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预应力垂直锚补偿重力式结构在闹市窄地基坑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预应力垂直锚的施工及其施工要点,相对于钭拉锚而言,垂直锚占地极为有限,因此,在闹市窄地基坑围护中应用预应力垂直锚补偿重力式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宋青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Z2)
在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周边进行基坑工程实施,首先要考虑对于地铁的保护.当基坑工程与地铁建设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其保护要求和方法都不尽相同.针对地铁与基坑的不同关系.本文从已经实施的基坑工程设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介绍基坑工程设计中采取的各项针对性措施,希望给工程设计人员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既有建筑物周边进行小基坑开挖施工,新建建筑的基础稳定性和对周围建筑物基础的影响,本文从设计到施工来多方位探讨临近建筑物间的保护,在方案必选和施工准备到施工过程全方位共同努力到达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坑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考虑温度补偿的轴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结构温度补偿情况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现场实际,对振弦式钢筋计的温度补偿系数的确定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实践表明,温度对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7.
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预报,编制了基于Matlab6.5平台的建筑物沉降预报计算程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预测精度较高,在工程实践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坑工程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是控制支护结构出现较大位移,本文初步探讨了限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几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周边既有建筑物承载能力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近既有建筑物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作用而产生附加变形。首先提出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影响的位移控制有限元分析方法(DCFEM),通过与离心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其合理性。然后,对新修订的上海《基坑工程技术规范》的基坑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探讨,通过算例分析,指出其不合理之处。最后,考虑建筑物自身的承载能力,采用DCFEM法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周边建筑物承载能力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跟踪注浆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系统论述了跟踪注浆的施工工艺, 尤其是从跟踪注浆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的控制原理角度对注浆的空间和时间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说明跟踪注浆方法是对基坑周围环境保护的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对放坡开挖深基坑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 ,从土体变形的环境效应、井点降水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放坡开挖深基坑的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绿色化学灌浆的含义与要求,分别从化学灌浆材料选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保护及施工人员自身保护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对基坑工程的注浆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研究,并提出了基坑工程注浆效果检查项目和标准,这将会对今后类似基坑工程的注浆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紹在粘土層中進行曲線雙隧道穿越建物下方之中和線案例。為避免施工引致地表變形過大損及鄰產,原規劃於潛盾隧道周缘以高壓噴射灌漿工法施作一地盤改良環,以截斷沈陷槽向外傳播,達到抑減沈陷之目的。惟因隧道係在建物下方,灌漿工作僅能採斜灌方式施工,經以單管、雙重管及三重管工法進行現場試灌,試灌結果顯示取樣率最低,實際成環效果並不理想;正式施工時初採HDD水平式灌漿,惟在施作第2個孔灌漿樁時發生施工點上方民房地坪隆起,故中止改良工作;在審慎評估潛盾施工程序與施工控制技術後,決定採嚴謹之潛盾施工品質配合背填灌漿後之二次注入灌漿工法,加上密集之監測管控方式施工,確實可以克服軟弱地層條件並有效將隧道施工引致之沈陷降至最低,達到建物保護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道路维修注浆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灌浆材料粘度低、可灌性好、渗透力强、固化时间可调节,浆液凝结后可充填裂缝,使灌注后的土层、岩层等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因此在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建筑、水工建筑等许多领域显示出极好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灌浆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新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廷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54-560
紧密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和八号线工程建设,全面阐述了当前上海地铁建设深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以及对周围环境保护方面所运用的新技术及实践.这些新技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成果应用为后续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并可为其他软土地区地铁深基坑设计、施工以及环境保护借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