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吕秋楠  李小森  徐纯刚  陈朝阳  李刚 《化工进展》2013,32(6):1267-1272,1277
综述了应用于低浓度煤层气分离的主要方法,包括低温精馏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水合物法,探讨了各种方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分离效果,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文中总结了每种方法需要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性问题:低温精馏法获得的甲烷浓度高,但在处理含氧煤层气时首先要脱氧;吸附分离的关键技术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决定了该方法的经济效益与难易程度;对于膜法分离,影响煤层气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膜材料的选择及制膜工艺;对于水合物法,寻找制备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添加剂是关键。最后指出,多种方法结合、多级分离的分离方法是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煤矿乏风甲烷增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乏风中甲烷富集增浓技术是制约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的关键技术。在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工艺、材料、方法对煤矿乏风中甲烷富集增浓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低温精馏法、膜分离法、溶液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水合物合成法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对今后煤矿乏风中甲烷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客观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贫油的国家,煤层气储量约30万亿立方米,由于缺乏先进实用的低浓度煤层气甲烷分离浓缩技术,当前抽采煤层气利用率仅为50%左右。因此,对低浓度煤层气甲烷富集浓缩过程开展研究,可在开发能源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简要介绍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综述了近年来低浓度煤层气吸附浓缩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新型吸附材料及先进吸附工艺。对于低浓度煤层气中CH_4/N_2分离,目前文献报道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及分离系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受吸附材料的分离性能较差影响,传统变压吸附工艺对低浓度煤层气中CH_4浓缩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指出,高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吸附材料及多种方法结合的新型吸附工艺是未来低浓度煤层气吸附浓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颖  曲冬蕾  李平  于建国 《化工学报》2018,69(11):4518-4529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贫油的国家,煤层气储量约30万亿立方米,由于缺乏先进实用的低浓度煤层气甲烷分离浓缩技术,当前抽采煤层气利用率仅为50%左右。因此,对低浓度煤层气甲烷富集浓缩过程开展研究,可在开发能源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简要介绍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综述了近年来低浓度煤层气吸附浓缩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新型吸附材料及先进吸附工艺。对于低浓度煤层气中CH4/N2分离,目前文献报道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及分离系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受吸附材料的分离性能较差影响,传统变压吸附工艺对低浓度煤层气中CH4浓缩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指出,高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吸附材料及多种方法结合的新型吸附工艺是未来低浓度煤层气吸附浓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无论是脱氧再分离技术还是直接分离技术都需要解决CH4/N2的分离难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低浓度煤层气中催化燃烧脱氧法、焦炭燃烧脱氧法、硫化钠脱氧法和膜分离脱氧法并讨论了其脱氧机理及发展前景;着重讨论了作为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分离技术中所需的商用活性炭、生物质活性炭、聚合物制碳基材料3类吸附剂,并对其的吸附与分离CH4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分离富集低浓度煤层气CH4选择性提升的方法,最后展望了低浓度煤层气脱氧及分离富集甲烷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又可利用资源,而液化前需对煤层气进行净化,脱除CO_2等酸性气体。膜分离技术为新兴的分离技术,在分析膜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膜分离煤层气的原理,分析其用于煤层气脱碳工艺的优缺点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邵伟强  梁海峰  张锡彦  张华 《化工进展》2021,40(6):3143-3150
开发利用低浓度煤层气资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现状,通过比较和分析几种煤层气提纯技术的优缺点,认为水合物法提纯技术具有很大潜力。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技术具有环保、安全、储气率高、原料简单等优点,同时仍需解决降低水合物生成条件、缩短水合物诱导时间、提高CH4回收率等关键问题。重点概括了低浓度煤层气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以及水合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技术的机理研究。从表面活性剂、新型耦合技术及水合反应器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技术的工业化前景,提出了以下具体研究方向:探寻优质的添加剂组合并结合多级分离的方法对低浓度煤层气进行提纯,进一步探究水合法同其他煤层气提纯法相耦合的技术,优化反应器结构以及完善经济评价体系来促进其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张斌  肖露 《广东化工》2016,(21):90-91
煤层气是一种优质能源,但目前我国煤层气利用率仅30%左右,主要受限于利用方式单一,煤层气提浓正在发展成一种新的重要利用方式。文章比较了目前的煤层气提浓技术,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和缺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集成现有技术,提出溶液法吸收法分离低浓度煤层气的工艺,并具有安全性高,能耗及成本较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利用这部分煤层气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难点是经济高效地分离CH4和N2.本文从CH4/N2分离技术、变压吸附分离CH4/N2吸附剂和制备新型炭分子筛3个方面逐层对低浓度煤层气提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介绍了CH4/N2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对其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对比.概述了常用变压吸附剂分离CH4/N2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制取适合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用的新型炭分子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现状,对当前几种浓缩技术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水合物浓缩低浓度煤层气法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介绍了水合物基本理论,包括其晶体结构、相平衡热力学及生成动力学,阐述了通过强化气体水合物生成来浓缩低浓度煤层气的研究进展,并对水合物法浓缩低浓度煤层气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炼油厂气体样品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装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样品,对它们的正确分析是装置平稳运行的关键。根据生产实际,采用"三阀四柱双热导"分析方案,实现了在一台气相色谱仪上快速完成炼油厂气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已探明的天然气气田中,含硫天然气气田约占三分之一,高含硫天然气处理工艺复杂,净化难度大,是目前天然气净化和使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主要对高含硫天然气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为国内同类型天然气处理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过程中,需要对供气进行计量,选择最佳的计量仪表,获得精准的气量,满足长距离管道输气系统的技术要求。结合自控系统的运行,对天然气站场的供气计量系统进行优化,促使计量的精度有所提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完成长距离管道输气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尚明华 《广州化工》2014,(16):132-134
气体中夹带的微小液滴和油雾难以分离是天然气生产、输送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难题,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埕岛中心三号平台天然气处理橇块中的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说明采用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可以将气体中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脱除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 Following an expired agreement by the end of 2009 between PetroChinaCompany Ltd.and Woodside signed in September 2007,PetroChina lost theopportunity of purchasing 2 million to 3 million tons ofLNG a year from theBrowse LNG Development.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pairs is the price of LNG,an insider from Chinasaid.The contracted import gas price has been far higher than current domes-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煤制气采用间歇式固定床煤造气装置,制气过程主要包括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吹净五个阶段,其中吹风气无法使用,直接从烟囱放空。吹风气中φ(CO)为7%左右,以总吹风量为62000m^3/h计,则排放的CO有4340m^3/h(标准状况,下同),严重污染大气。尤其在气压低、大气风速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局部CO聚集,出现中毒事故,局部死角还存在爆炸危险。另外,吹风气中还含有一定量未燃尽的煤粉,也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7.
CO2是一种碳资源,有多种用途,目前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的CO2均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起着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气体回收是可行的,并提出了两种回收思路,将尾气CO2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刘炜 《河北化工》2014,(9):88-89,9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突出矿井必须进行区域预测,突出危险区内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及区域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区内的开拓采区每延伸50 m必须进行煤层瓦斯测定,矿井必须绘制瓦斯地质图,因此建立瓦斯实验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规定要求,重点介绍了实瓦斯验室的组成及在矿井中的应用,为类似情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牛地气田水合物防治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后堵塞井筒、管线、阀门及各种设备,给天然气的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危害,如何经济有效地防止水合物生成是很多油气田面临的问题。大牛地气田产水气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水合物问题,某些气井水合物堵塞相当严重。本文分析了大牛地气田水合物形成情况和水合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通过现场数据对甲醇和乙二醇进行对比,优选甲醇作为大牛地水合物抑制剂,并给出合理的抑制剂用量为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中气道截面对气体穿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柳和生  魏常武  周国发 《塑料》2004,33(3):15-19
将各种不同气道截面等效于圆形,引入形状因子来衡量它们偏离圆形的程度。利用moldflow软件对气体在不同构型气道内的穿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体穿透深度越大,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有利。但由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道截面偏离圆形越远,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熔体壁厚,因此在设计气道截面时,应合理选择形状因子以便获得恰当的气体穿透深度和熔体壁厚。最后还给出了气道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