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车用电池箱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振动仿真手段评估车用电池箱结构的振动特性。依据GB/T 31467.3-2015法规要求,采用Opti Struct软件对电池箱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电池箱的模态振型及各阶模态频率,以获得的模态频率为依据对电池箱进行PSD随机振动分析。为避免与汽车振动源共振,重点研究电池箱与激励源频率接近的频率下的PSD随机振动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电池箱1阶频率为23.11 Hz,电池箱3个方向上的3-σ应力均小于材料Q345的屈服强度;利用CAE仿真手段能够大幅度缩短电池箱的设计周期,优化了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箱的碰撞安全性进行评价,建立纯电动客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对客车的动力电池安装部位进行碰撞。通过对动力电池箱的变形及安装位置点的加速度进行分析,评价碰撞工况下可能对内部电池模组造成的损害,从而对电池箱的设计和布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某电子设备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分析了某电子设备疲劳寿命.首先,通过ANSYS随机振动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Density,PSD)分析得出设备的1σ应力分布;然后,利用高斯三区间法和Miner累积损伤定律得出了疲劳失效部位预估.仿真结论与后续的试验结果较一致,证实了此方法在电子设备的疲劳寿命分析领域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动汽车电池箱快换技术成为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国内外对充换电电池箱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连接器作为快换电池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系统能否进行可靠平稳的工作。首先,利用Pro/E、Hypermesh等虚拟样机软件,对连接器数字样机进行模态计算与分析,获得电池箱连接器的模态参数及其各阶模态频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连接器进行单位激振力扫频分析,重点研究连接器公板导柱和母板定位孔之间距离增量在不同频率下的扫频结果,分析出现偏移的振型,提出改进振型的方法,提高电池箱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电池箱的三维模型,并对电池箱在颠簸路面、颠簸路面急刹车和颠簸路面急拐弯三种工况下进行静态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电池箱进行分区域优化设计。对电池箱底部为避免单目标拓扑优化的局限性,基于折衷规划法,以静态多工况下刚度和动态特征值为目标进行静动态多目标拓扑优化;对电池箱侧围以提高一阶模态频率为目标进行形貌优化。最后依据优化结果提出了电池箱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对重新设计的电池箱进行静动力学性能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池箱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设计,该方法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燃油车基础上开发电动车,设计动力电池安装支架,既最小化原型车的改动量,使电池安装空间最大化,又增强了地板承载能力,满足支架性能要求及安装功能。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无污染,能源可多样化配置,噪声低,能量转化效率比内燃机汽车高,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安全性相对较好等优点,代表了新一代环境协调型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发展新潮流。但是电动汽车目前发展最大的制约来源于其能量存储设备——电池。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其作用相当于传统汽车的"燃油"。当前在使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化学蓄电池和超级  相似文献   

8.
管鹏  肖守讷 《机械》2012,39(11):20-23
以某一车载污物箱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基于频域的随机振动疲劳仿真技术理论及实现过程:即首先对结构进行频域响应计算,得到结构的传递函数,再将此传递函数与输入的功率谱相乘,获得结构的应力功率谱密度,再结合材料参数,选择合适的疲劳损伤模型,利用频域法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频域方法计算简单,不需要循环计数,因此,采用功率谱密度法估算结构疲劳寿命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受到了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詹华 《机电技术》2021,(2):60-61,74
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在全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商中日益受到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很大地缓解了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但由于技术储备问题,各地已出现许多电动汽车自燃等安全问题,因此对动力电池故障进行预测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动力电池的实时故障为研究对象,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预测分析模型和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对实车结构的随机振动仿真预测和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车辆型材简化和车体网格细化分析,搭建车体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实车结构车辆试验模态测试和有限元模型的仿真计算,并对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计算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进行随机振动仿真预测分析,确定测量点的响应幅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在误差范围内。本研究可为高速列车减振降噪的预测与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能源电池装设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箱内,电池箱既要能放置尽可能多的锂电池组件,而且要与车身连接,在电力汽车驾驶途中受力状况特别复杂,在构架设计结束后对电池箱的力学效能实行仿真研究是必须的。前期开发的电池箱要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实行强度研究,来测试是否符合所制定的标准,对不合格环节改良设计,进而令电池箱符合汽车行驶时的路况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型号中型电动汽车车架结构性能对其操作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的影响,对车架进行随机振动分析。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编程、Simulink模块建立随机路面仿真模型;然后结合车架满载工况下的动态分析结果,运用Workbench软件进行车架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车架在路面激励作用下位移响应最大值和车架结构易损位置。分析结果为中型多座位电动汽车车架结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某型号电动汽车的车架在随机振动中的最大变形位置,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车辆偶合共振的发生。首先采用MATLAB编程、Simulink模块对路面随机激励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再应用Workbench进行车架的随机振动分析。通过实验模拟得到了该型号电动汽车车架的最大位移响应发生位置,为相关车架的结构改进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IBM-PC为基础的随机振动数字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买验系统的设备,性能及实验步骤,硬件结构和软件设件。经过一系列试验证明,本系统可以满足随机振动高重现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传统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电动汽车不仅能够减少燃油消耗,提高经济性,而且还能降低尾气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好坏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另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这2个方面也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竞争的关键所在。能否开发出性价比高的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动力电池性能优化改善工作作为电动汽车制造行业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能量的核心储存装置,动力电池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驾驶成本。本文将进一步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息息相关。首先概括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然后从可逆热和不可逆热两方面归纳电池组产热机理,总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方式与加热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一种低温热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参数匹配是电动汽车发挥最佳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关键所在。以某公司立项的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其整车参数和动力性能指标根据双100标准设定,采用辅能源单变换器并联的复合电源结构,对其配置的低电压电池动力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参数匹配计算,并应用ADVISOR进行仿真,对不同工况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匹配方案较好地满足了该复合电源结构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及经济性能要求,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可供相应电动汽车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性能,而SOC(state of charge)估算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为了估算锂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基于电池外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在MATLAB中搭建电池模型,并研究卡尔曼滤波算法对Ah计量法估算SOC的修正作用。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电池复合模型能有效地模拟电池特性,结合开路电压法、Ah计量法和卡尔曼滤波法的SOC估算算法能有效地解决SOC初值估算不准和累计误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动力电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原理和结构上介绍了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飞轮电池、超大容量电容器和核电池等几种新型动力电池。这种电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