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深入理解红外预警卫星的发展过程及建设水平,以美国为例,对红外预警系统进行研究.红外预警卫星系统作为美国反导预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预警能力直接影响美国反导体系作战效能.从总体上概述美国红外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国防支援计划、天基红外系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研制情况、工作特点、目标探测能力,进一步基于卫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STK)仿真软件分析卫星的部署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美国红外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启示.该研究可为我国预警卫星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飞航导弹》2021,(6):81-85
介绍了美国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现状、部署情况和最新的调整变化,重点研究了下一代天基预警系统的体系架构、发展规划和项目研制进展,分析预测美国下一代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特点及其预警能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未来天基预警系统将成为美国导弹预警探测的主力军,美国构建多星、多轨道和弹性的天基预警卫星星座,预计在2030年左右具备针对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的预警探测和全程跟踪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反导系统的网络化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反导预警系统处于导弹防御体系的最前沿,在战争中起着其它装备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反导预警系统组成、预警指挥和情报保障模式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反导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利用STK,分析了其主要预警装备的探测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了美国反导预警系统的特点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飞航导弹》2021,(9):12-15,31
2021年5月,美国政府发布了2022财年导弹防御相关预算,这也是拜登就任总统后的首份预算申请。重点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预警探测、拦截和指控系统等主要项目预算,总结了美国反导新技术和新项目,并对美国反导系统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将延续大国竞争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首要挑战,全力推进全球一体化反导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印太反导能力的建设和区域性高超声速防御能力的快速装备。  相似文献   

5.
中低轨预警卫星覆盖效能与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低轨预警卫星系统任务要求,研究中低轨预警卫星中的临边探测覆盖效能和目标定位能力。从弹 道导弹目标特性和可探测要素研究入手,引出临边探测的任务需求;从预警卫星对弹道导弹探测几何构型出发,建 立弹道导弹对不同高度的覆盖效果与系统构型和传感器探测能力之间的数学对应关系,分析预警卫星在典型作战场 景中的覆盖能力;研究双星和多星定位的定位原理,并仿真分析双星和多星定位的定位精度,以及其对预警装备目 标交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误差存在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可满足目标引导交接的预警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6.
2018年2月,美国公布2019财年导弹防御相关预算,约129亿美元,较2017年增加30%。美国将继续提升反导系统能力,以保护美国本土、前沿部署军队、盟国和合作伙伴免受弹道导弹威胁。梳理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发展计划,包括预警探测、拦截系统、指控系统,介绍了反导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发展,并总结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20年,美国调整了多个导弹防御项目,继续发展先进探测和拦截技术,并推进反导系统在印太地区的前沿部署.俄罗斯天基预警系统取得重大进展,继续研制A-235新型拦截弹和S500系统.日本、以色列继续构建本国反导系统.系统总结了国外导弹防御系统预警探测和拦截武器系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国外反导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天基红外系统最新的部署现状和发展动态,详细阐述了其同步轨道星座、大椭圆轨道卫星载荷和地面设施的组成要素、功能和正在开发的新型设备,分析了该系统在导弹预警、导弹防御、战场态势感知和技术情报方面的作战能力,并对其最新公布的"后续天基红外系统"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正在稳步推进部署方案,以建立全球覆盖、留有冗余的预警体系,并加快天基预警系统与地面反导体系的集成,同时在大力开发先进红外传感器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装备数量和部署现状,分析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探测、拦截和指控能力,并对2020—2045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装备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正在构建多域、多平台的全球一体化分层反导系统,扩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规模,提升反导系统的技术性能,预计在2030年实现全弹道拦截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反导预警贯穿反导作战全过程,在战争中起着其它装备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反导预警系统构成、反导预警指挥和情报保障模式几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反导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利用STK,分析了其主要远程预警雷达的探测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炼了俄罗斯反导预警系统建设的特点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时期面临的空天威胁,对防空反导预警装备覆盖能力进行推演分析。分析空天威胁目标的特点及 其对预警探测系统带来的挑战,以防空反导装备覆盖能力推演需求为背景,定义区域覆盖率和多重覆盖率2 项主要 评估指标,建立计算方法,并以美国现役防空反导体系为典型案例,分析其装备覆盖能力,总结装备部署特点。结 果表明:该研究有效可行,可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及时可靠的预警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世纪初的新型装备建设,俄罗斯逐渐恢复较为完善的战略反导预警体系,其能力建设呈良性发展态势,不断降低境外装备的依赖度,陆续修复完善导弹预警漏洞,实现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方向的预警覆盖。不过,在天基预警、多维跨域协同、机动与前沿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突防措施识别、试验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存在不足。阐述了俄罗斯当前战略反导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对其建设特点及作战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反导体系建设的标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呈现出以体系为中心、以信息为主导的建设特点,构建出以预警探测为源头,以指挥控制为枢纽,以全球反导网络为平台,综合保障为支撑的信息化条件下反导联合作战体系。从美国战略反导体系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要介绍了反导体系作战流程与体系特点,重点分析了美军现有战略反导能力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跟踪研究了2023年度国外防空反导领域发展新动向,对2023年度国外防空反导装备与技术发展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及印太等国家与地区的防空反导装备与技术建设情况,反映了主要军事强国在防空反导预警探测、指挥控制、拦截武器等方面的研发与部署进展,跟踪了防空反导领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2023年度主要军事强国防空反导实战与演习的具体内容,最后得出了其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陆基导弹预警雷达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传感器,承担着导弹预警、导弹跟踪和弹头分辨的重任。美国陆基反导雷达网已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和导弹的全程跟踪能力,构建了从传感器到拦截弹的完整杀伤链,以体系化雷达网络建设提升目标分辨能力。介绍了美国陆基导弹预警雷达的指挥体系,分析了现役前置AN/TPY-2雷达、升级预警雷达和升级丹麦眼镜蛇雷达的系统组成、性能参数和升级概况,并总结了陆基宙斯盾雷达、远程分辨雷达和本土防御雷达的开发与部署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提出利用临近空间平台进行作战支援的方案。介绍了临近空间平台的作用与特点,给出了临近空间平台和天基预警平台支援下的反导作战信息流程图,运用仿真的方法对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和临近空间平台预警装备探测TBM目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临近空间平台相比天基平台探测精度更高,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空天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对当前防空体系构成巨大威胁。以临近空间预警这一新兴作战领域为切入点,对比国内外临空预警探测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临近空间预警平台较其它预警探测体系的四大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当前防空反导预警探测体系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临近空间预警探测体系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8.
2023年,国外导弹防御系统向实战化发展,跟踪研究了2023年度国外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太等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政策变化、装备研制和部署情况,探讨了反导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指出,美国调整导弹防御指挥权,更加重视天基预警跟踪系统的发展;俄罗斯天基探测系统组网推迟,更加注重国产化发展。未来世界主要国家将更加注重反导系统的实战能力,并将导弹防御手段从军事领域全面外延,重视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韦韬  赵新国 《飞航导弹》2012,(6):61-63,83
美国地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日趋完善,不仅在反导运用上成绩斐然,而且在反卫能力上也崭露头角。介绍了美国地基拦截弹的概况,分析了地基拦截弹在反导和反卫作战中的任务和作战能力,剖析了其拦截方式与作战流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地基拦截弹的特点,从战术和技术两个角度提出了导弹突防和卫星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22年度国外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总结并分析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太等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政策调整、装备研制进展和部署情况,探讨了未来反导技术的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指出,2022年,美国继续发展综合导弹防御体系,加强与盟国和合作伙伴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升级导弹预警系统,增加反导系统的部署规模。未来美国将进一步强化印太地区反导系统的建设,欧洲多国将联合提升区域反导能力,世界多国将积极探索新型机理的高超声速拦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