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晚第三纪为北缓南陡的"箕状"坳陷,沉积体北薄南厚,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发生明显的错位.其内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冲积-湖泊相碎屑沉积体,可识别出曲流河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7种相类型.坳陷西南缘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扇三角洲相及曲流河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曲流河三角洲相分布在东北缘,辫状河相、冲积扇相及扇三角洲相分布在西南缘.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与构造、沉积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经历了裂陷期、裂坳过渡期、坳陷期3个沉积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深水区的储层主要包括:始新统—下渐新统裂陷期的河流和扇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裂坳过渡期的(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裂后坳陷期中新统的滨海相砂岩、台地碳酸盐岩及深水浊积砂岩。其中,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斜坡扇、盆底扇、进积楔形体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在充分使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构成样式的研究.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它们的层序构成样式主要受控于南部盆缘断裂和坳陷中部的种马场低凸起.种马场古隆起在此时期起到了分割南北沉积分区的作用.每个三级层序由以种马场低凸起为间隔的两个南厚北薄的箕状坳陷沉积构成,低位体系域砂体和高位体系域相对发育,湖扩体系域厚度较薄.在沉积体系构成上以三角洲-湖湾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即北部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南部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残留分布区即坳陷东北部的文安斜坡、杨村斜坡、大城凸起等地区,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强烈的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历经差异升降和拉张断陷两大构造发育阶段,致使东、西部剥蚀带的埋藏史表现为沉降—抬升—沉降、沉降—抬升两种类型。区内沉积体系发育较为齐全,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滨海潮坪—沼泽、三角洲和河流等三大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和河流体系发育的分流河道、辫状河道砂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形成了该区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区内砂岩储层在其间断埋藏成岩过程中,受表生淋滤作用和深部淋滤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发育的次生孔隙,孔隙度一般为15%~25%,大气水的深部淋滤作用又进一步改善了断层发育区的储集性能,并由此形成了该区优质的储层。综合评价认为,西部剥蚀带附近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博尔努盆地内23口探井的钻井、测井资料,借助于Excel、Petrel及Surfer等软件,确定了盆地Kerri-Kerri组、Gombe组、Fika组、Gongila组和Bima组及整个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对整个沉积地层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博尔努盆地共有3个主要坳陷(A、C、D)和1个构造高点B。坳陷A位于盆地东北部,坳陷C和D分别位于盆地东南部和西南部,构造高点B分隔坳陷A和坳陷C。Kerri-Kerri组、Gombe组、Fika组、Gongila组和Bima组在盆地广泛分布,但地层厚度存在变化;3口深层探井(Kadaru-1井、Herwa-1井及Kinasar-1井)仅钻揭Bima组上部层段(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砂岩),对Bima组下部层段尚未钻遇。因此建议针对盆地内部的潜在含油气坳陷区开展深层钻探。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研究认为,泰一段沉积时期,以建湖隆起为界,苏北盆地分为东台坳陷和盐阜坳陷2个大盆,在这2个坳陷内的凸起控制着地层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鲁苏隆起和建湖隆起;而泰二段沉积时期,整个苏北盆地可能为一个大盆,东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为河流相与泛滥平原相,沉积物源来自通扬隆起和建湖隆起,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7.
祁连-走廊-贺兰坳陷区在石炭纪发育为一大型坳陷型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海相为主要沉积岩相类型。石炭系受后期改造影响较大,华力西末期石炭系盆地萎缩,但构造格局基本未变,仍为坳陷盆地;印支期盆地遭受剥蚀,强烈的褶皱不但使二叠系剥蚀夷尽,石炭系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燕山期盆地开始解体,但在中生界分布区石炭系保存有利;喜山期残存盆地深埋,石炭系仅零星残存在造山带的低洼地带。巴颜浩特盆地的东部坳陷和南部坳陷,石炭系残留面积大,沉积厚度大,烃源岩类型齐全,既有暗色泥岩又有碳酸盐岩和可燃有机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由于油气形成较晚,第三纪构造变动又不强烈,地震剖面上具坳陷特征,加之上有侏罗系的覆盖,因之保存条件最好,为油气勘探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8.
祁连-走廊-贺兰坳陷区在石炭纪发育为一大型坳陷型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海相为主要沉积岩相类型。石炭系受后期改造影响较大,华力西末期石炭系盆地萎缩,但构造格局基本未变,仍为坳陷盆地;印支期盆地遭受剥蚀,强烈的褶皱不但使二叠系剥蚀夷尽,石炭系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燕山期盆地开始解体,但在中生界分布区石炭系保存有利;喜山期残存盆地深埋,石炭系仅零星残存在造山带的低洼地带。巴颜浩特盆地的东部坳陷和南部坳陷,石炭系残留面积大,沉积厚度大,烃源岩类型齐全,既有暗色泥岩又有碳酸盐岩和可燃有机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由于油气形成较晚,第三纪构造变动又不强烈,地震剖面上具坳陷特征,加之上有侏罗系的覆盖,因之保存条件最好,为油气勘探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9.
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中生界顶面上、下分布地层的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中生界之上接受的新生代最老的地层为新近纪的红粘土,这种红粘土分布广泛,厚度较大,自西向东分别覆盖于下白垩统、中侏罗统安定组及直罗组、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和上三叠统延长组之上。由此推断,盆地东部由晚侏罗世以来的持续隆起转变为坳陷接受沉积的时间为新近纪红粘土开始沉积的时间。由其底部的磁性地层测年可知,其反转时间约为距今8Ma。而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在距今8Ma左右发生了逆冲抬升,由中生代以来的持续坳陷反转为逆冲抬升并遭受剥蚀。故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在新近纪均发生了构造反转。此次的构造反转对盆地内油、气流体矿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晚二叠世河流相致密砂岩是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最重要的储集层系,在野外地质剖面勘察与实测、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薄片鉴定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中-晚二叠世河流相沉积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晚二叠世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包括黑山段、万山段及奎山段3个富砂层段,整体发育一套紫红色硅质碎屑岩沉积建造,岩石类型多样且颜色多变,各类层理发育,沉积水动力条件强。其中下石盒子组为曲流河沉积,发育边滩、堤岸及泛滥盆地,砂体分布局限;上石盒子组万山段逐渐向辫状河演化,心滩、河道及泛滥盆地交互沉积,砂岩层数及砂体规模较下石盒子组有所增大;奎山段沉积时期物源区碎屑物质供给能力增强,研究区以辫状河河道及心滩沉积为特征,形成满盆富砂的古地理格局。渤海湾盆地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残余骨架砂岩累积厚度普遍小于80 m,上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累积厚度普遍为40~120 m,在济阳坳陷、冀中坳陷东部—黄骅坳陷以及临清坳陷中西部发育3个厚度中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古生物、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受西部马特里格隆起南段物源的影响,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表现为断陷湖盆沉积特征,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三角洲与湖泊相沉积,早白垩世早期该区东部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和渐新世—上新世表现为坳陷湖盆沉积特征,河流沉积体系推进至该区西部,形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为滨浅湖亚相沉积.总之,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沉积充填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沉积演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若参 1 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塞纳加尔盆地深水区白垩系广泛发育陆架三角洲及斜坡扇体系,是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地震相和井资料分析,对塞内加尔盆地陆架边缘斜坡带的层序格架、沉积-地貌演化,及其对构造、海平面和沉积物供应变化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的白垩纪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以阿普特末期和塞诺曼末期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的2个复合层序CS1和CS2,进而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具有“源-汇”关系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斜坡扇体系,并根据地震相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4种斜坡扇沉积单元:滑塌泥石流朵体、侵蚀-充填水道、前缘扇朵体和远端扇朵体;依据不同时期斜坡扇的演化特点(坡脚型—侵蚀型—宽缓型),划分出3个演化阶段。塞内加尔盆地白垩纪的沉积格局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斜坡扇的发育位置及三角洲的后期充填受古地貌的影响。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控制着陆架三角洲和斜坡扇的推进和发育形态。西非毛里塔尼德的持续性构造隆升,中大西洋海底扩张增速,及早白垩陆缘翘倾等区域性构造事件,使塞内加尔盆地物源供给和古地貌发生变化。发育于陆架边缘的白垩纪三角洲-斜坡扇碎屑沉积体系构成了塞内加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5.
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辽河盆地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滩海地区共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滩坝以及湖底扇6种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湖平面变化。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幅度大,为湖盆扩张早期,研究区沉积相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为主;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时期,但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变浅,研究区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为主;东营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收缩期,除局部深凹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外,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较大的含油气远景沉积盆地,但油气勘探一直未有突破。下白垩统朱巷组被认为是合肥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但对其沉积相和古地理的认识尚存在分歧,研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根据野外剖面测量、沉积层序、沉积构造鉴别,以及岩石薄片显微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下白垩统朱巷组沉积物来自盆地东侧的张八岭隆起,主要为冲积沉积,冲积扇、河流、洪泛平原、滨湖—浅湖等沉积相带自东向西依次展布。大桥凹陷一带的朱巷组不发育深湖相沉积,不具备生烃条件,这不同于前人的认识;大桥凹陷古城地区钻孔揭示的原“朱巷组”暗色泥岩烃源岩层累计厚度在600m以上,是否属于下白垩统朱巷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可能仅形成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的小型断陷盆地。郯庐断裂带中的小型断陷盆地可能是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潜力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Termit盆地是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海相沉积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对于盆地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巨大。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是Termit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典型成功实例。受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控制,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混积陆棚及滨浅海等5种沉积相类型;凹陷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_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凹陷西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_混积陆棚沉积体系,凹陷中心则以浅海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为主;Yogou组沉积相序演化垂向呈“浅海_远岸水下扇_三角洲”进积序列叠加的特点,平面具有“盆缘三角洲_盆内重力流_混积陆棚”多相匹配的特征,使烃源岩与储层呈“纵向叠置相邻、平面广泛分布”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多套“三明治”式优质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奠定坚实的基础;Yogou斜坡、Koulele帚状带及Trakes斜坡油气运聚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良好,是勘探重点区带;YSQ1、YSQ2高位域及YSQ3低位域生储盖组合条件好,是主要目的层段。在地质认识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多口井获工业油流,有力推动了盆地油气勘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沙湾组沉积相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春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的东北部,对该区沙湾组沉积环境、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类型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一定分歧.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轻重矿物、粒度、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结合测井相等方法对沉积相重新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主力产层沙湾组一段属于典型的水下沉积环境,砂体由北西和南西2个方向向油田中部交汇.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西北部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由南西向北东展布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以及西部平行岸线局限分布的滩坝沉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河与克拉苏河地区白垩系系统的野外观察和沉积地质学的精细描述,在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分别识别出陆相冲积体系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三角洲主要砂体的实测与写实,特别是基于对复合砂体和单砂体大比例尺(1∶50)的精细研究和系统的实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白垩系地层中,三角洲大型复合砂体和单砂体规模大,垂向上,砂体呈现出规律的正粒序渐变与反粒序的旋回叠置;在横向上,砂体均发生侧向减薄或尖灭,反映三角洲环境下河道由西至东的迁移发展及叠加,砂体侧向接触关系分为突变接触和渐变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