对缩短,也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巨大的压力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