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不同比例单色棉纤维和本色棉纤维经混纺、织造后得到色纺针织面料样品,用测色软件对样品上选定的区域进行成像,然后微分成大量单元进行测色。经分析发现,色纺针织物的色彩均匀度,可以用各测色单元相对于标准色色差ΔEi的CV值来表征,该CV值和人工目测得到的色彩均匀度等级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当CV值大于2.0%时,样品的色彩均匀度较差,存在显著的色彩分布不均匀;当CV值小于1.0%时,样品的色彩均匀度较好,外观上仅有轻微差异或无法觉察。  相似文献   

2.
色纺纱的测色对象通常是针织品,但因生产工艺引起的色差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生产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选取6种不同颜色配比的有色黏胶纤维纺制不同线密度和捻度的色纺纱,并以纬平针、1+1罗纹、半畦编3种组织结构分别编织色纺纱针织物。测试和分析色纺纱针织物的色差,研究纱线线密度、纱线捻度和织物组织3个因素对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和捻度对色纺纱针织物的色差影响较大,本研究为色纺纱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色纺多彩面料已悄然走人人们的生活,装点着人们身边的五彩世界,随着人们对其独特外观(艳丽美观、层次清晰、朦胧、立体、自然、时尚)及穿着性能的认可,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色纺多彩面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染整工艺,在坯布成型之前就开始染色.色纺纱又称有色纤维纺纱,即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再由不同颜色的纤维混纺而成的纱,从而导致色纺纱混色的不匀,而混色均匀则是相对的.若混和均匀,则色纺纱有朦胧迷离之感,若混和不匀,色纺纱则存在色差和层次,具有先锋前卫意识.  相似文献   

4.
小比例色纺纱色差控制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人们对服饰美观要求的提高,色纺纱品种层出不究,并广泛用于针织汗布等织物,其制作的休闲服、T恤衫等深受消费者青睐。色纺纱品种多以小比例色纤维与本色纤维混纺为主,做好其色差控制工作对纺好色纺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越恶霸虎得到众多厂家的重视,下面以比例为6.0%的黑色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色纺纱为例谈色差控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从工艺方面阐述了利用纤维线密度、长度、色彩的差异化, 混纺出小比例色纺纱.在具体生产实践中, 采用小量称重法按比例取小比例的红、绿涤纶, 与正常涤纶混匀,然后与粘胶混合排包生产, 并条过三道, 每道工序都按照工艺要求设置机器.结果表明, 所得小比例色纱针织物布面平整、手感好, 且布面有特殊的云斑效果.  相似文献   

6.
混纺比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下降,顶破强力逐渐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柔软性提高,悬垂性和保暖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各种性能分析比较,发现了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随大豆纤维含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将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织成纬平针织物,分别测试针织物的拉伸力学性能、保暖性、透气透湿性和耐磨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牛角瓜纤维/棉/涤纶混纺织物在拉伸力学性能、透气性和耐磨性能方面较优,而牛角瓜纤维/棉混纺织物在保暖性和透湿性能方面较好。指出: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的织物性能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为3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袜子产品开发;牛角瓜纤维含量为4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稍差,但保暖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面料;牛角瓜纤维含量为5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低,但保暖性优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力学性能,使其满足保暖性要求的同时更耐穿。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有色纤维原料品种及色谱逐渐齐全,棉纺织厂色纺纱线生产日趋普及,如何防止色纺纱线生产中极易出现的色差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现根据本厂近二年来在生产色纺纱线时所遇到的问题,就如何防止色差谈些粗浅意见。一、加强色纤维管理 1.为防止色纺纱色差的发生,在确定成纱颜色时就要考虑到生产管理上的方便。根据实际现象观察及“色纺颜色系列的试验”,用“色位对比法”证实,色纺纱颜色色谱中存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色纺化纤混纺纱棉结的控制措施。根据色纺纱采用散纤维染色的特性,分析化纤混纺优势,结合实际生产实践,从原液彩色纤维色彩分布、订单配色需求以及生产实践管控方法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优化工艺参数配置,强化柔性梳理和车间清洁操作。认为:色纺化纤混纺纱在保证合理原料选择、工艺设计和清洁操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能够较好地控制色纺纱棉结,赢得高档面料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探讨色纺纱染色棉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对比分析了采用色纺散棉染色及梳棉或精梳棉网染色两种方式对原棉各项性能指标的选用要求。列举了6种配棉方案下纤维指标、纺纱质量、用棉量和生产效果。指出了原棉染色后纤维各项性能指标和成本发生的变化。认为:应根据色纺纱质量要求,确定原料染色方式,并合理选择染色原棉;在纺混纺色纱时,适当配用有色或本色化纤,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保证色纺纱的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羊绒/棉/天丝色纺混纺纱的纺纱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色纺技术的优势,总结了色纺混纺纱在原料选择、原料染色、纺纱工艺上的要点,为今后色纺产品的开发做了探索试验。研究表明,通过色纺技术,解决不同性质纤维的混纺纱及其混纺织物在染色和后整理工序上对染料及工艺选择上的矛盾,是很有效果的。色纺纱的纺纱,一定要提高混棉均匀性,以减少色差。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天然绿色棉混纺纱及其交织物的色彩特性。测试了天然白棉、棕棉和绿棉的色差值,采用绿棉和白棉纤维制得了6种混和比例的散纤维团、混纺纱和交织物,运用CIELCh和CIELAB等色彩空间进行色彩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绿-棕、白-棕、白-绿天然混和棉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色差,通过合理设计混纺比例可以提高天然彩色棉的色彩丰富性;增加白棉含量可以提高混纺纱及交织物的明度,降低色彩纯度,但对色相角影响较小;在白绿棉相同混和比例下,明度值按散纤维团、交织物、混纺纱顺序递减;色彩饱和度混纺纱大于交织物;色相角按交织物、散纤维团、混纺纱顺序递减;交织过程增加了织物明度,但降低了织物色彩的纯度。认为,上述试验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把握彩棉混纺纱线及织物的色彩特性,正确选择原料混纺比,合理配置纺纱及织造工艺,提高彩棉色彩丰富性,促进彩棉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用诺威克隆FN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菠萝纤维、棉纤维和菠萝纤维/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温度、元明粉用量和纯碱用量对菠萝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同浴染色时同色性的影响,得到实现同色性的优化染色工艺:染料2%(omf),元明粉40 g/L,纯碱12 g/L,染色温度60 ℃。  相似文献   

16.
郝悦 《江苏纺织》2021,(5):43-44
文章研究了混纺比对玉米纤维和棉混纺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即对不同混纺比条件下的混纺针织物各种服用性能进行研究.针织物性能包括混纺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针织物的延伸性、拉伸后回复性等.  相似文献   

17.
从巾被产品、服装面料等产品加工及丰富产品花色的需求出发,采用环锭纺纱工艺,通过细旦粘胶纤维与有色纤维等不同比例的混纺,纺制细特混纺色纺纱线,获得多种色泽效应。以有色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纱为例,通过工艺优化、器材选型、设备调整和生产管理等措施,解决有色纤维易粘卷、易缠绕损伤和产生棉结等问题,使纺制出的纱线手感柔软、风格新颖和外观独特。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earns-Noechel模型的纤维光谱配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戎  宋阳  顾峰 《纺织学报》2007,28(1):77-80
为了研究有色纤维的配色算法,使用红、黄、蓝3种单色粘胶纤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得到混色纤维,并对混色纤维的颜色进行了测量。通过对Stearns-Noechel模型的分析应用,结合光谱配色算法,对36个混色粘胶纤维的处方进行了匹配,配色结果显示最大色差为1.03 CIELAB单位,最小色差为0.10 CIELAB单位。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应用于有色纤维的配色。  相似文献   

19.
提高色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原料的染配色、混合方式、混合的均匀程度、主要工艺配置和现场管理对色纺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应根据色纺纱的生产特点合理选用原料和混合方法,控制原料性质差异,严格配色和染色操作,加强现场管理,清梳工序应适度开松和梳理,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并粗工序要减少意外伸长,控制条子的不匀率,细纱工序要优化工艺配置,减少粗细节、棉结、毛羽和纱线断头,络筒工序要减少毛羽及棉结增长率,以消除色差或色档,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丽赛纤维,并将其与莫代尔、天丝、棉等纤维进行了性能比较,且以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50∶50)为例,阐述了其染整加工。结果表明,使用高效精练酶T以及退煮酶L1或L2对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练漂,可较好地去除杂质又不损伤纤维;选择使用Cibacron FN三原色染料进行染色,60℃染色时,活性染料Cibacron FN型对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染色同色性好;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对盐的用量和浴比略为敏感一些,碱对活性染料上染丽赛纤维的影响比对羊毛的影响大,染色后必须充分皂煮以去除丽赛纤维上的浮色;后整理中应注意各工序参数设定以使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