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绿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投资8亿元在江苏省宿迁市建设年产500kt硫酸项目,同时配套建设1.2万kW余热利用发电项目。项目将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制酸技术和余热发电工艺,以实现清洁、环保、安全生产。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亿元。  相似文献   

2.
日前,预计总投资1.3亿元的耀华玻璃熔窑余热发电项目在秦皇岛签约,项目由中国耀华玻璃集团与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150 M kW.h,每年可有效减少大量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正>1原接入方式存在的问题山东泉兴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二期项目2012年4月26日开工建设,11月26日并网发电。设备部在组织审查二期余热发电接入系统设计时,发现原设计不合理,不能最大化实现二期余热发电的效益。原设计方案是将一、二两期余热发电接入点  相似文献   

4.
金晶科技拟建设规模12MW余热发电项日,项目预计总投资6617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年,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供电量8040万度,预计年均匀销售收入4872万元,年均匀利润总额2844万元。  相似文献   

5.
海外     
《中国水泥》2010,(5):36-36
芜湖海螺2&#215;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在即 中国中冶所属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监理的芜湖海螺2&#215;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工程近日拉开建设序幕。该工程包括两条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及配套的36兆瓦余热发电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芜湖海螺公司熟料总产能将突破1500万吨,余热发电能力将增加到6亿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中日合作的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这个中国目前第一个纯低温无补燃水泥生产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竣工在中国建材工业史上和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根据对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概况的仔细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窑配套余热发电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开发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较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都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研制、生产余热发电设备的优秀企业。据悉,目前日本18家水泥企业其发电设备有13家  相似文献   

7.
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拥有5条日产4 500 t熟料水泥干法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五套7 500 k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2.7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万t,减少8.6万t二氧化碳的排放。水泥厂余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不循环利用,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保护风险。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循环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各个水泥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1]。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四五线余热发电排污废水治理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始建设,工期3个月,目前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8.
《煤化工》2007,35(4):11-11
据悉,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投资治理武钢焦化公司CO2项目得以落实。武钢首批4个CDM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将上报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登记注册。这4个项目是武钢焦化公司1、2、3号干熄焦发电工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高炉煤气发电锅炉工程,烧结厂低温余热发电工程,预计每年减排CO2 254.52万t。加上第二批CDM申报项目总投资额23亿元,建成后年发电总量逾25亿kW·h。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技术路线,以解决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普遍存在的余热锅炉排烟温度过高和蒸发量不足的问题。提出的两种余热深度利用方案,分别为窑头余热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至给水系统技术路线(方案一)和窑头窑尾余热锅炉能量优化配置技术路线(方案二)。方案一通过加热窑头余热锅炉给水温度,将窑头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从115 ℃降低至85 ℃,提高了系统余热利用效率。方案二通过优化能量在窑头和窑尾余热锅炉之间的分配,将窑尾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从219 ℃降低至201.3 ℃,提高了系统余热利用效率。方案一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年收益为101.24万元/年,静态投资为190万元,静态投资回报期为1.88年。方案二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年收益为210.88万元/年,静态投资为165万元,静态投资回报期为0.78年。这两种方案均在节能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深度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修启 《水泥工程》2017,30(1):42-43
<正>枣庄市沃丰水泥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建设循环节约型经济的号召,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水泥窑配套工程9 MW纯低温余热电站一座。于2009年5月正式并网运行,余热发电自并网运行以来,余热发电量保持6 100 kW/h左右,余热发电一天发电14.5万kW/d,达不到设计定额。  相似文献   

11.
数字新闻     
<正>18.44%2013年我国累计出口水泥1094.42万吨,占总产量的0.45%,同比增长18.44%。3.7亿股近日,上海联合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控股股东中国健康管理持有的3.7亿股股份已质押予一间金融机构,作为发行债券之抵押。1305.90万元江西水泥子公司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收到所在地政府为鼓励企业进行新型干法生产线和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奖励资金人民币1305.9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海外     
《中国水泥》2010,(8):8-8
中材节能承建全球最大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7月19日.由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泰国京都项目二台机组完成一次并网成功发电目标。这是中材节能在国际水泥余热发电领域中.首次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线配置余热发电系统即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兰挺进 《水泥工程》2018,31(6):58-60
本文概述了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励磁系统的几种运行模式,以适用于水泥厂余热发电的并网运行。以梅州市梅盛伟业水泥有限公司的余热发电的励磁系统为例,并通过现场的试验报告来验证励磁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11(6):26-26
1995年8月17日国家计委、原国家建材局与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签订了基本协议书,由中国安徽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实施。该项目1996年10月18日动工,1998年2月8日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该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运行至2005年年底,累计发电近4亿kW7h,创产值近2亿元。  相似文献   

15.
企业     
《中国水泥》2010,(3):32-34
海螺水泥拟斥资10亿搞并购 海螺水泥集团拟将其发行中期票据募集显示,50亿元资金的具体用途包括投资11.65亿元对现有的熟料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项目;4.35亿元用于水泥生产线配套码头项目建设;16亿元置换部分利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浙江嘉兴市桐星水泥有限公司位于浙北地区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西邻杭州,京杭大运河横贯厂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根据目前浙江省的供电情况,为缓解电力供应压力,充分利用二次能源,改善生产环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嘉兴市桐星水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公司的1000dd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的余热,建设一套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平均发电功率1200kW。  相似文献   

17.
赤诚 《中国橡胶》2010,(3):45-45
2009年12月23日。河南双信炭黑有限公司2×3Mw炭黑尾气余热发电节能项目在河南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该项目总投资485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851万元,国内银行贷款3000万元。工艺流程是把炭黑尾气送至尾气锅炉,采用特殊的燃烧器.尾气燃烧温度可达1100-1300℃,产生400℃、2.45MPa的过热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主要设备包括2台20吨/h尾气锅炉、2台N3—2.35汽轮机、  相似文献   

18.
余热发电窑大体上分为高温、低温、中低温余热发电三类。该文介绍了高温余热发电窑的特点、工艺流程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余热发电窑仍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柱  刘哲 《中国水泥》2009,(9):65-65
随着国内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窑窑头和窑尾排放的低温余热进行回收发电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水泥企业纷纷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利用余热发电系统产生电能用于生产.减少从电网购电.等同于电厂少发电.间接实现了温室气体CO2减排.既符合国家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如果余热发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财务、技术、融资等障碍因素,又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向联合国EB组织申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资金支持。对于水泥行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8万t/a高浓度磷复肥改造工程日前在枝江市董市镇石宝山村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拉动内需的国家重大技改项目之一。项目计划总投资4.9729亿元,设计规模为年产68万t高浓度磷复肥。工程将以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为目标,采用余热发电、磷酸浓缩、DCS控制、污水零排放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建设年产40万t硫酸装置和12Mw余热发电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