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建筑风格发展的过程,简要论述新中式建筑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分析新中式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用西方建筑发展的过程来阐述传统中式建筑与新中式的关系,解析传统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做一简要分析.最后通过实践项目尝试对新中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济南中建瀛园中式住宅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形式、细部和色彩等方面对中式住宅设计的启示,探索了中式住宅的设计方法,阐述了中式住宅的设计应当注重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现代建筑形式的传统表达.指出中式住宅不单是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传统人居的回应,中式住宅应该继承和发掘传统居住文化精华,取其形,用其意,同时在设计理念上与时俱进,与现代住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新中式住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目前建筑的现状分析,对建筑文化遗失的反思,论述本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重庆在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应如何发扬巴渝风格建筑,在思想与设计上重视巴渝风格特色,以及应该如何去延续和发扬巴渝风格建筑。我们开始巴渝风格建筑的回归时,我们应该为把重庆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具有巴渝风格与国际化相交融的现代都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遐 《商品与质量》2012,(33):88-89
周末在家翻看杂志《中式生活》,一见钟情。因为让中式生活的理念和文化、风韵和风俗传承发扬、弥漫氤氲、滋养国人,让举世无双、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帮助当今的国人过上内心和外在一律和平、幸福、祥瑞、快乐的生活,这是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17至18世纪,在欧洲及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情调和仿效中国艺术的热潮,谓之"中国风"。文中考察了俄罗斯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中出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历史背景;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圣彼得堡及其郊区部分建筑艺术的中国风格;比较了俄罗斯建筑中的中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并分析研究了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丰富了中俄建筑艺术、文化、美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俄中俄两国文化合作方面的友好联系。  相似文献   

6.
无瑕 《商品与质量》2012,(42):58-59
《中式生活》是一种文化情怀,萦绕在内心深处,给生活以快乐和滋养,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喜欢她。林蘭子(当代著名书画家、北京语言大掌教授)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人在今天却面临着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洋节"横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悲哀。我们应该花更大的心思去审视传统文化的根、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文旅特色小镇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核心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对地域文脉的发扬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千镇一面、照搬抄袭等问题。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运用皮尔斯符号三分法对地域性传统徽派建筑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徽派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将徽派建筑符号转化并实践于文旅特色小镇的营造设计中,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传统庭园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它将人、自然和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由现代中式住宅在当代住宅文化领域内引起的中国风潮,通过对现代中式住宅实例的解读和比较,提出"形式萃取"设计模式,并着重在建筑外部空间和形态方面对其进行形式萃取方法分析,探析现代中式住宅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展,旨在对未来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的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漫谈中国当代建筑装饰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装饰复古现象的状况,强调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国古代灿烂的建筑装饰文化,应深刻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吸收其精华部分,灵活而有机地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装饰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1.
吉祥观念是少数民族民间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民间建筑的选址、施工过程、装饰图案等方面,对少数民族民间建筑的吉祥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创造现代民间建筑的设计思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既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通过对比研究中国著名清真寺建筑,总结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建筑特色,可以为清真寺建筑的修复、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日,河北省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促进会中式家具文化研究分会在正定宣布成立。在4月26日的正定红木文化产业研讨会上,正定县人民政府县长杨立中和河北高远集团总裁高波共同为其成立揭牌,这也将正定红木文化研讨会推向了一个高潮。据该会会长丰新起介绍,该会的成立填补了河北省中式家具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将对正定乃至整个河北省的中式家具文化研  相似文献   

14.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集中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在饮食文化的交流传递过程中,莱名则是其重要的外在反映。中式菜名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充满着浪漫的民俗情趣与地方风情,其命名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写意笔调,这不仅让莱肴充满魅力而令人遐想,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平台。因此,在对中式菜名进行翻译时,不仅要注意区分交际的对象和场合,而且要顾及到不同文化习俗与信息接受习惯之间的差异:不仅要考虑到如何表达中式菜名深邃的文化内涵,而且要充分关照交际对象的饮食文化价值观。这些都对翻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和韩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的分析比较为基础,阐述了两国居住建筑的差异是由社会、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着重截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徽派建筑与韩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及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透过这两个地域的分析比较来理解现在的居住建筑文化,了解居住建筑的形态发展,以及双方居住建筑结构、空间、形态等多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其了解与理解后,总结出中国与韩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的特质.最终通过对各自特质的总结分析,获得两者最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现代建筑形式在我国的地域化发展历程,探讨了现代建筑地域化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按照传统的形式主义创作手法来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是行不通的,对待现代建筑地域化应有新理念,指出隐性继承、以人为本、挖掘场所特征、保护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是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筑形态的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筑形态的有机性可以帮助建筑师更深入的理解自然、建筑及人的关系.建筑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的有机性如形态、结构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笔者分析了建筑形态注重有机性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及作品,提出了建筑形态有机性表现的3个方面,即建筑装饰上的有机性、对有机本质的抽象表现和对有机形态的模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建筑中的有机因素.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我国当代建筑的基本途径,而建筑的有机性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园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在东西方文化荟萃的香港,其主流建筑虽多以西式为主,造园方面亦多采用西式设计,但实际上其中也不乏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中式园林建筑,并形成香港独有的特色。笔者近年对香港境内近百处公园、花园进行实地考察,得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