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我市城区网已基本改造成750MHz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HFC网,而市辖各县的有线电视网却还是90年代初建成的300MHz同轴电缆单向传输系统。随着CATV事业的飞速发展,这样的老网已不能适合高速率、数字化、宽频带的需要,为此,根据上级关于把广电事业做强做大的要求,我们正组织科技人员,将原网改造成为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的HFC双向传输系统。 所谓双向传输的CATV系统是指能够实现正、  相似文献   

2.
高红令  贾涛 《电声技术》2007,31(2):73-74,80
从目前CATV网络和有线广播网络的特点及现状出发,根据CATV网络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如何在CATV网络系统基础上实现CATV网和有线广播网二网合一的原理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挖掘校园有线电视网资源 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许多学校中,都已建有校园CATV网和计算机局域网。这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传输平台,两个独立的系统。校园CATV网络资源被严重浪费。为此,根据目前校园CATV网的现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校园CATV网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具体措施是,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优化和整合,使校园CATV网量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从80年代末AM光传输技术应用于CATV网络以来,CATV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CATV网得到了全面改造,有效宽带从300MHz很快提升到750~862MHz,最高达1000MHz;传播的电视频道也由50套发展到100套甚至150套,使CATV网的社会效益和自身的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地增加。 我国第一套CATV光传输设备是1991年底引进的,在1993年至1996年的四年时间内,传输带  相似文献   

5.
有线电视光缆铜轴混合网(HFC网)是以有线电视(CATV)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提供CATV业务以及话音、数据以及其他交互型业务。是CATV和电话网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探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与网络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来自有线电视网(CATV),另一种来自电信网。目前,我国有几亿台电视机,其数量远远超过电话机。有线电视网(CATV)发展迅速,不断壮大,仅有线电视台已超过千家。小范围的CATV网之间正在通过卫星信道、微波信道或光纤信道实现互连,形成地理覆盖范围更大的CATV网。显然,如果将CATV网从目前的广播式网络改造成为双向的交互式网络,让电视与电信业务集成一体,那将使CATV网成为一种新的计算接入网。目前,CATV网采用同轴电缆,各局部CATV网之间的互连用光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 CATV 网的拓扑结构,分析了电信网与 CATV网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探讨了利用 CATV 网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是从有线电视(CATV)同轴电缆网发展而来的。随着模拟电视信号光纤传输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光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光纤替代同轴电缆作为CATV网的干线和超干线传输成为可能。CATV网逐步演变成为以光纤为主干线,同轴电缆为支干线和用户引入线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即HFC网结构。和同轴电缆  相似文献   

9.
CATV与因特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CATV网作为因特网接入网的优越性,及通过CATV网解决特网信道拥塞的问题。介绍了CATV网及因特网的特点,分析了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宽带,模拟和数字兼容,能平滑过渡到数字化、光纤化的特性,及通过HFC接入因特网的优越性。并着重介绍了将CATV“嫁接”在因特网上,统一在TCP/IP协议下,利用CATV网作单向下行信道、分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唐军 《现代通信》2006,(5):19-20
众所周知,传统上,电信从事话音为主的通信,广电从事语言广播和电视传送。电信网和电视网(CATV网)各自独立运行,垄断一方。自从因特网出现后,电信网和因特网有了关联,CATV网也上了因特网,于是,人们提出电信网、有线电视网(CATV网)、计算机网三网  相似文献   

11.
CATV网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但在高校教学中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功能单一,使用不便.优化CATV网络的功能,与校园计算机网并网,可以大大提高CATV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地CATV网之间正在通过卫星信道、微波信道或光纤信道实现互连,形成覆盖范围更大的CATV网。如果将CATV网从目前的广播式网络改造为双向的交互式网络,让电视与电信业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国际电视委员会(CIT)最近发表的题为“1985年西欧的CATV通信”研究论文宣称,欧洲的CATV并非是常被描述的那种祸患。该论文披露,目前西洲已有8.5%的居民住宅用上了CATV,今后10年内可能翻一番。 CATV通信仍旧高度地集中于比利时、荷兰和瑞士,这些国家虽然只占有西欧家庭住户的8%,但却拥有西欧CATV用户的三分之二以上。现有的绝大多数CATV系统规模甚小,也许有85%的系统所连接的住宅还不到100户。事实上,在整个西欧地区大约200个CATV网才拥有1万多用户。比利时与荷兰不仅是CATV用户的最集中区域(分别占总居民户的83%和60%),而且还拥有大部分的规模最大的网络。在英国,随着陈旧的中继网络逐步淘汰,而至今还无多信道系统来替代,故CATV用户将继续下降。在法国,尽管政府计划实施国立网络,但进展却十分缓慢,自84年以来,网络用户的增加寥寥无几。在西德,联邦邮政局(Bundepost)大量采用CATV,所以目前已有1百多万户家庭接入了CATV网。  相似文献   

14.
论CATV宽带网     
冯传岗 《有线电视技术》2002,9(23):44-52,19
CATV网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的网络。在实现综合业务网的初期,完全可以利用CATV-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组成的分配网作为用户接入网。目前HFC系统正在由CATV网公司和电信公司作为通用的基础设备在全球铺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在农话网上发展有线电视业务的具体设想,对共缆传输作了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阐明了农话网与农村CATV共同发展的必要性,阐述了农话网参与农村CATV开发的优势和障碍,并说明了农话网建设参与农村CATV的开发是发展光纤传输网奔向B-ISDN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伴随BS数字广播2000年12月的开播,在CATV网中传送与BS数字广播相同业务的数字CATV巳被研究。与BS数字广播传送方式为多TS传送方式相反,原来的数字CATV传送方式是单一TS传送方式,因此要考虑到这些传送方式的兼容性及接收终端的可实现性,故适于CATV传送的多TS传送方式已经标准化。其中包括AVC公司提出的TS复用方式。本报告业界中率先开发的基于多TS传送方式的CATV传送系统。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能将BS数字广播高效地传到CATV网;(2)在CATV网上能视听与BS数字广播相同的业务;(3)BS接收终端的后端部分与CATV接收终端的后端部分共用。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自从一九四九年在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CATV系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当今国外已从CATV发展成电缆电视系统,比利时全国百分之百的用户都参加了电缆电视系统网。我国自一九七三年研制CATV技术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Coaxial,简称HFC)是从有线电视(CATV)同轴电缆网发展而来的。随着模拟电视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1310nm波长的DFB激光器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以及光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光纤替代同轴电缆作为CATV网的干线和超干线传输成为可能。CATV网逐步演变成为以光纤为主干线,同轴电缆为支干线和用户引入线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即HFC网结构。和同轴电缆网相比,HFC网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流媒体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以及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出现,目前,在信息通信产业又掀起了一股网络融合的大潮,下一代CATV网的概念也浮出了水面。毫无疑问,融合是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潮流。然而,融合的含义比较宽泛,既不能把它看成是简单的业务融合,也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技术融合。那么,应该怎样认识网络融合的内涵与外延?CATV网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大网的主体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以技术、业务和市场为主要表征的网络融合浪潮中,CATV网的发展是否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的要求?CATV运营企业乃至整个广电行业目前应该正视并研究与  相似文献   

20.
从90年代开始,有线电视(CATV)在我国的发展极其快速,尤其是近几年。各大中小城市每户基本上均有电缆入室,各县、镇、乡也在积极发展CATV,且发展速度也很快。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我国各地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总计2216家,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800O万户,电视覆盖率已达到8768%,现有电视机已超过3、2化部,且CATV用户每年以5O0-800万户的速度递增。现在,各地CATV网之间正在通过卫星信道、微波信道或光纤信道实现互连,形成地理覆盖范围更大的CATV网。显然,如果将CATV网从目前的广播式网络改造为双向的交互式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