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Vero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制备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北京”及“CTN”两株中国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毒株适应于Vero细胞,病毒滴度可达10~(7.5)LD_(50)/ml。应用Veto细胞微载体反应器系统培养病毒,经丙内酯灭活,超滤浓缩制备的疫苗,其效力试验(NIH法)结果优于现行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传代细胞系(Vero细胞、BHK-21细胞、MDCK细胞)对狂犬病病毒CTN-1V株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混种的方法,将狂犬病病毒CTN-1V株分别接种于上述3种不同来源的连续传代细胞系,在不同时间观察3种细胞的病变情况,同时应用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和ELISA法检测病毒滴度和抗原含量,分析不同来源细胞对狂犬病病毒CTN-1V株的敏感性。结果Vero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在第8天达到高峰,为7.80LogFFD50/ml,BHK-21细胞病毒滴度在第6天达到高峰,为7.30LogFFD50/ml,而MDCK细胞在第6天病毒最高滴度只有5.55LogFFD50/ml。BHK-21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抗原含量(A492)值,在各代次均高于Vero细胞和MDCK细胞。结论Vero细胞和BHK-21细胞对狂犬病病毒CTN-1V株的敏感性高于MDCK细胞,且BHK-21细胞产毒高峰比Vero细胞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细胞工厂替代转瓶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方法用细胞工厂和15 L转瓶分别培养人二倍体细胞(2BS),扩增至36代后,分别接种0.20 MOI的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工作代毒种,待细胞病变达100%时收获病毒液,加入保护剂(4.5 mol/L氯化镁溶液),制备单价疫苗,分别将Ⅰ、Ⅱ、Ⅲ3个型别的单价疫苗按照病毒数10∶1∶6的比例混匀,制备成三价疫苗半成品,分装入1 ml西林瓶中(每瓶为10人份剂量),即为疫苗成品。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疫苗原液及成品的病毒滴度,同时进行其他各项检定,并考察疫苗成品的稳定性。结果采用相同的感染复数接种病毒,细胞工厂制备的3个型别疫苗原液的病毒滴度均高于转瓶制备的疫苗原液,Ⅰ型平均滴度高0.17 log10CCID50/ml,Ⅱ型平均滴度高0.33 log10CCID50/ml,Ⅲ型平均滴度高0.27 log10CCID50/ml;细胞工厂制备的疫苗成品3个型别的病毒滴度均高于转瓶制备的疫苗,三价疫苗的平均滴度均高于6.24 log10CCID50/ml,符合国内外标准;疫苗原液及疫苗成品的其他各项检定均合格;细胞工厂制备的3批疫苗成品于37℃放置2 d,疫苗的总病毒含量不低于6.24 log10CCID50/0.1 ml,且病毒滴度下降未超过0.5 log10CCID50/0.1 ml,于2~8℃放置9个月,疫苗的总病毒含量仍不低于6.24 log10CCID50/0.1 ml,均符合WHO的标准要求。结论利用细胞工厂替代转瓶培养2BS细胞制备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获得高于转瓶培养3个型别疫苗的滴度,且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可用于规模化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生物反应器中用微载体连续灌流培养Vero细胞,制备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方法在50 L体积的生物反应器中,加入含10 g/L微载体的DMEM培养基,接种Vero细胞,当细胞密度约达5×10~6个/ml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毒种,接毒后72 h开始收获,连续收获17 d,收获的病毒原液经浓缩、灭活、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纯化后制备疫苗,检测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及残余牛血清白蛋白、DNA、宿主蛋白含量,并接种新西兰家兔,检测疫苗效力。结果确定最佳Vero细胞接种浓度为1×10~5个/ml,病毒最佳MOI为0.015。利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收获的病毒滴度在6.5~8.0 log CCID_(50)/ml,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规定。结论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灌流培养制备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的小试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UD株)在Vero细胞上培养的关键条件。方法将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UD株)分别以0.01、0.03、0.05和0.10 MOI接种Vero细胞,分别于接种病毒后6、12、24、36、48、72、84、96、108、120 h取样,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计算半数感染剂量(CCID50/ml)。以0.05 MOI接种Vero细胞,分别加入含1、2、3、5、8和10μg/ml胰蛋白酶的M199培养液,于接种病毒后12~48 h,观察CPE情况,检测病毒滴度。结果以0.05 MOI接种Vero细胞后,维持液中胰蛋白酶浓度为5μg/ml,培养时间为48 h时,滴度达到最高,为6.5 lgCCID50/ml,且对Vero细胞的分裂增殖无不良影响。结论通过对Vero细胞培养轮状病毒关键条件的优化,获得了提高病毒滴度的有效方法,为使用Vero细胞培养轮状病毒制备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载体系统Vero细胞及乙型脑炎病毒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20L反应器(Cellcul-20A)及国产微载体(GT-2)进行Vero细胞及乙型脑炎病毒培养,细胞浓度可达到1.0×10~7cells/ml,形态良好;病毒滴度LogLD_(50)/0.04ml在4.67~7.5之间,并确立了细胞及乙型脑炎病毒培养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HO引进的Vero细胞对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aGV株的易感性。方法将RV aGV按MOI 0.01~0.1感染Vero细胞主代和工作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24、48、72和96 h细胞内病毒的增殖情况;连续培养15 d,每天取上清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RV感染Vero细胞可致细胞圆缩病变,病毒感染第7天,病变率约为20%;RV感染Vero细胞主代和工作代24 h单个细胞内可见特异性荧光灶,48 h 20%~3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72 h 60%~8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96 h 90%~10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病毒感染后2~8 d,上清液中检测到的RV滴度均在103~108 FFU/ml之间波动,均为第8天达到高峰,达5.0×108FFU/ml以上。结论 WHO引进的Vero细胞对RV aGV株有较强的易感性,可应用于狂犬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鸡胚成纤维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人羊膜细胞(WISH细胞)培养水疱性口炎病毒(ves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效果。方法将VSV分别按250、300、350 TCID_(50)/0.1 mL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和WISH细胞,比较3种细胞培养的VSV的滴度及液氮中保存3、6、12个月的稳定性。结果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和WISH细胞培养的VSV的滴度分别为(10~(6.21)±10~(0.07))、(10~(5.21)±10~(0.07))和(10~(4.88)±10~(0.12) TCID_(50)/0.1 mL。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VSV放置12个月稳定性较高,而用Vero细胞和WISH细胞培养的VSV稳定性较低,滴度分别为(10~(5.75)±10~(0.12)、(10~(4.08)±10~(0.07))和(10~(3.62)±10~(0.12) TCID_(50)/0.1 mL。结论使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VSV具有较高的滴度和稳定性,是实验室培养VSV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G2型)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选育高滴度的适应株。方法将3个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克隆株(G2型)(LD9-1、LD9-2、LD9-3)在Vero细胞上分别以0.05、0.10、0.15和0.20MOI传代,选育出1株Vero细胞适应株,并确定其最适MOI,然后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15代,检测病毒滴度及基因组核酸带型,采用nestRT-PCR法扩增其VP7基因。取第8、10、13代适应株病毒,以0.10MOI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病毒的增殖动态。结果选育出的LD9-2株以0.10MOI接种Vero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至4代时最低,9代后稳定于6.75lgCCID50/ml左右;连续传代15次,病毒基因组核酸带型均与原始毒株一致,且均能扩增出502bp的VP7基因。LD9-2株病毒增殖高峰期均出现在第7~8天,病毒滴度为6.00~7.00lgCCID50/ml。结论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株(G2型)经Vero细胞适应性培养,获得了病毒表达量高且能稳定传代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Vero细胞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方法利用5 L生物反应器进行Vero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待细胞密度达1.5×106个/ml时,以0.05 MOI接种轮状病毒P[2]G3株,于37℃连续培养6 d后收获病毒,期间每天取样观察细胞病变(CPE),并检测病毒感染性滴度。结果在轮状病毒规模化培养的初期,其病毒滴度逐渐升高,至48 h达到最高。在上清中,病毒的滴度为5.5CCID50/ml;在细胞裂解产物中,病毒的滴度为3.75CCID50/ml。结论Vero细胞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可提高病毒的滴度。  相似文献   

11.
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WHO指定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性,为用Vero细胞制备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优化不同培养基、胰酶浓度、pH值等培养病毒的条件及收毒时间,将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并进行血凝效价检测及RT-PCR分析。结果在病毒维持液为F12+DMEM、pH为7.5、胰酶含量为1.5μg/ml、培养3 d收获病毒时,可获得较高的病毒血凝效价,连续传4代,病毒血凝效价降为0,RT-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WHO推荐的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病毒血凝效价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和病毒,大规模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方法以巴斯德PV2061为毒种,以143代以内Vero细胞为培养基质,应用生物反应器,每升投放25g微载体,灌流式细胞培养,连续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制成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结果细胞培养密度达1.2×107~1.5×107个/ml,病毒感染后可连续收获18~22d,病毒最高滴度8.5LogLD50/ml,平均滴度7.6LogLD50/ml。经柱层析纯化,杂蛋白去除率达99.95%以上,总蛋白含量≤80μg/g,DNA含量≤10pg/0.5ml,GP含量3.5~4.5IU/0.5ml,效力≥4.5IU/0.5ml。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优质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Vero细胞森林脑炎疫苗适应毒种。方法将森林脑炎疫苗鼠脑病毒“森张”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适应,并对不同代次收获的病毒液的病毒滴度、免疫原性、稳定性等进行检测。结果“森张”株病毒在Vero细胞上传代适应后,病毒滴度达8·5LgLD50/ml;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于1∶20,其它检测项目均符合疫苗生产用毒种的要求。结论Vero细胞适应的“森张”株毒种的初步特性显示可作为制备Vero细胞森林脑炎疫苗用毒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三个代次CTN-1-V病毒株糖蛋白(GP)基因部分序列,并与代表性街毒株进行比较。方法利用RTPCR反应,从感染了CTN-1-V病毒的小鼠脑内获得GPcDNA的部分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三个代次的CTN-1-V病毒株GPcDNA序列的690个核苷酸与代表性狂犬病毒GP核苷酸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3.2%~96.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7.4%。CTN1V株三代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几乎相同。结论CTN1V株在传代过程中GP基因结构基本稳定,与中国流行的代表性街毒株的同源性高于aG株和PV株。  相似文献   

15.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Vero细胞研制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方法应用Vero细胞经转瓶或生物反应器培养制备人用精制江大病疫苗。结果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WHO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经I期临床观察疫苗是安全的。结论用Vero细胞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产量大,效价高,不良反应少,且能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离的鼬獾狂犬病病毒BHK-21细胞适应株进行毒力和免疫原性检测,为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获得的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代,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TCID50);PCR法检测外源病毒和支原体。以β-丙内酯灭活病毒液,将灭活的病毒液免疫犬,采用FAVN法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在体外培养至130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107.75 TCID50/ml;未从狂犬病病毒JX08-45株中扩增出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支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灭活的病毒液接种犬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持续1年以上,且均在0.5 IU/ml以上。结论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经BHK-21细胞传代适应性较好,病毒滴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已具备制备疫苗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用微载体系统培养Vero细胞生产高滴度狂犬病毒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采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高滴度狂犬病毒液。方法 用 5L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 ,培养至 4d时接种CTN株狂犬病毒 ,在培养全程对细胞生长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 培养 4d后细胞浓度可达 1 2× 10 7cells ml,培养 3周后的病毒液经ELISA检测A值可达 0 2 1~1 0 6。病毒滴度达 10 - 6 0 ~ 10 - 8 0 LogLD50 ml。病毒液可连续收获 5次。结论 用微载体系统培养Vero细胞可生产高滴度的狂犬病毒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稳定性。方法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分别以0.01、0.1和1MOI接种Vero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共传13代。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抗原含量;免疫Wister大鼠,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3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D抗原含量呈下降趋势;免疫原性下降迅速。结论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在Vero细胞上传代的代次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