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有效透过率与吸收率乘积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天红  张铸 《太阳能学报》1996,17(4):303-307
在分析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部传热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有效透过率与吸收率的乘积进行了讨论,导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3.
以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集热性能试验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CFD技术对不同排管管径全流道吸热板内传热介质的流动与传热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全流道集热器集热性能好、保温性能优,最高瞬时集热效率可达86.1%,热损失系数仅为4.179 W/(m~2·℃);与有关国家标准比较,最高瞬时集热效率高14.1%,热损失系数低1.82 W/(m~2·℃)。模拟结果表明:全流道板芯在增大流体传热接触面积的同时产生了横向导流作用,使各排管间流体流量分布更为均衡;全流道板芯热阻小,壁面上热流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板芯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4.
5.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吸热板、透明盖板、隔热层和外壳等几部分组成。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热水器即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相似文献   

6.
范满  由世俊  张欢  姜焱 《太阳能学报》2022,43(1):478-483
提出一种V型多通道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对其建立稳态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求解,并进行实验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已验证的传热模型,模拟分析V型多通道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和物性参数对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透明盖板和吸热体发射率变大时,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会呈下降趋势;当V型槽顶角、吸热体长度及空气夹层厚...  相似文献   

7.
任可 《太阳能》1989,(4):30-31
自本刊报道了去年国家首次进行平板型太阳集热器产品质量抽查的消息之后,在初具规模的我国太阳能行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生产企业开始认识到,太阳能产品现在已经纳入国家监督抽查的范围,从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不能把质量低下的产品随意推销给用户,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自觉性。由于一次抽查企业的复盖面有限,同时为了使监督抽查的制度逐步正常化,1989年第二季度,国家技  相似文献   

8.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平板集热器(倾角)变化对集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保证其结构参数不变,通过对5组不同倾角(0°、30°、45°、60°、75°)的数值模型进行非稳态模拟,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平板集热器不同倾角对集热器传热性能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存在占地面积大、集热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的推广及应用,而新型的曲面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有大幅提升。通过实验平台测试了曲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2种安装角度时的集热性能,并分析了这2种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安装角度时,曲面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高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  相似文献   

10.
蒋志杰  潘勇  李旭军 《节能技术》2014,32(5):423-426
针对传统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微通道集热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微通道集热器的工作状况,并分析了传统平板型集热器的管中心距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对集热器的效率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平板型集热器的管间距越小,集热效率越高;微通道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比最佳管间距的平板型集热器高9.3%,比常用的两种平板型集热器分别高20.6%、30.6%。该结果有利于优化平板型集热器的设计参数,为微通道集热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直流式太阳能平板集热系统的运行过程可认为是由启动时的闷晒阶段和达到出水温度时的连续放水阶段组成。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管板式平板集热器的物理模型,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平板集热器效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对同轴非完整型平移抛物面聚光系统进行三维建模,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进行追踪。分别改变接收器和聚光器放置位置,对聚光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双面受热平板接收器的能量传递及转换过程,建立平板接收器的理论计算模型。对接收器进行热性能计算,分析其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接收器辐射强度均值、辐射热流均匀性、辐射面积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将接收器吸热板放置于抛物面轴线远离焦点20~35 mm范围内;环境温度在0~30℃变化时,与单面受热接收器相比,双面受热接收器的热效率提高了8.18%~37.01%。  相似文献   

13.
百叶形和方形蜂窝结构抑制平板集热器热损失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水平放置的平板型集热器中百叶形蜂窝和方形蜂窝热性能做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均能有效抑制对流,其中方形蜂窝优于百叶形蜂窝,但随着蜂窝高宽比的减小,两者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发现,在蜂窝高度为60mm的条件下,当蜂窝孔径大于等于40mm后,百叶形蜂窝和方形蜂窝几乎失去了抑制对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建立同轴非完整型平移抛物面聚光系统。分析双面受热平板接收器的能量传递及转换过程,采用热阻网络图的分析方法建立平板接收器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MATLAB 7.0软件编制程序实现了平板接收器的热性能计算。在结构参数、环境参数和进口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当吸热板导热系数、厚度和吸热板表面发射率变化时,分析温度、能量及热性能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导热系数和吸热板厚度达到一定数值,继续增加对于提高接收器的热性能基本没有太大意义;吸热板表面发射率对热性能影响显著,采用发射率为0.1的选择性涂层可实现能量最大转化;环境温度在0~30 ℃变化时,双面受热比单面受热的热效率提高了8.18%~37.01%。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喜明  白莉  王佩元 《节能技术》2004,22(6):56-57,61
性能良好的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关键设备之一。该文简单介绍了强制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 ,着重考察了一种低温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青岛气候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测定了瞬时效率曲线 ,其热损系数为 5 .76W /(m2 ·℃ )。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热力学分析概况,对于三种热力分析方法,即焓分析方法、熵分析方法和(火用)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进行了热平衡分析和(火用)分析,针对一具体的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对(火用)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板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冷热双流道的流体流动与传热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5组不同速度工况下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换热器流道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板式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压降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6%;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导致其进、出口的另一侧出现明显的传热"死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和流道阻力均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理清不同盖板形式整体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性能,建立了一维假设下的能量传递数学模型,借助MATLAB编程求解,得到了准静态条件下集热器沿程温度分布、出口温度、集热效率的数值解,对比发现数值解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PC中空阳光板为盖板的集热器比使用钢化玻璃为盖板性能好;两种盖板形式的集热器最佳流量相差不大;集热器存在一个最佳流道高度。  相似文献   

19.
对波纹板式空气预热器内换热与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波纹板片的结构特征、波纹倾角β、波纹高度H、波纹节距以及板间距对空气预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波纹倾角和波纹高度增大时,换热性能提高但是压降增大,在β=45°、H=10mm时换热性能最优;波纹间距的改变对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但板间距的影响较为明显,综合考虑换热器的紧凑性,选用较小板间距能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