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铝基铜(CuO/γ-Al2O3)干法烟气脱硫以其脱硫效率高、脱硫剂可再生重复使用、硫可回收利用、脱硫的同时还可以脱硝、成本较低等,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新型铝基铜干法脱硫反应器,对该反应器内脱硫和还原进行了性能仿真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模拟了不同反应器尺寸及不同工况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分析出随着反应器管径的减小,脱硫效果有明显的改善,然而过小的管径容易堵塞;随着管长的增加脱硫率也随着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选用合适的管长与管径.提出一种新型脱硫流程系统.  相似文献   

3.
范超英 《工业加热》2009,38(2):50-52
针对铜钢复合导电横臂的特点,简述了铜钢复合导电横臂电气性能及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对选材及参数的选取给出了参考。并就导电横臂维护和保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煅烧及研磨的方法制备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制备条件对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活性的影响,得到优化后的制备条件:镍/铝摩尔比为2、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质量比为1。以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催化蓖麻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蓖麻油转化率为98.9%。采用TG-DTA,FTIR,BET,XRD技术对镍铝水滑石、镍铝复合氧化物及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铝水滑石在30~220℃,220~380℃及500~520℃3个温区有3个失重台阶;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BET表面积为34.42 m2/g,BJH累积孔容为0.128 cm3/g,BJH平均孔半径为5.46 nm;氟化钾/镍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由Ni O晶体和K3Al F6晶体构成。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加铝量的2205双相不锈钢硅铝复合脱氧及钙处理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钢中铝含量对总氧含量和脱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铝范围内,加入的铝粒越多,钢中酸溶铝Al S含量越高,最终的氧含量越低。未加铝粒的实验组中,脱氧阶段夹杂物类型为SiO_2-Al_2O_3-MnO和SiO_2-Al_2O_3-MnO-MgO。加入铝粒的实验组中,钢中w(Al_S)0.005 4%,脱氧阶段夹杂物为SiO_2-Al_2O_3-MnO和MgO-Al_2O_3,加入铝含量越多,SiO_2-Al_2O_3-MnO夹杂物成分中Al_2O_3的含量越多;w(Al_S)≥0.005 4%,脱氧阶段夹杂物只有MgO-Al_2O_3。当w(Al S)≤0.005 4%,钙处理后的夹杂物为CaO-SiO_2-Al_2O_3-MgO,加入铝量越多,夹杂物成分中Al_2O_3的含量越多;w(Al_S)=0.016%时,钙处理后的夹杂物为CaO-Al_2O_3-MgO。  相似文献   

6.
讨论高性能轴瓦材料—铝锡 2 0铜 -钢双金属卷带的制造工艺及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现代炼钢电弧炉铜-钢复合导电横臂及其阻抗的工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钢电弧炉短网采用铜-钢复合导电横臂,增加了炉子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阻抗低,以及重量轻、反应灵敏等特点。根据电流在铜-钢复合导电横臂的分布情况,对其导电截面进行近似简化,得出电抗近似解析计算公式,给出导电横臂阻抗的工程计算方法,为炼钢电弧炉短网优化及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动力工程学报》2015,(7):599-604
建立未截短的原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1/2截短CPC以及消除二次反射设计CPC的数学模型,根据光线追踪法和蒙特卡罗法,在几何聚光比为2~10内,计算CPC高度与出射光孔宽度的比值,并依据该比值分析CPC的经济性,计算CPC最佳均匀面上的非均匀度和最大辐照度,进而分析CPC聚光均匀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几何聚光比下,消除二次反射设计CPC的经济性和聚光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传统盐梯度太阳池以显热储热,储热密度较低。提出了在储热层添加石蜡/泡沫铝复合多孔介质相变层的方法,构建了宽度为300mm,长度为400mm,深度为500mm的小型实验太阳池,分别进行了传统盐梯度太阳池和添加石蜡/泡沫铝复合多孔介质相变材料(PCM)的太阳池热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未添加石蜡/泡沫铝复合PCM的下对流层(LCZ)的储存(火用)和(火用)效率的最大值分别13.814 MJ/m3与9.38%;添加4块石蜡/泡沫铝复合PCM的LCZ的储存(火用)和(火用)效率的最大值分别为15.659 MJ/m3与12.05%,同前者对比分别提高了1.845 MJ/m3与2.67%,从而证明石蜡/泡沫铝复合PCM能够有效提高LCZ的储存(火用)与(火用)效率。此外,后者在太阳池LCZ的温度上升期可使其温度提高3℃左右,因此,添加石蜡/泡沫铝复合PCM能够提升太阳池LCZ的蓄热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在宽输入电压下串-并型双有源桥(ISOP-DAB)变换器模块化均压控制,在无互联均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调压的串-并型双有源桥变换器模块化均压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通过周期性通信二次调节无互联均压控制中每个模块的均压指令值,在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拓展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宽输入电压下ISOP-DAB的输...  相似文献   

11.
车用散热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汽车业内乘用车钎焊式散热器产品芯子结构研究,对散热器芯子设计基本管型,散热带匹配进行分析,提出散热器芯子结构系列化解决方案,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带有百叶窗的管带式散热器进行单元传热及流阻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散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混合罚函数法,对实例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3.
黄晖  马翠英 《内燃机》2005,(5):36-38,51
介绍汽车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及对材料的要求,重点分析汽车散热器材料的应用及其制造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赵瑞坡 《内燃机》2014,(4):43-46
为了达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采用了薄壁式散热器扁管。但扁管减薄后,散热器疲劳强度也随之减弱,无法通过整车耐久试验。针对散热器的失效模式,对散热器扁管进行了局部加强,并通过CAE分析及台架试验,对加强前后的散热器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韦伯分析得出,加强后的散热器可以满足整车耐久性试验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计算温差下,测定有涂层、无涂层以及几种不同颜色的管式卫浴散热器的总散热量,并结合散热量的理论计算,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的分析和比较,得出涂层及颜色对散热量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孔介质燃烧的端部辐射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端部辐射器,研究不同预混气体流速(功率)下当量比对燃烧器燃烧稳定性、多孔介质内部温度、辐射器表面温度及其均匀性、污染物排放、辐射效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辐射表面的温度均匀性较好.最大相对温差小于3%:多孔介质燃烧器可实现最低当量比0.33的稳定可持续燃烧;小功率燃烧时.多孔介质内部温度及端部辐射表面温度都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加,且流量越大增加程度越大,可据此提出实现更高辐射表面温度的方案.实验工况范围内.最大辐射效率达23%;NO<,x>排放体积分数低于25×10<'6>,在当量比大于0.45时,CO排放体积分数均低于10×10<'6>.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非规则截面的航空散热板轴向槽道热管,分别建立了基于SINDA软件HEATPIPE算法的一维模型和基于QFLOW算法的二维模型,比较了两种传热模型和算法下热管的暂态和稳态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热管平均工作温度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由于一维模型没有考虑热管壳体的周向传热以及热管的结构对边界条件施加的影响,最大传热能力的计算结果小于二维模型。一维模型适于对航空热管进行系统级的初步热设计,二维模型适于对非规则截面热管的定量传热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片式散热器的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散热器内部各点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分布状况,分析了散热器回流口高度变化对散热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Icepak软件分别对有热管和无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对数值模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热管散热器的效果明显强于无热管散热器,同时显示了Icepak在电子设备散热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work discusses the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in a tractor radiator with nanosized particles of CuO with water as base fluid. The nano materials and its suspension in fluids as particles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intensive study worldwide recently since pioneering researchers recently discovered the anomalous thermal behavior of these fluids. The engine cooling in heavy vehicl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intended application. Here, the tractor engine radiator cooling is enhanced by the nanofluid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for its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agricultural work.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ractor engine cooling through the radiator a greater area can be ploughed and cultivated within a short time span. Heat transfer in automobiles is achieved through radiators. In this research work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the improve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radiator using CuO/water nanofluid for 0.025 and 0.05% volume fraction is done with an inlet temp of 50 °C to 60 °C under the turbulent flow regime (8000 ≤ Re ≤ 25000).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nanofluid inlet temperature of 50 °C to 60°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heat transfer using the CuO nanofluid is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values. The results in this work suggest that the best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can be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base fluid by using a system with CuO/ water nanofluid‐cooled radi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