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锆合金无缝管材的生产中,因去氧化皮酸洗操作困难、易出现过酸洗的现象,对此进行了对比试验。即:同一时间下酸液配比不相同和配比相同但酸洗时间不一样对锆合金管材的酸洗效果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35℃下,氢氟酸、硝酸和水的质量比为3:40:57,酸洗时间为120s时,不仅能够获得干净光洁的酸洗表面,而且能较好的避免过洗。  相似文献   

2.
Ritup.  R 周艳文 《国外钢铁》1996,21(11):58-62
新开发的具有高速,浅酸洗槽和控制湍流状态的酸洗工艺,能缩短酸洗时间,获得均匀酸洗表面并过酸洗。增加的流化床酸再生系统提供的无废液排放操作使得酸洗每吨材料的盐酸消耗低于0.2kg。  相似文献   

3.
工业酸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欠酸洗和过酸洗现象,过酸洗会加大酸耗和铁损,影响经济效益;而欠酸洗降低润湿性,影响表面质量,所以速度对于酸洗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章就钢中元素(C、Mn、P、S和Si)对腐蚀速度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用失重法测出不同钢种腐蚀速度,并做出元素对腐蚀速度的影响趋势图,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近开发的酸洗工艺,具有高速、浅槽和湍流式流体控制的特点,可缩短酸洗时间,使酸洗后的带钢表面均匀和和过酸洗。所附属流化酸再生系统所用的盐酸耗量少于0.2kg/t带钢,因无污染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5.
钢材酸洗添加缓蚀剂能够起到防止过酸洗和氢脆,减少酸洗铁损,降低酸耗,抑制酸雾等。ZP-1型缓蚀剂在硫酸酸洗中的效率最高为98.8%;在盐酸酸洗中的酸洗效率为98.9%。采取ZP-1型缓蚀剂后,所酸洗的钢材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6.
1概述 冷轧板带酸洗由酸洗段、漂洗段和烘干段组成,采用浅槽紊流酸洗技术。酸洗段分为3个酸槽,每个酸槽长30m。由于酸洗槽浅用酸量少(正常工作液位约150mm),大大缩短酸液灌注或排空的时间,可有效防止过酸洗。酸溶液在高速运行的带钢带动下,在酸洗槽内形成紊流通道加速向带钢氧化铁皮内部渗透,  相似文献   

7.
轧制后铜盘条需经过酸洗,酸洗液含铜10克/升,硫酸100克/升。此种酸洗液送至酸洗车间,用电解法回收铜。对这种酸洗电解液的回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设备操作尽可能自动化,且投资要  相似文献   

8.
紊流酸洗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洗数学模型可提高酸洗效率,既能防止带钢欠酸洗,叉能把过酸洗控制到最低程度。主要有两个控制点。即酸罐中的酸液温度和决定于喷嘴压力或流量的酸液紊流值,酸洗温度是晟佳带钢速度的一个函数θ(Vopt),紊流又是酸洗温度的一个函数p(θ)。最佳的控制策略是仅用温度控制酸洗过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生产试验,研究了其对推拉式酸洗工艺产品表面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酸液中添加缓蚀剂后,试样表面颜色明亮,粗糙度较好,铁损量较小;酸洗时间越长,缓蚀剂的抑制作用越弱,带钢的铁损量越大。缓蚀剂可抑制过酸洗的发生,使铁损率下降0. 22%,直接提高产品成材率的同时,降低酸液消耗24%,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钢板涂装前的表面处理主要采用酸洗和干式抛丸,酸洗污染环境,酸洗板有过酸洗、欠酸洗等缺陷;干式抛丸粉尘大、除鳞效果差、效率低。介绍了一种湿式抛丸除鳞新工艺,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处理后的钢板表面粗糙度对涂装质量有较大影响,作者研究了湿式抛丸工艺中钢砂粒度、钢板强度、处理时间、抛射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除鳞后的钢板采用平整处理对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可用于指导湿式抛丸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铝酸钠溶液分解制备Al(OH)3为基础,通过加入异丙醇溶析的方式,解决了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分解速率缓慢、分解率低的问题,再结合超声波有机酸洗纯化的方式,去除了生成Al(OH)3中的晶间碱。考察了不同条件对溶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分解温度为30 ℃、分解时间12 h、异丙醇与铝酸钠溶液体积比为1∶1时,分解率可达72.98%。在超声波有机酸纯化阶段: 当柠檬酸与Al(OH)3粉末质量比为1∶2、乙酸浓度为9 mol/L时,可有效去除Al(OH)3中的晶间碱。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发现利用异丙醇溶析铝酸钠溶液结合超声波有机酸洗去除晶间碱的方式,可以制备出分解率达75.98%、D50=2.539 μm、纯度为99.9034%的高纯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酸碱滴定方法测定酸洗废液中的盐酸浓度,无掩蔽剂存在时,废液中铁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沉淀,干扰滴定反应;加入掩蔽剂后,如果指示剂不合适依然会判断不出滴定终点,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进而会影响到后续酸洗废液的处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环境伤害。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酸洗废液的盐酸浓度测定方法尤为重要。实验以乙基紫为指示剂,使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采用滴定法对盐酸溶液、酸洗废液模拟溶液(wHCI=15%、wFeCI2=8%、wFeCI3=1%)以及加入掩蔽剂后的酸洗废液模拟溶液中的盐酸浓度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比较酸碱滴定曲线和滴定误差,探讨了Fe2+和Fe3+对该酸碱中和滴定的影响,探讨了乙基紫替代甲基橙作为指示剂采用滴定法测定酸洗废液模拟溶液中盐酸浓度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掩蔽剂NH4SCN和NaF后测定盐酸浓度,指示剂变色不再受铁离子影响,滴定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变化明显容易观察,此时溶液pH值在3.9左右,滴定误差为0.2%,小于酸碱滴定法中普遍使用的甲基橙指示剂的滴定误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焊接用双相不锈钢ER2209线材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冶炼、轧制、固溶及酸洗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热加工温度为1000~1050℃,可有效避免σ相析出导致的轧制开裂;热处理温度为1050~1100℃,材料的强度较低,塑性较高,冷拉拔性能优异;采用(H2SO4+HF)溶液预处理及(HNO3+HF)混酸洗的工艺进行酸洗,线材表面质量优异,无酸洗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4.
The oxide scale structure of 443NT hot-rolled strips was analyzed.The pickling of 443NT stainless steel was simulated via the 6σexperimental desig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rabolic 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he pickling scores and some of the pickling influencing factors,such as the nitric acid density,the hydrofluoric acid density and the pickling temperature.Effective pickling of 443NT can be achieved by controlling the pickling processing parameters with the HNO3 density ranging from 80 g/L to 180 g/L,the HF density from 20 g/L to 40 g/L and the pickling temperature from 45℃to 6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热轧结构钢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及其对酸洗质量的影响,设计了"高温、低冷速"和"低温、高冷速"两种热轧工艺,并进行了热轧结构钢的生产制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带钢宽度方向上氧化铁皮的厚度分布、结构特点和带钢酸洗后的表面形貌;基于不同热轧工艺下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差异,对带钢的酸洗效果以及酸洗色差缺陷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隋亚飞  邓之勋  赵如  齐江华 《钢铁》2021,56(4):44-51
 为了提高CSP产线热轧酸洗板的洁净度与综合性能,研究了CSP工艺下QSTE500TM(汽车结构用热轧酸洗板)冶炼过程和热轧卷中的夹杂物。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变化路线是Al2O3-SiO2-MnO→Al2O3→MgO-Al2O3-CaO-CaS→Al2O3-CaO-CaS。LF钙处理前到中间包阶段,钢液中夹杂物总量基本不变,约为200 μm2/mm2。热轧卷中夹杂物总量约是钢液中的2倍,组成主要是较大尺寸的MgO-Al2O3-CaO-CaS、小尺寸的TiN析出物以及中等尺寸的Al2O3-CaO-TiN复合夹杂。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热轧卷中夹杂物总量增加、小尺寸夹杂物分布均匀,10 μm以上的夹杂物在卷宽1/4处分布最多。由于选分结晶的作用,复合夹杂中TiN的质量分数在10%~100%之间变化,随着TiN含量的升高,夹杂物尺寸逐渐变小。CSP工艺下热轧卷中第二相析出物更均匀,有利于产品最终的力学性能。综合考虑过程控制能力和产品性能需求,建议CSP热轧酸洗板严格控制连铸保护浇铸,氮质量分数小于0.006 0%。  相似文献   

17.
酸洗是钛带冷轧前的重要工序之一,首先从酸的浓度及配比、酸洗时间、酸洗温度等方面对热轧退火后钛带卷的酸洗条件进行了实验室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的降低,钛带的酸洗失重率逐渐降低,而酸洗所需时间逐渐增加。综合考虑酸洗的效果、速度及成本认为最佳酸洗工艺条件是:酸洗温度为40℃,酸洗液中氢氟酸体积分数为3%、硝酸体积分数为27%,酸洗时间为240s时,酸洗效果最佳,此时,钛带试样失重率为1.12%。此外,研究发现,酸洗温度为25℃和55℃皆不利于钛带酸洗。之后,工业化试验表明,按照最佳的酸洗工艺条件对工业纯钛带进行酸洗,酸洗效果较好,表面氧化皮可被彻底洗尽。  相似文献   

18.
陈敏  朱子平 《冶金分析》2020,40(3):79-83
采用Ruthner法盐酸再生工艺对酸洗液进行再生处理时,需要及时测定其游离盐酸浓度。当采用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酸洗液中游离H+浓度得到游离盐酸浓度的方法时,酸洗液中Fe2+和Fe3+的存在会干扰测定。实验利用Ca-CaY(0.1mol/L EDTA-0.150mol/L CaCl2溶液)作为掩蔽剂消除了酸洗液中大量Fe2+和少量Fe3+的干扰,实现了电位滴定法对Ruthner法盐酸再生工艺流程酸洗液中游离盐酸浓度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Ca-CaY掩蔽剂的加入不仅对游离酸的测定无影响,且可使pH值的突跃范围变窄;在采用电位滴定法时,设定终点判断阈值为10、终点判断范围pH=7~10、终点识别为最大,可避免pH=6附近的突跃对终点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滴定终点。优化后确定Ca-CaY掩蔽剂用量为10mL。从Ruthner法盐酸再生工艺不同流程中各取1个酸洗液样品,按实验方法测定游离盐酸浓度,并采用间接法进行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采用t检验验证,t为0.51~1.18,小于t(0.05,9)=2.26,说明实验方法和间接法测定结果无系统差。实验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在1.5%~2.6%之间。选取Ruthner法盐酸再生工艺流程中的不同酸洗液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加入一定量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6%~103%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钒钨钛催化剂可有效减排烧结烟气中NO和二噁英,而烟气中含有的钾盐会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在实验室采用湿式浸渍法对新鲜钒钨钛催化剂进行强制失活,研究了三种钾盐(K2SO4、K2O和KCl)负载于催化剂表面对其脱硝和脱二噁英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水洗和酸洗手段考察了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盐会造成催化剂的脱硝和脱二噁英活性降低,催化剂对两种污染物的活性降低顺序遵循相同的规律,即KCl> K2O> K2SO4。催化剂的失活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失活和化学失活。物理失活主要是指钾盐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并堵塞其孔道;化学失活主要是指钾盐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产生相互作用,钝化表面活性位点,降低表面酸性,减弱氧化和还原性能,进而降低催化剂的脱硝和脱二噁英活性。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水洗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酸洗会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物质流失,但水洗和酸洗均无法有效恢复催化剂的脱二噁英活性。最后,提出了不同形态钾盐对钒钨钛催化剂的中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