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一、1996年回顾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省啤酒工业在改革开放中继续保持持续发展,产量适度增长,效益增加,装备能力和质量水平大有很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考验,站稳了脚跟。我省的啤酒工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啤酒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慢据省啤酒专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省啤酒总产量11052万吨,比上年度102.26万吨增产8.26万吨,增长率为8.08%,啤酒产量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山东、浙江、辽宁三省。据中国啤酒专业协会资料,1996年全国啤酒产量1632万吨,比上年度增长4.5%。产量超过10… 相似文献
5.
7.
8.
年初,茅台啤酒公司传出消息,茅台啤酒将大力度介入福建高端啤酒市场,这给原本已经烽火连绵的福建啤酒市场增添了几许“色彩”和悬念。茅台啤酒在闽啤市场能否有较大作为呢?且看下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啤酒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但在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时,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个令人十分不安的问题,就是企业价格战此起彼伏,降价竞销的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进入2007年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如今,在啤酒旺季即将结束之时,今秋啤酒价格战也开始预热,在全国食品的涨价浪潮声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一期间,笔者应朋友之邀,到上海啤酒市场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进酒店、逛商超,走访经销商,虽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也感慨良多,收获颇丰。走进上海,笔者不仅为上海的经济繁荣而惊叹,而且为上海的海纳百川、兼容中西的博大情怀所感慨,更重要的是为上海啤酒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欣喜。但如何看待上海啤酒市场?未来究竟怎样?怎样进入上海啤酒市场?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啤麦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啤酒生产国,2001年啤酒产量已达2,271.8万吨。若按每吨啤酒使用120公斤麦芽,每吨麦芽使用1,250公斤啤酒大麦来推算,现每年我国啤酒生产约需用啤酒大麦350万吨。而目前我国啤酒大麦年产量只有120万吨左右,其余200多万吨均需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啤麦生产国进口,仅2001年就进口啤酒大麦232.3万吨,耗费3.6亿多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某些国产啤酒大麦因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生产高品质啤酒需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我国啤麦市场正常发展,是目前我们所面临而又必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省啤酒业近十年的发展,啤酒产量从1985年4.7万吨,居全国第17位,1995年啤酒产量达到IO2.76万吨,并且首次突破年产百万吨纪录,居全国第六位。短短十年间前进了11位,不能不说是一个星的飞跃。而全省啤酒企业也是从最初的几家“带帽”企业,发展到46家,年产7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4家。其中,雪津啤酒集团已超过10万吨,到本世纪末产量可望扩至10万吨以上的企业还有惠泉,中策和银城。同时还有许多厂家也在不同程度地扩产,有的企业还走上了集团化道路。这标志着我省啤酒工业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无疑对我省民族啤酒工业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26日上午,北京燕京啤酒公司(000729)与福建惠泉啤酒公司(600573)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现场签署的协议,燕京啤酒将以3.624亿元悉数受让惠泉啤酒第一大股东福建惠安国投所持有的9637万国家股,占惠泉总股本的38.148%.从而惠泉的第一大股东由福建惠安国投异主为燕京啤酒。 相似文献
15.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其销量仅次于水和茶饮料位居世界第三。啤酒从19世纪末进入中国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初,啤酒作为外来的饮料在中国市场发展缓慢,呈现出分布不广、产量不大的特点。然而,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18.
20.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秋风送爽的秋天里,笔者应兰州啤酒界朋友之邀趁国庆七天长假从黄海之滨的烟台出发到兰州去考察西部啤酒市场。走进西部,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贫穷和荒凉,特别是西部的城市并不比东部沿海的城市逊色。就说兰州吧,她不仅是黄河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是一个美丽时尚繁华的省会城市,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金融中心和连接中、西亚及欧洲各国的开放型、多功能的内陆口岸城市。漫步在兰州市的大街小巷,走访业内人士和经销商,从亲切的交谈中,从城市的发展和热闹的市场消费氛围中,我们不难看到,兰州已经成为西部啤酒市场消费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