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建恩 《粘接》2002,23(3):4-6
简介了生产单组分湿固化PU密封胶的工艺流程,探讨了配方工艺调整与PU密封胶性能指标的关系,提出了工业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了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性能优良、使用方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储存时容易出现凝胶的问题。为了提高它的储存稳定性,可以在密封胶中添加脱水剂。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脱水剂可以显著改善密封胶的储存性能,但是使密封胶的表干时间延长,流淌性增加。分析了添加脱水剂后密封胶储存稳定性提高以及表干时间延长的原因,研究了脱水剂的最优添加量。研究还表明了添加脱水剂后,密封胶的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剪切强度等性能受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单组分湿固化密封胶由于使用方便,性能优良而被广泛应用.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说明,并就其表干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催化剂、脱水剂、增塑剂以及游离的异氰酸酯含量对密封胶的表干时间有很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比例在0.1%,脱水剂适量,增塑剂的添加量在13%~15%、游离的异氰酸酯含量为2.5%~3.5%时,所制得的密封胶的表干时间最佳.  相似文献   

4.
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预聚体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因性能优越应用十分广泛,其中聚氨酯密封胶预聚体的好坏直接决定聚氨酯密封胶的性能,是研制聚氨酯密封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介绍了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预聚体的合成工艺,确定了反应物的配比,并对反应用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聚醚混合物与异氰酸酯的配比为4∶1,NCO的百分含量为3%~3.5%,催化剂的用量为0.1%,温度为80±2 ℃的条件下,反应4h得到的预聚体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型聚氨酯湿固化单组分密封胶的合成.讨论了聚醚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填料、游离异氰酸酯含量以及为保证储存添加的脱水剂TI对密封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各物料的最佳添加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聚醚二醇与三醇的比例为10/1,填料含量为30%左右,游离异氰酸酯含量为3.5%,脱水剂的添加比例为0.6%时,所制得的密封胶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硅烷封端聚氨酯预聚物为基础聚合物,制备了单组分湿固化硅烷封端聚氨酯密封胶,考察了配方中填料及助剂对密封胶表干时间、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该密封胶储存稳定性的改善问题。结果表明: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达0.3份时,表干时间的缩短趋于平缓,配方组分中不加黏附促进剂KH-792时,密封胶的表干时间较长;炭黑用量达到40份时,该密封胶固化后的拉伸强度达6MPa以上;KH-792的加入将增大密封胶体系的交联密度,使其伸长率下降;吸水剂A-171及硅灰石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单组分湿固化硅烷封端聚氨酯密封胶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正>黎明化工研究院以异氰酸酯(MDI、IPDI)、多元醇为主料,辅以扩链剂、催化剂和封闭剂等助剂,研制出一种国内尚属空白的热固化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该胶粘剂综合性能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外观呈黑色,密度1.2kg/L,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锌/PE复合薄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春燕  曾舒 《塑料工业》2007,35(9):47-49
以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对纳米ZnO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母粒法将改性后的粉体与PE树脂混合、吹膜,并对其分散的稳定性及抗紫外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9.
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密封胶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密封胶是一种发展前景很好的密封胶 ,而催化剂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讨论了该类密封胶所用催化剂的种类及其催化效果以及催化剂对材料发泡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硅烷改性密封胶的固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催化剂、增塑剂、硅烷偶联剂对其固化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增塑剂及硅烷偶联剂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填料对聚硫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中空微球降低聚硫密封胶的密度,讨论了中空微球及补强对密封胶热老化前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中空微球后密封胶的密度下降,使用不同微球,密度和硬度差别不大,而仅75#微球有一定的补强作用,密封胶的耐热性急剧下降。补强填料提高了密封胶的密度,热老化前后的各项性能都比无填料体系高。使用A-380拉伸强度提高39%(老化后69%)、伸长率提高15%(老化后95%),同时其热老化前后性能变化率最低,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邵A硬度的变化率分别为3%、-84%、108%,优于无填料体系(-15%、-91%、118%);随着CaCO3含量的增加,密封胶的密度提高,热老化前后扯断伸长率均降低、邵A硬度均提高,而拉伸强度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规律,在含量为20份时最高,达到2.22MPa,比不加提高49%,老化前后的变化率为6%。研制的聚硫密封胶综合性能优异,热老化后质量损失小,仍呈现为弹性的橡胶状。  相似文献   

12.
狄超 《聚氨酯工业》2003,18(1):19-21
研究了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对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密封)胶性能的影响。聚醚二醇和聚醚三醇复配使用,可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单组分聚氨酯泡沫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筛选出粘度为28—32Pa·s的107胶为基胶,进行了填料、偶联剂和硫化促进剂等对密封胶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采取组分对性能影响分析的硅酮密封胶研制思路,并考虑实船使用的工艺要求,研制出的单组分和双组分专用硅酮密封胶,分别满足船舶防腐蚀的一般密封和灌注定型两方面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分子结构和热失重分析着手,介绍了4种建筑用弹性密封胶的性能优缺点;并按用胶领域对建筑用弹性密封胶的选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胜华  唐刚 《中国塑料》2019,33(2):47-5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苯基次膦酸锌(ZnP)并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苯基次膦酸锌(PLA/Zn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测试(LOI),UL 94垂直燃烧测试、微型量热(MCC)研究ZnP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阻燃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nP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成炭性,30 %(质量分数,下同)ZnP使得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LA上升8 ℃,750 ℃成炭率达到18.5 %;此外,ZnP可以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PLA/ZnP30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4.0 %,并通过UL 94 V-2级别,热释放速率峰值相对于PLA降低了24.9 %,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建筑密封材料的性能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有机硅建筑密封材料的性能及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对轻质CaCO3、重质CaCO3和滑石粉3种填料进行了表面处理,考察了它们对聚氨酯密封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表面处理轻质CaCO3作填料的聚氨酯密封剂与使用未处理轻质CaCO3作填料制备的聚氨酯密封剂相比,其邵氏硬度降低,伸长率提高。此外,使用表面处理轻质CaCO3作填料时在增加填料用量的同时,能确保密封剂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气相白炭黑为补强填料、配合醋酸型交联剂、催化剂制备出单组分脱酸型有机硅密封胶。重点考察了基础聚合物的挥发份、增塑剂用量及添加工艺、氯离子浓度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密封胶与基材浸水粘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中的挥发份和增塑剂比例的增加,密封胶与基材的浸水粘接性变差;当体系中的氯离子浓度超过100 ppm(1×10-4)时,密封胶与基材浸水后完全脱粘。  相似文献   

19.
合成出两种含氰基和仲胺基的新型硅烷偶联剂,分别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添加新型硅烷偶联剂对有机硅密封胶力学性能、粘接性能以及表面可修饰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有机硅密封胶的制备配方中,适量添加该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可显著加快其交联速率,并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以及对混凝土、玻璃、铝的粘接强度.同时可显著改善有机硅密封胶的表面可修饰性.力学性能的提高可用交联密度和分子间作用力来解释,而粘接性能和可涂覆性的改善则归因于极性氰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丁羟聚氨酯弹性体密封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简称丁羟)、N,N—双(2—羟丙基)苯胺(BHA)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密封胶。讨论了固化温度和扩链剂用量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密封胶耐水、耐油及耐丙酮性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TDI与HTPB摩尔比为1.0且随着扩链剂BHA用量的增加,密封胶(60℃×24h固化)拉伸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增加,但拉断伸长率下降;密封胶粘接试样在油、水及丙酮介质中分别浸泡后,随着浸泡天数的增加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所降低;在油和水中变化很小,在丙酮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