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环锭单纱残余扭矩的问题,提出在现有环锭细纱机导纱钩与前罗拉之间加装新型假捻器的设想,设计的假捻纺纱技术既能提高环锭纺的产能,又能减少断头;改进后的环锭纺纱机可纺出低捻、高强、残余扭矩小、手感独特(柔、顺)、织物歪斜小等特性的新型纱线;说明该假捻纺纱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纺纱成纱形式,在技术改造、纱线成纱指标、后期...  相似文献   

2.
香港理工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创造性地实现了在一台环锭细纱机上、一道工艺步骤内加工单股低扭矩环锭纱线。该新型低扭矩环锭纱及其织物性能十分优越,纱线毛羽和残余扭矩小。条干均匀,手感柔软,织物表面平整光洁,洗后基本无扭转变形,结实耐用。与传统单纱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加工出传统细纱机无法正常加工的实用低捻度纱线,可显著提高生产速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基于罗拉式假捻的低扭矩环锭纱线加工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了不同原料选配、捻系数及纺纱种类的纱线之间的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基于罗拉式假捻的低扭矩纱线纺纱技术可以使纱线残余扭矩、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显著下降,同时原料选配及捻系数对低扭矩纱线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应与假捻工艺一同纳入优化低扭矩纱线开发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环锭纺纱机中低捻单纱的强力低、易断头等问题,文章在低扭矩环锭细纱机发展的基础上,对传统细纱机DTM129进行改装,在细纱机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添加可装卸的假捻装置,并对由传统环锭纺与加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所纺的纱线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原有捻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加有假捻装置的细纱机不仅可以提高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并且对纱线的捻度没有影响;加有假捻装置所纺的纱线具有低捻高强的特点,解决了细纱机捻度降低强力下降的缺点,所纺的纱线残余扭矩减小,会使得纱线更加柔软舒适。  相似文献   

5.
探讨单轮盘式低扭矩纺纱技术的应用效果。简述了低扭矩纺纱的现状和单轮盘式假捻装置的特点,将单轮盘式低扭矩纺纱的主要质量指标与传统环锭纺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应用单轮盘式低扭矩纺纱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影响假捻效率的因素。认为:使用单轮盘式低扭矩纺纱技术纺制低捻超柔纱,简便可行,效果理想,但目前纺制的品种局限于纯棉纱线,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非纯棉纱线,特别是新型纤维纱线。  相似文献   

6.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单龙带式假捻装置的低扭矩赛络集聚色纺纱性能。系统研究了纺纱方法、纤维色比、精梳占比、纱线线密度等工艺参数对低扭矩赛络集聚色纺纱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单龙带式假捻的低扭矩纺纱技术可实现色纺纱纱体柔软蓬松,有效降低残余扭矩和表面毛羽,改善条干均匀度,并小幅提高成纱断裂强度,但对断裂伸长率有负面影响。认为:基于单龙带式假捻装置的低扭矩赛络集聚色纺纱可改善色纺织物的布面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与推广低扭矩环锭纺技术,首先从纱线加工过程出发,基于罗拉、单龙带、双皮带假捻方式的低扭矩环锭纺加工设备分析了各自的假捻原理与设备优缺点,然后就市场上三大设备商提供的较为成熟的低扭矩纺纱设备的投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低扭矩环锭纺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低扭矩纱加工设备优缺点主要由纱线加工过程不同假捻方式决定,影响设备投资、维护保养成本,假捻效率,成纱过程与品质稳定性及便捷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纯棉环锭纺低扭矩纱的性能和结构与传统环锭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纯棉环锭纺低扭矩纱在纱线捻系数降低34.8%时,纱线强度高于传统环锭纱2%;纯棉环锭纺低扭矩纱的毛羽少,纱线中纤维排列更紧密。  相似文献   

10.
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纺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纱线的商业化生产,每种纺纱技术都可赋予纱线特定的结构,这些纱线结构决定了纱线的特性,以及后续工序和下游纺织产品的性能。采用精梳环锭纱制成的织物无疑具有最佳的手感。为生产柔软的转杯纱,纱线的捻系数宜偏小设定,并在纺织品后整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转杯纺纱在降低纱线捻系数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其采用一种新型转杯及相应的配件生产低捻度纱线,是制备手感柔软的针织物的前提。目前喷气纺系统已由生产纯黏胶纱拓展至生产棉混纺纱,以及用于针织的纯棉精梳纱等新的应用领域,产品的柔软性可与普通环锭纱相媲美。对比评价了采用不同整理方法的转杯纺和喷气纺织物与环锭纺织物在不同产品阶段的织物手感风格。评价结果有助于发掘转杯纺和喷气纺的潜力以满足高速度和低转换成本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羊毛纱低捻高强目标,提高织物质量,探究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对不同捻系数羊毛纱性能和织物纬斜情况的影响,采用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纺制不同捻系数的25 tex羊毛纱,并与25 tex常规环锭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羊毛纱线密度为25 tex时,相同捻系数下,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约10%;断裂伸长率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15%左右;长毛羽(3~9 mm)指数下降趋势明显,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短毛羽(1~2 mm)指数上升趋势明显,使织物触感更加丰满和柔软;条干均匀度较常规环锭纺显著降低;低扭矩环锭纺羊毛纱所织针织小样较常规环锭纺纬斜率降低15%左右,为羊毛纱及针织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假捻对低捻环锭纱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低捻纱强度低,影响其应用的问题,在环锭细纱机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安装1个专门设计的假捻装置,增加纺纱三角区内纤维的转移和纱线纤维间的抱合力,使纱线在具有较低捻度的同时拥有较高的强度。检测纱线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对比改良纱、普通捻度环锭纱和低捻度环锭纱的截面内纤维分布规律、纱线内的纤维轨迹以及纱线的表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低捻度环锭纱与普通环锭纱具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探讨假捻集聚纺纱线的性能特点.测试了不同捻系数假捻集聚纱线的各项主要性能,并与同捻度的传统环锭纱线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捻系数为280的假捻集聚纱线.其条干CV值均比同捻系数的传统环锭纱差,而纱线的毛羽指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只有在假捻器转速比适当的条伴下才好于传统环锭纱.而当捻系数为360时,假捻集聚纱线的条干CV值和断裂强度只有在假捻器转速比较低时才好于传统环锭纱,而毛羽指数和断裂伸长率则可在较大的假捻器转速比范围内优于环锭纱.  相似文献   

14.
正假捻与低扭矩应该与纺纱或纱线连用,才能表达完整的含义。假捻表示方法、过程和结果,而低扭矩一般只能表示一种结果效应。在实施假捻纺纱时,纱的两端都是被控制着的,在两端之间对纱条加捻,加捻器前后纱条上可以产生数量相等但捻向不同的捻回,纱条上最终保持设计捻度,这样的方法或过程称为假捻。假捻纺纱是指在纺纱过程中使用了假捻的方法,从结构上看,有存在与纱线接触的假捻元件;从空间上看,占据纱条路径的一定区段。由于假捻作用一定是使纱条局部产生  相似文献   

15.
由于假捻纺纱技术作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可生产低捻高强纱,为了了解假捻装置应用于不同纱支及纺纱方式的效果,文章采用一种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对纯棉纱进行试纺。通过环锭和赛络两种纺纱方式对不同细度(16S、21S、40S)纱线的不同捻度分别进行有无假捻装置情况下的纺纱,并对强伸性及毛羽性能进行测试,旨在得到假捻装置作用效果明显的纱支、捻度和纺纱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假捻装置对低捻纱的作用效果高于高捻纱;对环锭纺纱的作用效果优于赛络纺;对高支纱效果优于低支纱。  相似文献   

16.
苎麻纤维粗硬,弹性回复性差,成纱毛羽多,且残余扭矩大,织物表面纬斜严重。为改善纱线质量,降低细纱的残余扭矩,采用赛络低扭纺纱技术试纺了16.7tex纯苎麻细纱,探究了喇叭口位置、假捻器高度、假捻器与前罗拉的速比、钢丝圈规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并对细纱的断头率、断裂强力、毛羽指数、条干均匀度几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得出纺16.7tex纯苎麻赛络低扭纱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喇叭口位置左移0.5cm、假捻器高度为1cm、假捻器与前罗拉的速比为2.5、钢丝圈规格为G2。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利开发三元复合仿羊绒保暖纱线,分析新型改性聚酯纤维Porel、差别化超细腈纶纤维Dralon和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Proviscose的纤维特性和可纺性,开发新型柔软纱线加工技术,通过新型纤维技术与纱线加工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发新型功能性松式柔软结构纱线产品。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主体纱、骨架纱、复合纱相互间最科学合理的捻系数、捻向关系。通过纤维预处理、各工序采取工艺技术措施,使最终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假捻法低捻纯棉纱线的相关性能,及其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假捻法低捻纱编织的单面纬编针织物可明显改善织物的纵行扭斜现象;而且用假捻法低捻纱编织的纬编针织物具有布面柔软顺滑、保暖性好等优点,适于开发秋冬季保暖类针织内衣。  相似文献   

19.
赵健  倪远 《纺织器材》2013,(6):45-48,55
分析了2013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棉纺环锭细纱机相关创新技术及其应用动向,对环锭细纱机高速高品质纺纱、高效工艺、节能省工、新结构纱线和管理提升等行业关注的热点技术进行跟踪;介绍高速集体落纱细纱机、集聚纺纱、假捻低扭矩纺纱、断头检测、自动落纱机和电锭驱动等参展产品的技术特征,评述应用状况与前景;指出创新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是行业技术升级版的构成,传统的纺织工业应用信息技术、驱动控制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助推技术和管理升级,节能省工、增产增效、市场拓展是产业由大转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黄晓杰 《毛纺科技》2022,50(1):35-43
为研究柔软面料用纱纺纱工艺改进方法,生产了转杯纺超低捻纱、低捻度竹节纱、低扭矩超低捻纱及超低捻包缠纱等品种,针对不同的纱线类型,分别分析其纺纱工艺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对影响转杯纺超低捻纱的纺纱稳定性、纱线蓬松度及成纱指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采用K8R型号阻捻头、TT346型号纺杯、黑色型号阻捻装置生产超低捻纱,生产效率提高了31%~84%。通过研究竹节纱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认为节距捻系数决定纱线强力,并制定超低捻竹节纱节距捻系数取值范围,调整后设计捻系数较正常竹节纱平均降低60~90。对低扭矩超低捻纱关键工艺参数捻系数、喇叭口间距、钢丝圈质量及假捻元件线速度与前罗拉线速度比值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不同配棉对织物风格影响很大。通过生产超低捻耐磨纱,改进了包缠纱长丝的参数,如长丝喂入位置、长丝退绕张力、长丝牵伸倍数、长丝装置等,改善纱线性能,提高其柔软性。通过对纺纱工艺的改进,4种低捻纱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超低捻纱线质量的改进有助于后道工序质量和织物风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