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兰素衍生物对辐射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对人成纤维母细胞(HFS)的毒性检测,然后再通过MTT方法检测各衍生物对2Gy照射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VND3207对4Gy照射的正常T淋巴母细胞系AHH-1细胞的影响;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检测香兰素和VND3207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种衍生物单独作用HFS细胞72h,VND3206和VND3207在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正常细胞未见明显毒性;单独作用HeLa细胞72h后,VND3206在30μmol/L时对HeLa细胞有增殖作用(P〈0.05),而VND3207、VND3209对其没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相反VND3208对HeLa细胞具有增敏作用;VND3207对照射后AHH-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SR进一步检测表明VND3207能够清除自由基,且清除能力大于香兰素(P〈0.05或P〈0.01)。本实验初步筛选出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BMSC凋亡、Western—blot分析BMSC内caspase,3蛋白表达研究维生素D对γ射线引起的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小鼠在6Gy的γ射线照射前48h每天皮下注射0.06251ag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结果发现,照射引起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显著减少。维生素D处理使照射后小鼠的CFU-F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照射使BMSC凋亡率及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而维生素D处理可以显著改善这种效果。这些资料说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照射引起的BMS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γ射线对SMMC—7721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明  高清祥 《核技术》1998,21(4):247-250
以活细胞百分比,分裂指数和微核率为生物学终点研究了γ射线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活细胞百分比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0.68,6.8,136Gy辐照的细胞其活细胞百分比与修复时间呈负相关性;微核率与剂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6.8,68Gy辐照的细胞的微核率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性;分裂指数与剂量,培养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微核测定是七十年代初由Matter和Schmid建立的一种新的细胞遗传学测定体系,被人们誉为染色体损伤的快速测定方法。尽管它的灵敏度低于染色体畸变分析,但该方法简单、可靠、迅速、易于掌握,因此,目前在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及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Smac基因对γ射线照射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宝锋  田梅  阮建磊  苏旭 《辐射防护》2007,27(5):272-276
将Smac基因全长cDNA转染HeLa细胞,以探讨Smac基因过表达对γ射线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转染24小时后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Smac基因全长cDNA的HeLa/Smac细胞其Smac基因表达量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HeLa/pcDNA3.1细胞Smac基因表达量相比上调,而相反Smac基因的底物Survivin基因表达量下调.γ射线照射后HeLa/Smac细胞与HeLa/pcDNA3.1细胞相比凋亡率显著升高,Caspase-3活性上调,但HeLa/Smac细胞与HeLa/pcDNA3.1细胞相比DNA损伤及修复无显著变化,对细胞周期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β和γ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迎会  吴士良  王秀珍  徐岚  彭淼 《辐射防护》2005,25(6):357-361,391
采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β射线和60Co源γ射线分别照射动物局部组织,以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了局部组织生化代谢指标的改变及组织形态变化,论证两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用其对放射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γ或β射线都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并在生化代谢指标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2)初步建立的两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缺氧和γ射线连续照射对小鼠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氧以及γ射线连续照射,或者两种因素复合作用,均能使小鼠肝、脾和心组织中LPO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SOD活力出现不同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γ射线照射同时吸入苯、甲苯和CO产生的复合效应,并分析了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拮抗、相加或协同)。90只家兔分成9组,按L8(27)正交表设计进行四因素二水平的8组实验,另一组为对照组。各因素的两种暴露水平分别是:γ射线为0.0075Gy/d和0.0375Gy/d苯为40±15mg/m3和182±33mg/m3;甲苯为90±30mg/m3和407±68mg/m3;CO为93±4mg/m3和278±8mg/m3。暴露实验在密闭舱内进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对实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进行了处理。结果:(1)相互作用因子,即四个因素的联合作用效应与四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总和的比值(ω),对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点加环、无着丝粒、畸变细胞、总畸变、微核及SCEs/C分别为2.16、1.58、2.07、2.67、1.31和1.18对畸形精子率则高达5.97。这些数值显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协同作用(ω>1).但苯和γ射线结合对淋巴细胞无着丝粒为桔抗作用。(2)γ射线、苯、甲苯和CO四个因素都引起睾丸重量指数降低;γ射线、甲苯和CO能引起精子数减少和畸形精子率增高;γ射线与甲苯对降低睾丸重量指数和增高畸形精子率有显著的协同性交互作用。(3)CO能导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显著减少,甲苯能使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碱磷酶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凋亡动力学变化,及其与Bax、Bcl-2和Bcl-XL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照射后24h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指数迅速升高,在6—12Gy范围内与照射剂量呈正比,≥15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凋亡达高峰,尔后开始降低;然而直至照射后6个月和12个月,凋亡指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即出现升高,当剂量为12Gy时达到峰值,15Gy和20Gy照射后未观察到这种剂量效应关系。而Bcl-2和Bcl-XL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4h明显下降。bax和bcl-2mRNA的表达显示出相似趋势。以上结果显示,≤12Gy照射后细胞凋亡是淋巴细胞的重要死亡方式。照射后Bax的上调及Bcl-XL的下调在致死剂量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0.1、0.2、0.5、1.0、2.0、4.0 Gy)60Co γ射线照后不同时间点(6、12、24 h)的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照后不同时间点,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骨形成蛋白7(BMP7)、骨形成蛋白受体1A(BMPR1A)、骨形成蛋白受体1B(BMPR1B)、骨形成蛋白受体2(BMPR2)的溶解曲线均为单峰,均为特异性扩增产物。在不同照射剂量点BMP2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BMP7在0.1、0.2、0.5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负相关,在照后12和24 h的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BMPR1A在0.1、0.2、1.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BMPR1B在0.2、0.5、1.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在4.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负相关;BMPR2在照后12 h的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Ginkgo albumin extract,GAE)是本实验室首次从白果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具有较好 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活性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物,本工作探讨了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8.5 Gy及3.2Gy的γ,射线辐 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8.5Gy的γ射线辐射小鼠后,其30d存活率呈显著性下降,辐射对 照组的存活率为0,GAE高剂量给药组为20%;外周血象在辐射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辐射对照组相比, GAE给药组的血象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恢复较快,具有显著性的差异;GAE能显著增加中剂量的γ射线辐射 损伤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和DNA含量,显著性促进辐射小鼠体 内受损免疫机能的恢复。结果表明,GAE能通过增强辐射损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造血功能及体内免疫功能 来起到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研究发现,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2.5-5.5Gy中子及5.5-12Gy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以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4.
观察天然草本当归、白芍、肉苁蓉、槐米、黄芪等提取物的混合物(简称草本组方)对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防护及修复作用。将56只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辐射空白组(Blank)、对照组(Hemo-1#,韩国Hemo Him产品)和两组不同配方给药组(Exp-2#、Exp-3#),每组雌雄性小鼠各7只。给药3 d后,小鼠全身60Co γ射线一次性照射4 Gy,照射后继续连续灌胃21 d,比较小鼠体重及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给药喂养的小鼠(Hemo-1#、Exp-2#、Exp-3#),照射后第1天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较空白组小鼠下降幅度降低;照射后第7天,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均缓慢恢复。这表明草本组方能促进照射后小鼠造血功能的修复,推测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各提取物增强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郝述霞  吕慧敏 《辐射防护》2007,27(6):357-361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Y射线照射人红细胞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el-2和Bax、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探讨^60CoY射线照射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和7Gy剂量组在照后48和72h,10、15和20Gy剂量组在照后72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Cy照射后24h,照射组的Q/M期阻滞明显(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照射组Bel-2/Bax比例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降低。以上结果说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有随之上升的趋势;y射线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是显著的G2/M期阻滞和S期细胞减少;y射线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0.1、0.2、0.5、1.0、2.0、4.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6、12、24 h)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基因进行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不同剂量及照后不同时间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不同剂量照后6 h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高表达趋势,在照后12 h点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而在照后24 h点除个别剂量点表现为高表达趋势(0.1 Gy和0.2Gy点),其余剂量点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3(IGF2BP3)除个别剂量点和时间点PCR扩增结果表现为低表达趋势(0.2 Gy照后6、12、24 h及0.5 Gy照后6 h),其余各剂量点和时间点均表现为高表达趋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不同剂量照后6 h点PCR扩增结果均表现为低表达趋势,而在照后12、24 h点则表现为高表达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γ射线进行11.5Gy的腹部一次照射,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照后1、3、5d取全小肠,制备肠粘液,测定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lobulinA,sIgA)含量;取空肠段,观察肠绒毛形态变化;取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细菌移位率。探讨小肠RNA对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照后小鼠肠粘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p〈0.01),减轻肠绒毛的萎缩及塌陷,改善肠粘膜形态结构,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小肠RNA对γ线照射后的小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内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γ线慢性照射对急性照射诱发兔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给家兔以0.26mGy/min(0.05Gy/d)的γ线连续照射20天(累积剂量1.0Gy后,立即以0.25Gy/min的γ线急性照射2.0Gy,其所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单纯急性照射组比较明显减低,而淋巴细胞转化率却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与γ射线联合应用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1,25(OH)2D3能否增强γ射线对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将实验分为1,25(OH)2D3组,60Coγ射线组以及两者联合作用组和对照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并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分为5个剂量组(0.25、0.50、1.0、2.0和3.0Gy)和1个对照组,在受照剂量0.25—3.0Gy 范围内,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下例直线回归方程:(?)=1.37 4.11D;(?)=1.17 4.6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