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要实现"双创"战略,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探索社区教育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能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创新创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客教育的兴起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又一全新途径。本文深刻剖析创客、创客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策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高校人才自主培养体制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以“专创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该体系对促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经济新常态下要求社会发展能够实现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推动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面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现状可知,必须能够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才能够改变现状,更好地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创意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高校大学生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30-3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为例,对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直线上升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势不可挡,这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探索,为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3)
大学生的人才培育过程中,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逐步提高创业能力。而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下为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务院及教育部也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以此来改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态。在此背景下,我们以甘肃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甘肃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影响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目的在于促进甘肃农业大学调整和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竞争力,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中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思想、拼搏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形成先进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案,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8):79-80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分别从国内外现状分析、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意义、创新创业实验室改革方法、解决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入现代互联网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建设创新创业开放共享实验室,以适应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