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通过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3个方面: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科技发展.指出了词汇的空缺主要是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空缺.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负载词汇的可译性与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汇由于往往存在词汇空缺的原因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为了实行翻译的功能对等,翻译文化负载词汇需要恰当使用翻译补偿手段.以鲁迅作品的翻译为例,介绍了补偿手段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从化与翻译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英汉互译中由于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五方面的表现,并由归化、异化入手探讨了化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圣经既是一部文化经典,也是一部宗教经典,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圣经西方"洋味"的特性让许多中国人甚至是信奉圣经的人们很难理解,也给国内翻译工作者们在圣经术语的翻译上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圣经知识的传播。因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着重对圣经术语进行分类,并对圣经术语的汉译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尤其从词汇层面探讨如何得体地处理圣经术语汉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圣经术语时,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以达到翻译"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目的,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折射之一,翻译过程中的诸多不对等翻译正是以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为其深厚的根源,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词汇空缺、词义联想、句法、语篇等.文章通过探讨以民族文化个性为基础的不对等翻译,揭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最主要的手段,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出现词汇空缺现象,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研究词汇空缺现象,了解并掌握造成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明白其内涵,就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减少障碍,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意义类型划分为基础,分析汉语新词新语翻译中词义对应、词义差别和词汇空缺3种汉英词义关系,并提出英译对策:整合汉英文化共性,采用汉英文化普遍接受的表达;识别词义差异造成的“假朋友”,选择新词新语合适词义;增添词汇空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由于在宗教、社会习俗、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符合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运用异化译法,采取音译、替换和直译加注等弥补文化空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词汇空缺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语与原语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增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术语规范化影响着语言规范化,这是由术语在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英汉语词典编纂中处理术语词条时常见的几个问题:未能在词典前言中明确交待收录术语的原则、范围;未能杜绝明显的术语误译现象;未能对概念不完全对应的英汉术语给出足够的辨异说明;未以确立解决词汇空缺的基本原则,以解决定名翻译和解释翻译积压自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中就存在很多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有语音、词汇、句法等因素,其中句法歧义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排歧方法,对英语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等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理雅各和胡志挥的《左传》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由于判断错误引起的错译、因词汇空缺导致的欠额翻译、文化对比所引起的结构差异以及由于译者的疏忽而致的错译和漏译。  相似文献   

13.
将汉英词汇空缺存在形式归为三个方面,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进而分析文化差异是形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向纵深发展。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可以帮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真实现状,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非常重要。从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出发,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特征,总结出保留中国特色词汇的原有特征、在英语中找出中国特色词汇的对等翻译、规范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等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立足于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填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空缺,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对外宣传中的汉英翻译策略,以目的论为基础提倡采用适当的归化异化策略,应对外宣传材料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法国释意派提出的释意策略,其核心理论是脱离语言外壳进行翻译,是口译过程中采用的行之有效策略之一。汉语习惯表达语大多与文化、历史、典故等密切关联,往往形成英语中的词汇空缺,加之口译的即席性和即时性要求很好地把控精力分配,因此极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结合李克强总理2016年记者会交替传译,分析译员对三字格表达语和四字格习惯表达语的处理,从中洞察释意策略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国特色浓厚的汉语词汇,要努力使译文在保持民族特色基础上便于异国读者理解.介绍了用英语翻译中国特色词汇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语条件句的构成类型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假设条件、特定条件和"无条件"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汉语条件句,总结了汉语条件句的14种不同翻译方法,并探讨了汉语条件句的一句多译现象.指出翻译要在具体语境中,从总体上把握全句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以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个案实例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汉英翻译实践中在语义理解、英语中多名词现象、英语中"物做施事主语"现象、以及"同义反复"现象几个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终提出加强翻译实践练习、提高翻译学习的认真程度等对策,为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认知系统模式,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语"现象及其成因,认为:"中式英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一种中介语,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由于学习者所处的格局不尽相同,其同化能力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中式英语"程度也就轻重有别;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看,学习者在词汇层面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往往不顾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直接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揭示这一现象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