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3 L转瓶及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病毒制备的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产量及质量。方法分别采用3 L转瓶及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3 L转瓶培养细胞96 h后感染SZV株森林脑炎病毒(MOI=0.01、0.04、0.1及0.4),培养至80~96 h收获第1次,每隔48 h收获1次(500 m L/次);14 L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7 d后感染SZV株森林脑炎病毒(MOI=0.01、0.04、0.1及0.4),感染后96 h开始流加病毒维持液,并收获病毒液,每24 h收获10~15 L。两种培养方式收获的森林脑炎病毒液经超滤浓缩、β-丙内酯灭活、柱层析纯化后获得疫苗原液,并进行相关检定。结果 4种MOI感染Vero细胞,采用3 L转瓶方式培养可连续收获6~7次,病毒液产量为3~3.5 L,收获液平均滴度为7.4 lgLD_(50)/m L;采用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可连续收获14 d,病毒产量140~160 L,收获液平均滴度高达8.4 lgLD_(50)/m L。两种方法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原液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且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制备原液的效力及蛋白含量优于3 L转瓶。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制备Vero细胞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产量及质量高于转瓶培养工艺,本实验为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及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7.5 L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和乙型脑炎病毒,规模化生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方法应用7.5 L生物反应器,分别以5、10、15、20、25 g/L的微载体密度加装,采用灌流方式培养Vero细胞,分别将P3株乙型脑炎病毒按0.005 00、0.002 50、0.001 60、0.001 25、0.001 00 MOI接种至生物反应器内,收获乙脑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等工艺制备疫苗半成品,经疫苗灭活及纯化试验进行工艺验证,合格后分装为疫苗成品,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中《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要求,进行疫苗全项检定。结果当微载体密度为20、25 g/L时,细胞密度可达1.2×107个/ml,病毒滴度平均达8.33~8.52 lgLD50/ml;当病毒接种量为0.001 25 MOI时,病毒最高滴度可达9.02 lgLD50/ml。经超滤浓缩后的病毒原液,使用1∶4 000β-丙内酯灭活72 h,可达到灭活效果;纯化后可去除90%以上杂蛋白。应用7.5 L生物反应器生产的6批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经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结论应用7.5 L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和P3株乙型脑炎病毒,经连续灌流收获,可规模化生产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篮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方法应用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以Vero细胞作为森林脑炎病毒增殖的细胞基质,采用片状载体对Vero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探讨不同细胞接种浓度对生物反应器内细胞密度及病毒产量的影响。连续收获的森林脑炎病毒液经超滤浓缩、1∶4 000(v/v)β-丙内酯灭活、柱层析纯化后,获得疫苗原液,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相关检测。结果用(5~7.5)×105个/ml细胞浓度接种Vero细胞培养森林脑炎病毒可连续收获30 d以上,平均病毒滴度为8.4 lg LD50/ml;1∶4 000(v/v)β-丙内酯灭活24 h可完全灭活病毒,3批病毒浓缩液灭活验证试验均未检出残余活病毒;柱层析纯化后杂蛋白去除率可达89.56%;疫苗原液经无菌检查合格,其他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结论应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了合格的森林脑炎灭活疫苗,该工艺适用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NBS 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灭活和纯化,为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大批量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用NBS 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以片状载体FibralCel DISKⅠ为载体,进行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分别按0.01、0.1和0.3 MOI接种JEV(P3V2)毒种,灌流培养,收获3批病毒液,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醛(100、200、400 ng/ml)于4、25℃和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β-丙内酯︰病毒液分别为1︰2 000、1︰4 000、1︰8 000)于4℃对病毒收获液进行灭活,取灭活后的病毒液,接种昆明小鼠,验证病毒灭活效果;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的超滤器对病毒收获液进行超滤浓缩,用Sepharose 4FF层析柱对病毒浓缩液进行层析纯化。结果共培养3批Vero细胞,平台期密度约为1.6×107个/ml。3批病毒收获液的滴度分别为8.4、8.1和7.9 lgLD50/ml。以甲醛为灭活剂,作用浓度为200 ng/ml,温度为4℃时,作用7 d可完全灭活病毒,且免疫原性合格;以β-丙内酯为灭活剂,作用浓度为1︰4 000,温度为4℃时,作用12 h可完全灭活病毒,且免疫原性合格。3批病毒浓缩液病毒液经Sepharose 4FF层析柱层析纯化后,蛋白去除率达99%以上,抗原回收率在95%以上,Vero细胞蛋白质残留量和DNA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规定。结论成功实现了JEV的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培养,层析纯化后病毒的抗原回收率较高,为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利用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方法以Vero细胞作为乙型脑炎病毒增殖的细胞基质,使用微载体Cytodex-Ⅰ在1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高密度培养,采用2.5~4.5g/L的载体浓度培养乙型脑炎病毒,制备3批纯化乙型脑炎疫苗并进行检定。结果随着微载体浓度的增加,细胞密度升高。采用2.5~4.5g/L微载体培养的病毒收获液的平均滴度为7.38~7.56lgPFU/ml,收获量最高可达到12~15个有效罐体积。制备的3批疫苗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相关要求。结论已建立了15L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生物反应器中用微载体连续灌流培养Vero细胞,制备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方法在50 L体积的生物反应器中,加入含10 g/L微载体的DMEM培养基,接种Vero细胞,当细胞密度约达5×10~6个/ml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毒种,接毒后72 h开始收获,连续收获17 d,收获的病毒原液经浓缩、灭活、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纯化后制备疫苗,检测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及残余牛血清白蛋白、DNA、宿主蛋白含量,并接种新西兰家兔,检测疫苗效力。结果确定最佳Vero细胞接种浓度为1×10~5个/ml,病毒最佳MOI为0.015。利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收获的病毒滴度在6.5~8.0 log CCID_(50)/ml,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规定。结论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灌流培养制备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的小试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慢病毒的工艺。方法分别在2个1.5 L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中,加入50 g片状载体,接种293T细胞,当细胞生长3 d,细胞密度达1.0~1.5×10~7个/m L时,使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作为转染介质转染质粒制备慢病毒;分别根据葡萄糖消耗进行换液培养收获和连续灌流收获病毒原液,采用逐孔稀释滴度测定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换液培养共收获6 L慢病毒原液,收获时间持续5 d,病毒滴度最高可达5.13×10~7 TU/m L;连续灌流培养共收获9 L慢病毒原液,收获时间持续8 d,病毒滴度最高可达2.62×10~8 TU/m L。结论用固定床式生物反应器连续灌流培养可用于临床级别的慢病毒制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载体Vero细胞从30 L生物反应器经罐外细胞消化放大培养至300 L生物反应器对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CTN-1Ⅴ株产毒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140代Vero细胞于37℃培养72~120 h后,按1∶4的细胞密度比传代扩增至10层细胞工厂,继续培养72~120 h;将单层致密细胞消化后接种至30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7~10 g/L,培养温度37℃,pH(7.0~7.4),溶氧30%~80%,搅拌速度10~50 r/min,连续灌流培养72~120 h,共培养3批;微载体Vero细胞经罐外细胞消化后放大培养至300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5~8 g/L,培养温度37℃,pH(7.0~7.4),溶氧30%~80%,搅拌速度30~80 r/min,灌流培养72~120 h;按MOI=0.05接种RABV CTN-1Ⅴ株,每24 h收获病毒液1次,检测病毒滴度和抗原含量。结果 30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Vero细胞培养96 h后密度约为1×107个/mL;300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Vero细胞培养96 h后密度约为7.4×1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型)。方法用3 L生物反应器,以4 g/L载体浓度培养Vero细胞,待细胞浓度达1.8×106个/ml时,分别用含2、1、0.75、0μg/ml胰酶的DMEM培养液,35℃连续培养21 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分别按0.5、0.1、0.05、0.01 MOI接种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培养过程中每日取样,检测病毒滴度以及葡萄糖、乳酸含量。根据培养过程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变化,确定病毒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优化培养工艺。结果在反应器中用含不同浓度胰酶的DMEM培养Vero细胞,细胞形态良好,与不含胰酶的DMEM培养液培养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按0.05 MOI接种后的病毒收获液滴度较高,可达7.0 lg CCID50/ml,且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监测,调整了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收获次数增加至4次,可收获病毒液4个工作体积,病毒高峰滴度可达8.5 lg CCID50/ml。结论采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可显著提高病毒滴度,通过对培养过程的优化,增加了病毒收获量,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轮状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工艺。方法利用500 mL的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Vero细胞,通过葡萄糖含量监测及活细胞计数进行换液,待活细胞数目达2. 75×10~9个时,分别按0. 01、0. 05、0. 1和0. 2 MOI接种轮状病毒ZTR-68株,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7 d,每天取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病毒基因组核酸带型,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蚀斑法检测病毒滴度,确定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最适MOI。结果在CelCradle~(TM)反应器中接种3×10~8个Vero细胞,经7 d培养,活细胞数目可达2. 75×10~9个;以0. 05 MOI轮状病毒ZTR-68接种Vero细胞的病毒基因组带型与转瓶培养的保持一致,感染后3~5 d,轮状病毒荧光阳性细胞数目最多,电镜下可见形态结构完整的轮状病毒颗粒;以0. 05 MOI接种轮状病毒ZTR-68株96 h病毒滴度最高,为7. 7 LogP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工艺,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转瓶培养Vero细胞制备流感病毒疫苗。方法将流感病毒接种于Vero细胞上培养,优化培养条件,收获的病毒液经灭活、超滤浓缩和层析纯化,检测病毒的血凝素(HA)滴度及血凝素含量。按此工艺制备流感疫苗,根据血凝素含量稀释为不同浓度,免疫小鼠,观察不良反应,并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Vero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最佳条件为:维持液中胰酶浓度12.5~15μg/ml,pH值7.4~7.6,Vero细胞经多次洗换后再接种病毒,病毒在细胞上培养72~96h收毒。所有免疫小鼠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小鼠抗体阳转率均为100%,HI抗体滴度均不低于同剂量的阳性对照组。结论Vero细胞可用于流感病毒的培养和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12.
蔗糖垫超速离心法提纯乙型脑炎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Vero细胞培养的P3株乙脑灭活病毒,以超滤浓缩和硫酸色精蛋白处理后,40%蔗糖垫层在27500r/min离心6小时,收集沉淀制成提纯乙脑疫苗。其蛋白含量在0.012~0.035mg/ml,稀释8倍后其疫苗效价仍能超过日本提纯鼠脑乙脑疫苗参考标准和我国乙脑疫苗参考标准。Vero细胞残余DNA<100pg/0.5ml,残余牛血清<1μ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和病毒,大规模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方法以巴斯德PV2061为毒种,以143代以内Vero细胞为培养基质,应用生物反应器,每升投放25g微载体,灌流式细胞培养,连续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制成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结果细胞培养密度达1.2×107~1.5×107个/ml,病毒感染后可连续收获18~22d,病毒最高滴度8.5LogLD50/ml,平均滴度7.6LogLD50/ml。经柱层析纯化,杂蛋白去除率达99.95%以上,总蛋白含量≤80μg/g,DNA含量≤10pg/0.5ml,GP含量3.5~4.5IU/0.5ml,效力≥4.5IU/0.5ml。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优质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感染复数(MOI)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在Vero细胞中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Vero细胞,观察不同MOI致细胞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48h,3组MOI(0.001、0.01、0.1)细胞病变均达莞。Ⅰ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72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690±0.190)、(8.690±0.190)和(8.315±0.185)lgCCID50/ml;Ⅱ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96h,3组MOI病毒滴度分别为(8.355±0.097)、(8.440±0.310)和(8.285±0.155)lgCCID50/ml;Ⅲ型病毒增殖高峰出现在接种后48~96h,3组MOI病毒最高滴度分别为(7.500±0.250)、(7.500±0.250)和(7.750±0.250)lgCCID50/ml。结论不同MOI对3型病毒增殖影响不大,可以采用低MO(I0.001)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微载体技术规模化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方法。方法利用NBSCelliGen 310 5 L生物反应器进行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考察了不同微载体Cytodex-1浓度(3、10、15、20 g/L)对Vero细胞生长代谢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并且与细胞工厂(Cell factory,CF)中Vero细胞染毒后的病毒繁殖进行比较。分别采用上清液、洗涤液、洗脱液模式收毒,比较不同收毒方式中EV71的抗原含量及病毒滴度(CCID50)。结果采用10 g/L微载体浓度,批次培养方式培养Vero细胞120 h后,细胞密度可达5.47×106个/ml;当微载体浓度大于15 g/L时,由于葡萄糖消耗速度快,需采用灌注模式培养。按MOI 0.2染毒后,微载体培养的收毒时间比CF慢48 h,但其病毒滴度可达8.8 Log10CCID50/ml,约为CF的5倍。EV71与微载体存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按上清液加洗脱液方式收毒,抗原总量可达12 61 U/ml,约为CF的3倍。结论已成功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微载体5 L发酵培养Vero细胞生产EV71的方法,为进一步EV71大规模培养以及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在Vero细胞中的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吸附法和直接接种法将EV71接种于Vero细胞中进行增殖,检测病毒滴度;选择最佳接种方法接种病毒,考察血清浓度、收毒方式、病毒接种量(MOI)和收毒时间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将MOI为0.02~0.2的病毒直接接种于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60 h,胞外收毒,可获得较高的病毒滴度。结论优化了EV71在Vero细胞中的培养条件,为EV71的大规模培养及其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非动物源性稳定剂,以替代传统的动物源性稳定剂。方法取同一批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分别加入A、B、C、D稳定剂(非动物源性),制备成冻干剂型,分别检测其外观、水分、有效抗原含量和效力等,以传统稳定剂作对照,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冻干前后,疫苗的有效抗原含量及效力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加入D稳定剂(不含人血白蛋白和明胶)的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于37℃放置6个月,效力降低15.1%;于2~8℃放置2年,效力仍高于参考品。其他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D稳定剂可替代传统稳定剂,用于制备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方法选择乙脑低发区黑龙江省肇源县8月龄~10岁常住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按照免疫程序分别接种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A组∶水针剂型;B组:冻干剂型)和市售乙脑灭活疫苗(对照组),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法检测血清乙脑中和抗体。结果A、B组疫苗的总不良反应率为2.81%,对照组为6.63%,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热反应以轻度为主,局部不良反应较轻微,72h后全部消失。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A组为93.3%,B组为90.4%,对照组为81.8%;GMTA组为1∶24.0,B组为1∶21.8,对照组为1∶15.4。A组、B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中和抗体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率低,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