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此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并采用KBr压片法观察红外光谱,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测定多糖的流体力学半径(Rh)。结果显示:YW11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45∶1,流体力学半径为69.20 nm;SKT109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43∶1,流体力学半径为41.74 nm;YW11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强于SKT109胞外多糖,但前者的乳化稳定性略低;两种胞外多糖分别与其他乳化剂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乳化颗粒的半径主要集中在1~2 μm之间。本研究获得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采用乙醇沉淀、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和 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21 SDM 液体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组分的胞外多糖,命名为PCPc。采用离子色谱和红外光谱法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CPc 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并对PCPc 多糖进行化学修饰,获得了其硫酸化和磷酸化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副干酪乳杆菌及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抗氧化性的嗜酸乳杆菌ATCC4356为对照,研究了1株副干酪乳杆菌H9的抗氧化性。分析了2株菌不同浓度下菌悬液和无细胞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并对H9菌株菌悬液煮沸灭活前后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同时,对H9菌株自产的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在不同浓度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H9菌株的菌悬液和无细胞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均随着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浓度达到109cfu/mL时抗氧化能力最强,此时DPPH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55.0±1.7)%和(47.5±1.8)%,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分别为(15.2±1.2)%和(15.1±1.3)%,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分别为(76.2±1.1)%和(70.0±0.4)%。煮沸后菌悬液抗氧化能力趋势与未煮沸前一致,但同等浓度下煮沸处理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H9菌株自产胞外多糖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抗氧化能力增强。结果表明H9菌株的抗氧化性可能与活细胞和菌体代谢产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105-108
目的:探讨紫芝(Ganoderma Sinense)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聚酰胺脱蛋白法,DEAE-52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法分离纯化紫芝胞外多糖;通过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测定确定抗氧化活性。结果:粗多糖经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多糖组分GSP1、GSP2和GSP3,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GSP2的抗氧化活性尤为明显,在1.6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6.3%;在5mg/mL时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1.5%。结论:三种紫芝胞外多糖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GSP2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戚跃明  陈涛 《食品工业科技》2013,(4):105-108,113
目的:探讨紫芝(Ganoderma Sinense)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聚酰胺脱蛋白法,DEAE-52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法分离纯化紫芝胞外多糖;通过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测定确定抗氧化活性.结果:粗多糖经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多糖组分GSP1、GSP2和GSP3,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GSP2的抗氧化活性尤为明显,在1.6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6.3%;在5mg/mL时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1.5%.结论:三种紫芝胞外多糖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GSP2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干酪乳杆菌LC2W发酵脱脂乳上清液通过添加三氯乙酸除蛋白,酒精沉淀得粗胞外多搪LCP;粗多糖LCP经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三个组分(LCP1、LCP2和LCP3).主要组分LCP1经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和毛细管电泳鉴定为均一组分,分子量为3.27×10^6 Da。紫外光谱测定表明:LCP1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红外光谱测定表明:LCP1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气相色谱测其单糖组成(质量比)为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0.4353:0.2514:1。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法从影响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EPS)产量的14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响应面法探讨最优工艺参数。结果:影响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蔗糖质量浓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其最佳条件为蔗糖质量浓度34g/L、接种量5%、发酵温度31℃,在此条件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产量达425.16mg/L。结论: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采用菌落拉丝法和硫酸-苯酚法相结合的手段筛选获得1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PC-1,初步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蔗糖30 g/L、大豆蛋白胨10 g/L、发酵时间24 h、温度30℃、初始p H值6. 5、接种量4%(体积分数)。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温度、p H、柠檬酸氢二铵为显著因子,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32℃、p H值6. 7、柠檬酸氢二铵3 g/L,在此条件下发酵测得实际产量为2 064. 69 mg/L,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与优化前相比增加了48. 64%,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本实验室保藏的8株产胞外多糖的乳杆菌:干酪乳杆菌-Y3,干酪乳杆菌-Y4,干酪乳杆菌-Y16,植物乳杆菌-Y41,植物乳杆菌-Y42,植物乳杆菌-Y44,干酪乳杆菌-Y35,鼠李糖乳杆菌LGG中,筛选出1株产抗氧化活性多糖的菌株,评价其抗氧化性并分析其结构。采用酸沉醇提法从8株乳杆菌的MRS培养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粗多糖和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胞外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及对ABAP氧化损伤HT-29细胞的保护作用,以评价8株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产高抗氧化活性胞外多糖的菌株为Y42。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菌株Y42胞外多糖作用浓度的降低,对ABAP氧化损伤HT-29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然而都显著高于氧化损伤组(P0.05)。菌株Y42胞外多糖显著上调HT-29细胞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量(P0.05),HT-29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氧化组(P0.05)。菌株Y42胞外多糖由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组成,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它们的物质的量比为11.30∶3.51∶10.64∶7.53∶7.19。红外光谱扫描显示菌株Y42胞外多糖具有典型的特征吸收峰,属于吡喃糖环的骨架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株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云港潮间带筛选到一株芽孢杆菌。经液体发酵后分离纯化得其胞外多糖(EPS)。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菌胞外多糖在不同体系中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该菌胞外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这3种自由基。所以该菌胞外多糖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脱色及其体外抑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脱色工艺,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EPS及单一组分EPS-1、EPS-2对大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抑瘤效应。结果表明,选择S-8树脂,树脂用量为4g/100mL,调节胞外多糖溶液的pH值为6,在25℃条件下,糖液质量浓度为2mg/mL,静态吸附4h后脱色率为72.58%,糖保留率为69.15%。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EPS、EPS-1和EPS-2对大肠癌细胞HT-29的体外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XN1904E对乳的发酵特性,分别对复配组(直投式发酵剂和植物乳杆菌XN1904E复配)、发酵剂组(直投式发酵剂单独发酵)、XN1904E组(植物乳杆菌XN1904E单独发酵)的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pH、滴定酸、黏度发酵特性进行测定;并且测定了发酵前后的风味成分和糖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单独发酵产酸慢,复配组与发酵剂组的酸度变化趋势接近;复配组黏度比发酵剂组黏度高3240.5 mPa·s,复配组发酵乳的多糖含量比发酵剂组发酵乳的多糖含量高128.746μg/mL,说明乳杆菌XN1904E产生的胞外多糖能改善发酵乳的黏稠度。在风味方面,复合组发酵乳的风味物质总共有35种,比发酵剂组和XN1904E组的风味物质种类分别多6种和4种;加入菌株XN1904E能显著改善乳的风味,与未加入菌株XN1904E相比,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了15.793%,酮类和醇类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795%、6.119%。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乳酸菌菌落拉丝状况并测定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产量,筛选出1 株所产EPS黏性好、产量高的乳酸菌AR307,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为得到更多的胞外多糖,对植物乳杆菌AR30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在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0 h条件下的产糖量为389 mg/L。在体外实验中,所得胞外多糖具有抑制HT-29肿瘤细胞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物双歧杆菌是一种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益生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该研究以动物双歧杆菌亚种M8为研究对象,发酵提取EPS,分别选用乙醇分级沉淀(ethanol gradient precipitation,EGP)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anion-exchange chromat...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 2 9)分离纯化得到亚油酸异构酶,分子量为4 3ku。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37℃、pH 6 0时酶活性较高;Co2 + 、Fe2 + 可提高酶的活性,Cu2 + 、Zn2 + 则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该酶作用于亚油酸的Km=2 5 3×10 -5mol/L ,Vmax=2 5 7×10 -8mol/ (min·mg)。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阿魏侧耳( Pleurotus ferulae Lanzi)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醇沉、透析、冷冻干燥、DEAE-52 柱层析和 Sephadex G-100 柱层析等方法从发酵液分离纯化阿魏侧耳胞外多糖,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以...  相似文献   

17.
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在酸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近十年来乳品科学的研究热点。在乳酸菌中,有关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乳杆菌胞外多糖不仅在发酵乳的流变学特性、产品的结构和质地以及口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的胞外多糖还具有抗癌、抗溃疡、免疫调节或降胆固醇等活性。本文主要讨论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结构特性、分离纯化和定量方法、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以及在酸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西藏传统乳制品发酵剂藏灵菇(Kefir粒)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ses,EPS)能力的植物乳杆菌菌株KF5,测得其EPS初始产量为49.32 mg/L。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EP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培养时间30 h,培养基初始p H 6.3,接种量3%。培养基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EPS的合成影响不显著,培养时间影响显著(p0.05)。在最优组合条件下,KF5胞外多糖合成量达到95.58 mg/L,相比于正交优化前提高了26.48%。  相似文献   

19.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 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 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 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 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 g/L,接种量为2.70%,p 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 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 mg/L)相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盐藻胞外多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藻培养液经离心、超滤浓缩得胞外多糖粗品溶液,然后用乙醇沉淀,丙酮及无水乙醚洗涤,并冷冻干燥得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粗品。粗糖经双酶解、透析等初步纯化后,用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两种EPS组分(EPSⅠ和EPSⅡ),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各自为均一的成分。经检测,两组分的糖质量分数以葡聚糖为对照分别为61.34%和52.81%,蛋白质质量分数3.97%和1.35%,且核酸质量分数小于0.025%,达到了比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